《唐律》别籍异财之禁探析

来源 :法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e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禁止别籍异财是中国古代法律规范家族财产、维护家族制度的一项重要规定,但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其视作一个整体,忽视别籍和异财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相互关系。根据《唐律》和其他原始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别籍和异财实际上是两个问题而又紧密联系,法律禁止的重点是别籍而不是异财。
其他文献
在刑事诉讼中,证明标准解决的无非是两个问题:其一,在做出有罪裁判时,证据的总体证明力应该使法官对指控事实达到何种程度的确信或认识;其二,法官能够对事实达到何种程度的认识。前者属于价值评判的范围,并且是一种实体价值权衡;后者属于认识领域,不同的认识论基础可能会对这一问题形成不同的理解。难
王敏远先生在《一个谬误、两句废话、三种学说》一文中从哲学和历史学的角度对案件事实和证据问题作了研究。该研究有助于我们跳出本体论的窠臼,从认识论的角度重新审视案件事实与证据问题;也有助于我们关注与证据法学相关的其他学科如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的最新进展,从而为证据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奠定具有普适性的基础。
法律真实论与客观真实论的学术争议,使法学研究长期忽视的认识论受到关注,各执一说的学者从认识论纷繁复杂的学说中寻找各自持以为论的依据,一时间不同的认识论观点纷纷在讨论中“出场亮相”,热闹非凡。人们由此深化了对于诉讼认识的理解,这无疑是这场争论的积极效果。但证据法学是如此贴近实践的学科,它的研究上的每一个进展,都不可避免地对司法实践产生显著的影响。
证明标准问题近来成为中国诉讼法学界的热点问题,其中王敏远教授对“客观真实说”与“法律真实说”的猛烈批判又将这种讨论推向了法学之外。笔者无意加入法学之外的抽象的、宏观的证明标准的讨论,倒是希望从有利于指导司法实践,有利于提高裁判质量,有利于说服公众以便树立司法权威方面做点努力。
2004年11月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秘书处协办的中国青年法律学术奖(法鼎奖)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甘肃厅)隆重举行。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东亚普通法是以古代中国法为质地、中韩日三国独特的交涉为背景而形成的概念。东亚普通法由法典化、儒教法文化、乡约村落法和法学四种要素组成。东亚普通法的发展有赖于东亚人的自觉与成熟态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