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相整合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pp7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21世纪教学发展的主流。脱离现代信息技术,只依靠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来进行教学是非常落后的教学方法,很难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相结合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创造性。作为一个现代的教育者必须学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本人对如何做好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整合谈谈个人的看法。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相整合,是指信息技术课程与思想品德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也就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学习。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相整合的目标包括:
  
  一、优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相整合是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作为创设教学环境的工具,把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合理地重新组合,通过知识的再现,使学生从形、声、色等不同的角度去感观知识,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更易于理解、记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判别信息的是非能力,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教育学生认识信息的两面性,信息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要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可以成为我们攀登科学高峰的直升机,也可能会成为人生道路的绊脚石。我们要掌握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的能力。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文明上网,养成“慎独”精神,加强法律意识,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三、培养学生永不满足、不断开拓进取的学习精神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相整合,可以向学生展示古今中外人类文明发展史和科技成就,使他们了解当代科技知识的日新月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只有加油站没有终点站,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培养学生从现在起对待学习要有永不满足、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
  
  四、教育学生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立志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现在大多数的中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好,没有经历过什么苦难。本校学生的调查消费:从2010年2月23日到6月28日,主食消费190982元,零食消费161059.28元。可以说现在的孩子是零食养大的。他们并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懂得俭朴与节约。因此,我们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和认清自己将来使命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单凭教师的说教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我们可以通过影视再现我国的过去,展示我国今天的成就以及世界各国的发展水平给学生看,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有待提高,我们还可以过上更好的日子。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让学生懂得强食弱肉的道理,只有把祖国建设成强大的国家我们才能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学好科技知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成为21世纪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力军,这就是当代中学生的历史使命。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相整合有利于:
  一、教学内容可大容量快节奏地进行,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可以学得到更多的知识
  粉笔、黑板、课本、普通的教具和教师的讲解能给学生传递的信息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不管教师讲得如何优美动听、粉笔字写得如何有神也比不上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效果。经过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使用多媒体播放器、计算机演示教学内容,可以把一些视频短片、歌曲、练习题显示给学生看、听、练,使教学内容有形、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使学生能从信息教学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活动的空间窄,见识少,在城市的学生不认识竹、木、鸡、鸭……,在农村的学生不知道公园、立交桥、地铁……,在七年级下册第五课“缤纷情感”的“培育高尚情感”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祖国壮丽河山、名胜古迹的视频给学生看,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江山是如此多娇,从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在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在社区中生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播放一些示范小区的录像,让学生了解到现代的社区该如何建设,提高学生参加社区建设的兴趣,追求美好的社区生活,创建和谐社会。
  三、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相整合能更好地开展感恩教育
  先为人之子,后为人之父,为子不懂父之爱,为父方知父爱深。父母为了让儿女生活过得好,在外拼命工作挣钱养家,他们的儿女却不懂得感恩,学习不努力,只想玩,只想上网,有的家长为了使子女不去网吧上网不得不买一台电脑放在家让他们玩。有的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监管,祖孙之间代沟深,不易沟通,甚至还会产生矛盾。有的学生不尊重长辈,不尊重父母长辈的学生不会有感恩的思想,因此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感恩教育。例如:中国时代之声演讲团团长邹越演讲的“让生命充满爱——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就是很好的感恩教育素材。本人曾利用邹越在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的“爱父母”演讲视频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看了邹越的演讲之后,学生们都感动得流泪,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时政热点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答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社会问题的能力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灵活运用课本知识解答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社会问题的能力。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只会导致学生高分低能。运用课本知识解析时政热点是现在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时政热点,从新闻网上找来与课本内容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给学生分析。例如:七年级第七课“法律初探”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2010年3月5日—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给学生讨论:这个时政问题体现了我国法律的哪一个特征。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从“重庆打黑,文强案”中去找出这个案例反映了法律的哪些特征。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今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我们只有把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相整合,才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回顾了陕西省图书馆馆外分馆服务工作的发展历程,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分析了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加强馆外分馆服务工作的思路和设想。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它最能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笔者认为,为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在写作中,教师不要预设各种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要鼓励学生去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不断发挥个性,勇于表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作训练要采用内容不限、形式不拘的自由作文形式。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先模仿,后独创    传统的作文教学套路往往是无视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教师布置完作文题
高职院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于为专业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高职院校图书管理员是服务的纽带和桥梁,一名合格的高职院校图书管理员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知行合一,强化
区域范围内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已成为文献资源建设与网络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完善区域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策略从建立组织管理体系,构建资源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古脉,读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至上境界。而今天,中华大地的阅读风气日渐低迷,麻将馆、游戏厅向图书馆叫起阵,不断抢走读者,无数忙忙碌碌、废寝忘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