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娘”义的形成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j8u5y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娘有三个常用义项,为:①母亲:如“爹娘”;②称长辈或年长的已婚妇女:如“大娘”;③年轻妇女:如“新娘”。此外当代新闻网络用语中又出现了一种新“娘”,先看以下语例:
  (1)小沈阳咋不像“小沈阳”嚎?潮人装扮声音不娘。(百灵网,2009-03-12)
  (2)高网和狐狸淘一块解说那个家伙声音有点娘。(网球论坛,2008-02-03)
  (3)我是一个T(他),但是声音太娘了,有没有办法改变?(百度贴吧,2008-9-3)
  (4)《花样男子》金贤重台湾配音太娘,惹粉丝不满。(网易娱乐,2009-05-21)
  这种声音描述上的“娘”,显然与我们生活中所言的“娘娘腔”有密切关系。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娘娘腔”为:“名词,指男人像女人那样细声细气说话的声音和腔调”。上述三例中的“娘” 仍然指代声音上的女性特征,可以看似“娘娘腔”的缩简。但是新闻语言中也有很多“娘”意义并非专指声音而是泛称女性化,如:
  (5)孙悟空太娘唐僧太性感,新西游记被网友称“巨雷”。(网易,2008-11-04)
  (6)萧敬腾意大利游玩 因太娘被误当为女生。(东方网,2008-12-24)
  (7)C罗三八节收神秘玫瑰,打扮太娘再遭嘲讽。(腾讯体育,2009-03-09)
  以上相关新闻在内容描述中曾具体指明各人“娘”因:孙悟空“眼妆化得比女演员还要浓”;萧敬腾“个头较小,皮肤白皙又配上微卷发型”被欧洲人误认是女生;C罗“衣着夸张雷人而且手捧一大束鲜红玫瑰花”被指打扮很“娘”。可见(5)至(7)例的“娘”是由某些男性着装上形似女子而来,均为男子行为上的女性化,意义与强调声音特征的“娘娘腔”相差较远,是泛称性质的“女性化”。
  然而,汉语中若言男性在装扮上很娘娘腔必然会划归病句,而且现代汉语中同形单音“娘”通常是指代北方方言中母亲的称谓词,这种固定性的敬称性质使其不易发生词义变迁,偶尔的变异也会成为汉语规范化的对象。实际上,(1)至(4)例及(5)至(7)例中两类具有不同语义指向的“娘”语源相异。在汉语普通话及方言中,声音上的“娘”经常被冠之以“娘娘腔”,指代说话细声细气,缺乏相应的男子汉气质特征,但“娘”泛指女性化特点的语源并非来自现代汉语,而是源于台湾语言影响。
  台湾语言是不同语言的混合体,其中各种语言和方言使用人口比率为:闽南话75%,客家话11%,国语13%,高山语1%。此外,各种语言在使用领域上有所差异,家庭生活主要用闽南话,而正式的社交、电视、教育、政界及书面语体则以国语为主。
  对于母亲的称谓,台湾日常用语中有来源于闽南话的“阿母”、国语“妈妈”, 以及来自英语的“妈咪”。其中阿母是老派的主要用法,新派主要使用国语“妈妈”,少数新派使用“妈咪”,还有一部分人称呼母亲为阿依、阿姆、娘你等。“母亲”用在比较庄重的场合,或常作为敬称询问别人母亲,年轻人私下开玩笑会说“我娘”或“阿姆”,但没有贬义之感,带点可爱和俏皮的意味。因此,关于母亲的称谓,可以将台湾语言受众至少分为老派、新派和原住民,其中老派包括约明清时期陆续赴台的华南沿海移民及1945年后赴台者,而新派主要指新生代台湾人,原住民则是台湾最原始的住民,目前有14个已承认的原住民族群。这样,母亲的称谓主要分布为:老派:阿母、老母(闽南话);新派:妈妈(国语),妈咪(英语);原住民:阿依等民族语。庄重场合:母亲。当然各分派中会有语言接触交叉。
  此外,台湾国语中也沉淀有词语“娘”,但在台湾实际用语中单音“娘”主要指年轻女子,此义承传古意较多且语用频繁,如:
  表示某职业的女性:烹饪娘,槟榔娘,豆腐娘,绣娘,船娘,舞娘。也可指代一些某职位的女性,如:管家娘,老董娘,董事娘。
  表示某穿戴的女性:旗袍娘,眼镜娘,巨乳娘。
  表示某名字的女性:常常为女性名字后加娘,如顺娘,芸娘,昭君娘等。
  表示某女性神仙名:观音娘,妈祖娘,月娘,此外某些虚拟女性形象也常冠之以“娘”,如“敢达”游戏中的女性角色为“敢达娘”,电源包装盒的女性形象为“电源娘”。
  可以发现,以上台湾国语中的“娘”不仅可指年轻女子,而且是女子通称,只是使用仍然限于形容女性。有趣的是,对于台湾外籍女性配偶,官方都以外籍配偶称呼之。例如:“印尼配偶”、“越南配偶”、“大陆配偶”等。台湾主流媒体称外籍女性配偶,冠以“新娘”的称呼,例如:“印尼新娘”、“越南新娘”、“大陆新娘”,并以“外籍新娘”统称这个群体。后来,媒体在缩短新闻标题的压力之下,有时更会将上述名称简化为“印娘”、“越娘”、“陆娘”等。可见,“娘”在台湾国语中也是一个高频构词词素,保持了较强的语用生命力。闽语等少数南方方言中虽也保留了指代妇女的“娘”,但多为袭古用法,用词及语义缺乏台湾国语环境下体现的能产性及强活力。
  此外,台湾传媒语言中也以“娘”指称具有女性化特点的男人,早在2007年即有《骂马英九“很娘”,台当局官员挑衅性语言引发批评》的台湾新闻,节选如下:
  (8)马英九这么娘,不太像男人,这么乖的政治人物,怎么会受到台湾女性的欢迎。
  (台湾中国时报,2007-12-10)
  其中“娘”只是形容马英九政治上“乖顺”,形似女性性格。“乖顺”即是女性与马英九所形成的相似喻点。台湾的一些娱乐节目也常常出现以“娘”形容男性的语言现象,如:
  (9)蔡康永问小S:一个像女生的男人叫什么?小S:娘。
  蔡:两个像女人的男人呢?小S:娘娘。
  蔡:五个这样的男人呢?小S:娘们儿……
  (《康熙来了》节目)
  其中的“娘”是指具有女性化倾向的男人,不仅包括声音上的娘娘腔还包括行为穿着等多种特征上的女性化。如果这段话用普通话或大陆方言说,则断不会出现其中的“娘”或“娘娘”,单音“娘”在北方方言中是母亲的敬称,大陆语言中形容一个人声音像女性常用“娘娘腔”,如
  (10)戏说二人转演员小沈阳和他的“娘娘腔”(新浪博客,2009-06-26)
  对一个行为像女性的男人则常用“娘们”来指代,“娘们”常常以儿化音的形式出现于口语中,合音后常同化为[niamenr](娘们儿),其中的娘发生儿化音变,且儿化音作为一个整体后缀与前一词语粘连紧密,因此在现代汉语中“娘们”或“娘们儿”通常很难简化为前词“娘”。如:
  (11)敢做不敢当,李春江的罢赛太娘们儿了!(南京体育论坛, 2008-09-03)
  (12)希尔顿:C罗太娘们太像同志,更喜欢猛男恋人(中国新闻网,2009-06-27)
  可见,以大陆汉语的本土化发展态势,要在语用中沉淀一个表示女性化新义的“娘”并非易事。台湾语言可用“娘”来指代“女性化”的重要原因在于,“娘”在国语中极具构词能产性及非亲属称谓性。单音“娘”在大陆语言中多定指称谓词母亲,而在台湾国语新词中却显现出一定应用性和能产性,如台语中的“渔娘”、“厨娘”、“船娘”、“舞娘”、“槟榔娘”等多种古语词或新造词,其中“娘”并非亲属词,而是延续了古代对少女专称意义。古代“娘”可专称少女,如晋代《子夜歌》中曾唱道:“见娘喜容媚,愿得结金兰”。台湾口语以闽南话及客家话为主,生活中常常称呼母亲为“阿母”,这种比较同质的日常语言环境使得国语“娘”的亲属敬称性质削弱而分流为一般词汇,因此,国语“娘”能够以“少女专称”意义构建“女性化”的泛化语义。这样,声音上的“娘娘腔”或行为上的“娘们”等女性化特征就可以从容地用单音“娘”形容,且不至与母亲或同类亲属的称谓词含混发生语用误会,加之辅助语境对“娘”新意的补充和整合,“娘”以单音词素出现后仍能透视出所要表达的女性化意义。
  当然,真正将“女性化”新义固定在“娘”词义层的演变过程,要归功于新闻媒体语言。新闻语言不仅要求经济简省,以最少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义,而且新闻语言求新求变的思维作祟,使得新义“娘”能够广泛用于传媒语言中。
  在台湾国语中,流行词“娘”是“女性化”的词义整合,可以表示声音及穿着打扮等多种行为上的女性化。这种词义的聚合性使得语言接受者能够以一个整体的形式来接收新义“娘”。
  语言接触是语言扩散的重要方式,新闻媒体是海峡两岸语言沟通的重要交流平台。台湾国语中“娘”的新义向大陆汉语的传播也要归功于传媒语言扩散,特别是网络语言及新闻语言的传播。台湾流行词与现代汉语的融合是“娘”能够进入大陆汉语语用层的重要原因,网络和新闻用语的广泛使用进一步增加了“娘”新义的活跃度。表示女性化新义的“娘”主要应用于网络语言及新闻语言中,网络语言中除了部分人是直接性的台湾国语接受者外,还有很大部分要归功于新闻语言的感染性及传播。新闻语言中也有很多要描述男人女性化的语用环境,但就大陆汉语来描述,除了“奶油小生”之外,“娘娘腔”及“娘们”的语言描述是带有强烈的轻蔑色彩的,对于新闻语言来说,当然要尽力避免这几个字眼,而以“娘”来形容不仅具有字面简洁标题引人的效果,而且避免了汉语“娘娘腔”之类的詈词意义,表述上也有一定新意。
  然而,从本质上讲,表示女性化的“娘”富含戏谑色彩,并非正常典雅用语,这种新意的“娘”常常成为新闻标题故意吸引人的语言招牌,对汉语语用来讲并未有多少有利作用。因为在现代汉语语用中,虽然在网络及新闻语言中高频使用了表示“女性化”新义的“娘”,但是这类“娘”不仅可能与口语中的亲属词“娘”发生含混,而且新义并未进入常用语用层,仍然是当代新闻语言中需要规范的一个枝节。这种规范,更多地应借助外力使其发生变化,以为海峡两岸语言沟通搭建一个健康规范的平台。
  参考文献
  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247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998页,商务印书馆,2005
  维基百科“外籍配偶”,http://baike.baidu.com/view/835978.htm.
  (通讯地址:100084清华大学中文系;
  410081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前不久,国家汉办主任许琳指出“随着汉语热的不断升温,现有教材、教法和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海外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汉语难学’的瓶颈问题更加突出。”她强烈地呼吁有关专家和学者能破解“汉语难学”的瓶颈。[1]   许琳主任实际上是批评了现有的教材、教法和教学模式,她批评得好,我对她能有勇气发表这么尖锐的批评表示钦佩。本文就是响应许琳的呼吁,讨论如何才能破解所谓的“汉语难学”的瓶颈问题。  
期刊
近日为培训初中语文教师而阅读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几篇文言文,觉得有必要对其中的一些注释提出商讨。现分述如下:    一、“学而时习之”的“时”能否讲成“时常”?    语文课本注“时习”为“时常地复习”,恐有失准确。根据王力等人编著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时”主要有“季节、时间、时辰、时代、时机”等意义,这些意义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有一定的“阶段性”,或者说“时段性”
期刊
《左传》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记言的精彩。春秋以来,由于诸侯之间频繁的征伐战争,行人往来,非常讲究辞令。大国侵略小国,固然要“奉辞伐罪”;小国应付大国,更要婉转其辞。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辞之不可以已”等等,都是当时政治斗争的特殊需要。《左传》将这些辞令记载下来,即使不加修饰,也已率然成章;而一经润色,自然更富文采。特别是该书中一些使臣的外交辞令也是弱小或战败诸侯国取
期刊
古今汉语一脉相承,文言是汉语古代书面语的系统之一,主要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1]由于时代的久远,生动简练的文言文对现代中学生而言犹如一部“天书”,大多数学生认为文言文晦涩难懂、枯燥乏味。一些学生甚至认为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不广泛,因此对文言文的学习采取消极抵触的态度。然而,文言文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升学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在
期刊
语言是特定时空条件下渐变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种语言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换句话说,每一种语言在表达语义方式上的内在规律,必然与该语言所产生和存在的环境和习俗等因素密切关联在一起;但与此同时,语言也与语言使用者相关联,而语言使用者的思维习惯和认知特征,则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些共性。对语言与思维和认知的关系,前贤多有论述。清代陈澧说:“盖天下事物之象,人目见之则心有意,意欲达之则口有声。
期刊
科学研究的伟大使命,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所谓的为天地立心,就是探寻、揭示天地万事百物的规律;所谓的为生民立命,就是以民为本,为民众谋求更多的福祉。为了完成这一伟大的使命,成千上万的专家学者,废寝忘食,披荆斩棘,努力开拓创新。在这奋斗的道路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专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研究员丁声树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1983年4月,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委召开大会,表彰了
期刊
牧惠先生的《闲侃聊斋》中,有一篇《虎面人胜于人面虎》。其中引用了孔子和一位老妇人的对话:“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牧惠先生把它译为:“前年我舅舅被老虎吃了,去年我丈夫又被老虎吃了,现在我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很明显作者把其中的“吾舅”错误理解为“我的舅舅”了。作者原来是想借用此例来说明苛政猛于虎,材料运用的很好,只可惜出现了这处硬伤。“吾舅”中的“舅”实际上是指古代妇女对夫的父亲
期刊
“是”在西方语言的语法学中被称为系词(copula)①,希腊文作einai,与之对应的拉丁文是esse,英文是 to be,德文是 sein,法文是 etre 。这个“是”乃西方哲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历代语言学家和哲学家都对它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希腊文里的einai除了主要用于表示判断、存在之外,还可以“断定为真”②,这表明“是”与真之间有着某种关联。在西方哲学史上“是
期刊
“联绵字”这个术语为宋张有所创,指部分双音词本该怎么写,被世俗误写了,张友予以指正。元曹本承之。后世论联绵字多不再订误。但直到五四时期,文献中的“联绵字”均相当于现代词汇学里的“双音词”。五四运动以后三四十年间中国传统语文学家① 笔下的“联绵字”也都相当于现代词汇学里的“双音词”,只有王国维在《联绵字谱》里收了部分四字词组和双音词的重叠形式,超出了双音词的范围,算是大同中的小异。实际上,用“
期刊
2011年12月是钱学森钱老诞辰100周年。2011年4月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5年的研究任务完成并结题之年。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受到教育部的重视,得到高层领导、专家的高度认可和评价。部长指示我继续带领我的研究团队深入研究下去,特别是要搞好实验,在实践中验证钱老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的正确性、前瞻性。谨以此文缅怀钱老,纪念钱老。也以此文标示“钱老思想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