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杜甫诗意画”再现拍场 “大杜”“小杜”汇笔下 诗情画意共婵娟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l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俨少是一位非常喜欢读书的文人画家,尤其喜欢阅读古人诗词。在中国古代诗人中,陆俨少最喜欢唐代诗人杜甫,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杜诗,或亦禀性相近,笔墨多有郁勃之气。”当年陆俨少避难四川,“入蜀前行李中只带一本钱注杜诗,闲时吟咏,眺望巴山蜀水,眼前景物,一经杜公点出,更觉亲切。”(《陆俨少自叙》)杜诗给予陆俨少这么多“点拨”,杜甫自然不会知道,然而在陆俨少的心中却实实在在是一份情感,它如同一根文化长索,将陆俨少手中那管不朽的画笔与杜诗以及蜀江山水紧紧地拴在了起,以至陆俨少用了大半生生命去演绎也没有画完,而他一生中的许多代表作品即由此而来。我们不妨浪漫地往后想一千年,当我们的后人读到陆俨少这些“笔墨中多有郁勃之气”的杜陵诗意山水画的时候,一条文脉不是将唐代的杜甫、今天的我们和未来的他们联系到一起了吗?
  《杜陵诗意图》作于1991年,为其晚年妙笔。纵138.5厘米,横68厘米。此所谓“杜陵诗意”是指杜甫永泰元年(765)十二月一日所作三首七律,题目即为《十二月一日三首》,此为第首,作诗地点在云安即今四川云阳县,地处川东长江沿岸。三首诗的主题是描写“安史之乱”后离开成都身处漂泊境地的杜甫思归不得的感受。虽然作诗时节正逢腊月,但是夔蜀之地冬天暖和,才入冬即如见春,万物复苏,农事亦忙,这让漂泊在外的杜甫起了思家之念。这恰恰与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陆俨少携家眷在四川避难时的情形相仿佛。相类的遭遇,共通的情感,甚至连身体状况都为肺疾所累(杜甫一生为肺疾所累,陆俨少也因常年肺疾而至哮喘)的相同命运使陆俨少的画笔与杜甫的诗歌非常容易联通,这是陆俨少一生画下大量杜甫诗意图的重要原因。
  
  这幅《杜陵诗意图》与他的许多直幅构图的山水作品不一样,没有险峻的山峰,而是截取一段江水以平远构图营造既深且阔的画境,其目的正是为了准确体现诗意和承载杜甫的归家之念。陆俨少以其最擅长的勾水法作精心描绘,在浓墨勾勒的礁石的衬托下,水天苍茫,风景广远,左岸一队纤夫背牵驮船,逆流而上,极目远处,更有人形雁阵款款南飞,正所谓“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濑船”。这是杜甫的诗眼,也是陆俨少此画看似平淡实为着力的地方。何谓“百丈”?旧时四川人背纤,因岸边多石,纤索易折,故将竹劈成六瓣,用麻绳连贯做成篾缆,是名百丈。陆俨少作古人诗意图,态度严谨,不是随便画一幅画,然后找几句古诗往画上一题了事,而是一定要读懂读透古人的诗后才展纸濡毫,这是他为学治艺的态度,多么值得后人学习啊如此佳作,出自晚年,尤可珍贵。
  《九华山图》则是陆俨少描写杜牧诗意的一幅绝妙佳作。杜牧也是陆俨少非常喜欢的一位唐代诗人,文学史上有“大杜小杜”之谓,大杜即杜甫,小杜就是杜牧。然而大杜和小杜不一样,大杜身世坎坷,作诗沉郁顿挫,小杜世宦之后,性格风流潇洒,作诗也多风流旖旎。但是他的诗歌理论又非常正统,他曾经阐述自己的作诗态度是:“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既无其才,徒有其奇。篇成在纸,多自焚之。”尽管杜牧所说与其所作的诗歌时有矛盾,但是他反对作诗奇丽艳浮则是千真万确。陆俨少与杜牧有柜类的文艺观,我想这是他喜欢杜牧的原因所在。
  
  此作所绘诗意取自杜牧七律《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诗。当年杜牧在安徽宣州(即今宣城)做官即将离任回京,他的朋友、一同从京城来宣州做官的裴坦也于此时受命赴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他任,两人同时同地而来,却陌路异地而别,一种怆然袭在两人心头。古人不比今人,我们今天即使千里之遥,上午分手下午乘上飞机不到傍晚又可以见面了,中间还可以打手机,发短信,网上聊天,而古人一别就被山水阻隔,从此难觅音信,甚至别成永远。所以古人非常珍视友谊,珍视大家在一起的日子,也重视道别。为什么我们今天读古人那些描写离别的诗赋词章容易被打动?就是因为古人一旦分别见面太难,所以写来凄婉缠绵,那是真情写照。在古代“生离”和“死别”常常可作等同观,从诗意的角度讲,我们今天的生活不如古人,因为古人比今人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这首诗描写的正是同事朋友之间的离别之情。杜牧作诗以擅长写景抒情著名,尤其他的小诗比如七言绝句,短短二十八个字,往往写得委婉曲折,清俊生动。《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则是一首七言律诗,在杜牧的诗中被认为是一首写景非常成功的作品。前往舒州的路上要翻越九华山,杜牧那句“九华山路云遮寺”让陆俨少起了画兴。陆俨少是传统文人,一生中多遭坎坷,很容易体会到诗中的离别之情,并且感同身受。于是他取出平时不常用的旧包皮纸来作画,这种纸纤维交错,肌理显明,纸质柔韧而薄,宜于皴擦。也宜于发色发墨,更宜于呈现他所想营造的那种带点沧桑意味的情感氛围。画以俯视的角度取景,山势绵远峻伟,层次分明,中以云树间隔,将巉岩绝岭一路盘绕……此画作于1975年,其时“陆派山水”风格早已成熟,然而陆俨少在画中绘山以斧劈皴,绘树用唐寅法,这种手法在其风格成熟之后并不常用,此刻陆俨少却没有套路化地按照自己业已形成的“程序”去作画,而是根据诗的内容和意境选择表现手法,这让我们看到了陆俨少多面艺术造诣的同时,更领略了他对各家技法绰绰有余的驾驭能力。画中点睛人物更是陆俨少所擅长,人物(包括那匹马)那么小,不见眉目,却一副走远路的神态,极为传神,为这幅作品添了活眼。
  显然两幅作品都令陆俨少感到满意,故其绘后在画的下方分别钤下“朱燕因藏记”和“燕因藏俨少画”印记,以作永念。这是陆俨少及其夫人的习惯,唯有满意才这么做。
其他文献
6、玉器碾琢    乾隆二十五年至嘉庆十七年即公元1760年至1812年,共52年,制玉业空前繁荣。此期玉器产量巨大,器形多样,用途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因此,在玉器的碾琢上出现各种不同的作工。清代玉二有条件全面继承历史悠久、素称发达的古代玉器的多种碾工和技术,如阴线、阳线、平凸、隐起、起突、镂空、烧色等传统作工并有所损益。    山水花卉、人物故事等题材玉器,要求碾工能够适应所描写的对象
期刊
在舆论的喧嚣中,国人已经越来越清楚艺术品是继房产、股票之外的第三种有效投资手段,如果真的把艺术品的收藏当作一项投资行为,以此心态贸然对待艺术品的收藏,风险到底有多大?当下人们在热衷讨论艺术品投资收益的背景下,似乎忽略了艺术品市场还有与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性质不同之处,即艺术品所具有的精神文化属性与股票、房产作为物质财产的不可比性!业内一篇提醒人们谨慎“艺术品投资"的报道中,出现了触目惊心的“90%
期刊
关于林良的生卒约年    关于林良的生卒年,古人无确考,检阅《画史会要》、《图绘宝鉴》、《明画录》、《广东新语》等,皆各有出入,相互矛盾。直至上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才开始对此作过有益的探索,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李天马先生、汪宗衍先生和李育中先生的考述。李天马先生依据黄佐修撰的嘉靖版《广东通志》和《广州人物传》考作:“是知林良少年从游颜(宗)、何(寅)两师之门,景泰六年至八年(景泰只有七年,没有八年
期刊
香港苏富比将于2008年4月8日至11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大会堂,举办2008年春季拍卖会。除了常设的中国艺术品、珠宝及腕表外,今季苏富比将首次于香港拍卖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此次拍卖将呈现1400件珍品,总估价超过13亿港元。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Kevin ching)表示:今季香港苏富比配合“寰宇寻珍,集中销售”的全球企业策略,首度在港拍卖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品,让这以往多年来在新加
期刊
泰安孙家勤(1930-),大风堂居巴西时所收之门人也。善画。巴西圣保罗大学授其文学、艺术双博士。曾仿乾隆用印,刻“乾隆未览之宝”、“古稀赤子”、“宝笈四编”。作画时喜钤其上,风趣可见一斑。  “文革”中,某军代表任人民日报代理社长。该军代表文化不高,好读白字,某次作传达,把“墨西哥”念为“黑西哥”。座中有人即席成打油诗以赠之:“墨西哥与黑西哥,两个哥哥差不多。下面只欠一个土,只欠一土又如何?”  
期刊
艺术品市场又掀起抢购潮。这种热潮有其历史渊源,吉拉珍·凯恩在她《艺术和金钱》(Geraldine Keen:“Moneyand Art—A Study Based on the Times-Sotheby Index”)一书里,提供了良好的思考线索。根据她的考证,自从罗马时代开始,艺术品就随财富的兴替而转移。罗马帝国国力强盛时,她从被征服国中抢回了大批的艺术品,用以装饰罗马的皇宫神殿:当时发了战争
期刊
即将举行的北京诚轩拍卖,除了常规的书画及瓷器等项目,此次拍卖别出心裁呈现“新文学插图原稿”专题。这不但令书画藏家关注,更引起了新文学版本藏家乃至连环画藏家们的关注。  1950-60年代,在当时的文艺方针指导下,各个领域的艺术家都加入到插画的创作行列中,如中国画画家程十发和范曾、装饰艺术家张光宇、工笔画家华三川、书画家杨之光,以及漫画家丁聪和连环画大家贺友直等,这在当时形成了插画创作百花齐放、繁荣
期刊
为纪念 “张大千诞辰110周年”,也为了更好抗击金融风暴,今春,很多拍卖行都在春拍打出了“张大千牌”:北京翰海、北京荣宝、上海敬华、北京诚轩、上海工美、浙江南北、北京万隆、北京匡时等皆有定数量张大千作品上拍。香港佳士得在5月25日则隆重其事推出20件张大干作品。当中包括估价达300万的《红满山》,创作于1979年,据云此画为藏家直接得自张大千本人,两人是多年深交。画之题诗构思始于上世纪50年代,
期刊
在中国绘画史上,人物画是最早具有独立艺术品格的画科。据《孔子家语》记载,早在周代,已经有了劝善戒恶的历史人物壁画,至战国秦汉,以历史或神话中的人物与故事为题材的作品更是大量涌现。目前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是战国楚墓中出土的“人物龙凤”与“人物驭龙”帛画。  倘若要分析一件特定的绘画作品,可以从很多种角度来进行:它的技法、工具、主题、意蕴、作者的背景、创作的历程、流传的经过、真伪的判定,等等,那
期刊
和钱伯斯先生交往的那段日子我常常想起毛姆《剃刀边缘》里的Elliott Templeton。钱伯斯先生是住过美国的英国人;坦普尔顿先生是迷恋欧洲的美国人。钱伯斯先生满身透着美国人的轻捷,坦普尔顿先生从头到脚包的是英国绅士的深沉。相貌也许不一样,审美品味大致非常相似。家道都很殷实,也都讲究衣着,讲究饮食。都喜欢应酬也都喜欢孤独,一辈子在酒馆快关门的灯火阑珊处冷眼观赏歪了仪表的酒客。助人的热心他们天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