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结对,阅赏文心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中年段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如同一座大山,让教师们、学生们望而生畏。在习作学习中使用结对子的学习方式,学生就像在写作道路上增添了一位并肩的“同行者”,双方在同行中共同探讨写作的规律与法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关键词】“文学”;作文学习;结对子
  现代文学的含义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去表情达意的艺术含义。而清末明初学者章炳麟则认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他认为,讨论“文”的规律和法则,就叫做“文学”。钟情于章炳麟学者的论点,因为他让“文学”披上了动态的灵性,“文学”之于学生更显学习的主动性,也是习作学习的生动诠释。
  结对子学习方式,是学生两两互助互学的一种小组合作方式,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内部需求产生的一种自主学习模式,也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乐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习作学习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作学习中使用结对子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一、“文学”结对之缘起
  小学中年段作文教学之难,在于起步之难。起步决定方向,方向决定质量。往往在作文起步之初,由于学段知识的跳跃式发展,尤其是从简单写话到复杂作文的过渡,学生容易在谋篇布局、细节描写等写作手法中走入困惑。由于学生参差不齐,作文水平就更是差异太多:有的学生写作文信手拈来一样,没多少时间就写好了。而有的学生写作文冥思苦想了半天,写不出几个字来。作为教师,不可能逐字逐句给每位学生通篇指导作文,于是,学生在作文起步之际就极需 “同行者”。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实施“互批互改”的合作方式并不鲜见,但往往“互批互改”的对象都是班上随意配对,这样虽然可以收集不同的声音和意见,但是由于学生水平和能力的不同,这些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并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果意见大不相同,不但不能给作文修改指明方向,反而还会给作者带来混乱与困惑。如果让“同行者”私有化,即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结对子,利于对子两人在同行的过程中制定长期的共同目标,并朝着共同目标并肩前行。所以,作文学习需要合适、固定的“同行者”,结对子在小学中年段作文教学中应运而生。
  二、两两互助,“文学”结对
  在小学中年段作文学习中,以共同的写作目标为前提,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结对。
  1.结对前,摸底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中小学中年段,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阅读积累不同,思维发展水平不一致,导致写作水平十分参差。在结对前,利用调查问卷和考核试卷等形式,围绕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做详细测评。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包括素材积累能力、观察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结构创建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在前测中大致能看出哪些学生对写作比较感兴趣,哪些学生整体构建文章的能力较强……这些数据都为“文学”结对做准备。
  2.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文学“结对。根据前测中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的调查数据,再结合学生的意愿进行结对,实现优势互补。例如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同学,可以與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结对,但是语言表达弱的学生可能在其它方面如搜集资料的能力十分突出,这样就能实现优势互补的目标。所以,至少要提取关于成员写作的两个要素,而且最好是一长一短的两个要素进行配对,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有效合作。
  3.结对后,制定共性标准。所谓共性标准,即对习作评价和修改的标准要一致,如,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语言表达的流畅,等等,这些都要建立在教师的统一培训下。有了统一固定的标准,才有写作水平的递进式提高。
  三、“文学”结对,阅赏文心
  小学中年段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如同一座大山,让教师们、学生们望而生畏。每当案前动笔总是搔首托腮,只盼“陆倕授予赤缕管笔,织女前来赐赠金针”。几番脑汁绞尽,才见那一小方块儿的文章,写作的艰辛非一个“难”字可以概括。在写作学习中使用结对子学习方式,实质上是对子双方在交流、讨论的互动合作中,自主探索写作规律和法则的过程,让学生的被动写作变成主动行笔。在结对中阅赏文心的具体操作如下:
  1.审题选材,明确方向
  文前互动,一是为了审清题目要求,拟定文体范围,确定描写的中心主题、情感表达、文章结构等要素;二是为主要内容找素材,如果是说明文,对子双方从不同途径搜集材料,经过共同对比,甄别出最佳素材;如果是记叙文,便可交流各自经历、积累,利用最典型实例记叙最吸引人的故事。“文学”结对,大大降低学生偏题的可能,也提高作文起笔的效率。
  2.互阅互赏,斟酌细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包括自己的文章,自我评价的能力较差,但对别人的行为包括别人的文章,却比较容易发现毛病。“阅”是对子双方交换习作互相阅读的过程,在“互阅”中强调“互赏”,为了避免在点评中对子双方产生意见与矛盾,让结对崩裂。鼓励学生以欣赏的目光去点评同伴的习作,带着积极意义的点评更容易让人接受,也能推动“文学”结对的良性发展。
  互阅互赏,重在斟酌习作细节。斟字酌句是对子成员的“基本义务”,还要抓住习作当中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做批注,并列举自己修改意见的理据。显然,后面的操作具有极大的难度和挑战性,因此,允许对子成员从“抓少”到“抓多”,在长期结对互动训练中培养赏文的能力。
  3.再阅再赏,把握整体
  经过第一次互阅互赏后,对子双方成员都要根据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二次修改,修改后在进行第二次互阅互赏。本次阅赏就从整体上感知全文,给全文一个整体总评,总评的内容侧重提出你对本文亮点的发现与欣赏,体现“赏”的激励作用,最后给文章给予一个等级分数。
  4.共阅共赏,凸显文心
  前两次阅赏,都是在组内进行。为了更深刻的互动学习,要不定时进行组间组内交流。同一主题的习作,各组内推荐一篇较较优水平的文章在班上分享,让学生欣赏更多用心的习作,吸收更多写作的好点子。
  四、“文学”结对之不足
  中年段学生对于作文起步的迷茫较为严重,有时候“范文”的影响力会十分严重,结对中写作能力稍弱的学生会在阅赏同伴的习作时,大面积“抄袭”主要内容,长期下来还会形成依赖思想,在即席作文时一旦失去同伴的力量,写作的成效可能有打折扣。因为有如此不足,给“小学中年段作文教学中的结对子学习”的策略研究提供了方向。
  参考文献:
  [1]杨长亮.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
其他文献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阶段是奠定一个人终身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要用好“五制”联动。它是开启学生课外阅读的金钥匙,它通过好书推荐激励制开启学生课外阅读、家校密切配合制对学生的阅读形成合力、阅读策略支持制保证学生阅读的质量、阅读交流分享制提升阅读深度、阅读习惯持久制让阅读成为习惯。“五制”联
【摘要】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资源教育,是激发幼儿对家乡文化的关注与热爱的有效实践。与此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提及: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然而,如何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特色文化资源、引用乡土课程教学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下坝灯会;灯笼设计和制作;幼儿教育;传统特色文化  我国地大物博,五
【摘要】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整合单元内容可以为学生深度学习的落实提供保障。本文从完整理解、关联整合、迁移应用、批判创新四个维度,结合具体课例,探究深度学习理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单元整合教学。  【关键词】深度学习;单元整合;教学探究  一、前言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马顿和赛乐乔基于对学习者获取和加工信息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逐渐具备了时代性、科学性。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科目,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习惯是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需奠定的重要基础。小學数学的计算教学是一个复杂且需要充足耐心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也绝不能一蹴而就,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注重学习方法及科学性地解决问题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事半功倍
寒假来啦!大中小学以及幼儿园的学生们如何度过健康、愉快的寒假?近日,教育部发布《2021年寒假中小学生和幼儿健康生活提示要诀》《2021年寒假高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提示要诀》。  一、2021年寒假中小学生和幼儿  健康生活提示要诀  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助于预防新冠肺炎病毒等多种传染病、近视、肥胖、精神疾病和多种健康问题的发生。近日,教育部组织全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本文从采用挖掘教材故事,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进行故事导入;挖掘故事情节,拓展故事内涵;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刺激学生延伸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材故事;教学思维  历史教师都想把历史课讲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既要富于教学艺术性,又要有育人思想性。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熟悉教材和了解学生外,还须不断地积累一些历史故事等辅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小学作文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達真情实感。”但事实上,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弱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尴尬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几年语文,他们学习的文章也不少于百篇,
【摘要】数学知识一环扣一环,随着知识越来越深和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少,进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和行为。我对数学差生转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和一系列教学实践后,班内的差生数学学习成绩都有显著的提升,学习态度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关键词】案例;分析;方法;效果;启示;反思  一、案例简介  对于数学差生而言,在每一个班级中都会存在,本人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我所教学的班级中,
教学最大的失败是学生厌学,教学最大的成功是学生乐学。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而新课程教学动态下的课堂观就是要求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师生共同参与、体验、合作、创新。可见,巧用“激趣”艺术,能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使其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学得成功。那么,如何创设这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乐学呢?关键就在于教师能否在课堂上巧用“激趣”艺术。以下几种激趣方法是笔者在
【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今日课改已过去多年,教材新增的阅读资源学习却仍是难以实施。鉴于此,本文以人教版教材编排的“你知道吗?”为切入口,从立足阅读资料,丰厚数学课堂;感受数学发展,提升育人价值;利用美学价值,突显数学魅力这三方面,谈谈笔者对数学文化资源教学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资源;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