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教学实录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tian2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间发放阅读材料,提示学生尽快熟悉;发放饮食,补充能量,调节学生身心状态;节奏小游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宣布上课,师生问好。
  一、交代背景,引入文章。
  投屏p1《诫子书》创作背景。
  师读投屏内容:“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我们读到了一位老父亲对儿子的担忧,对儿子的期待,那么他将如何化解这一问题呢?或许我们可以到《诫子书》当中,去找找答案。
  投屏p2课题:《诫子书》朗读指导。
  师:请大家朗读全文。诫子书,诸葛亮,预备,齐。
  二、初读文章,训练朗读技巧。
  1.训练朗读的断与连(全班全文齐读)
  投屏p3:标注连音符号和换气符号的全文。
  全班齐读全文。师听到学生读错字音后立即板书“夫”,注音fú。
  学生读完,朗读状态和声音质量平平。
  师:请注意“夫”的读音为fú,放在句首、段首、篇首,作为发语词,表示下面要进行议论。看清楚,文章有几个“夫”字?
  学生说两个。
  师:对,两个,请大家做上标记。大家在朗读的时候,声音和状态都不在这里,读得不好。请看屏幕。这里有两种标记,一个是圆滑线,一个是换气符号。按照符号的标注,要求分句与分句之间,必须换气,在读每一个分句的时候,请保持气息连贯。一起再来一遍。夫君子之行,预备,齐。
  全班齐读全文。速度较第一遍明显放慢,声音较第一遍明显整齐。
  师:我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扩胸动作,这表示呼吸是整齐的,那么,朗读的断与连也是整齐的。声音和状态比第一遍也好了一些。可我们也知道,分句内部,也会有停顿,比如这样。
  投屏P4:标注分句内停顿的全文。
  2.训练朗读的轻与重、长与短(师生合作,范读加齐读)
  师:看上去有点复杂,其实我们都见过。这个停顿或者说节奏划分的位置,总是在虚词的前或后。相对而言,虚词应该读得轻而短,实词应该读得重而长。按照这个要求,我领读第一层次,请大家接着读第二和第三个层次。
  师读“夫君子之行——非宁静无以致远”,声音抑扬顿挫,学生读余下部分,受到了领读的影响。
  师:这第三遍,大家读得比第二遍更慢,声音更多了写文言的“味道”,是不是心里面也更静了一点。那我开始提第3个要求。
  3.训练朗读的起与伏(师生合作,范读加接读)
  投屏P5:标注文章第三层次每句句末汉字读音、汉字四声音调调值图示。
  师:现代汉语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我们先把文章第三部分句末每个字读一遍。
  生齐读驰、去、落、世、庐、及。
  师:不够,调值体现得不够。第二声再上扬些,第四声往下落得快一点。再来一遍。
  生齐读驰、去、落、世、廬、及,声音状态更饱满。
  师:我们来继续合作,我读每句前三个字,大家读最后一个字。注意我读的节奏、速度和状态,把它作为示范。
  师:年与时(声调略微上扬)
  生齐:驰
  师:意与日(声调下沉)
  生齐:去
  师:遂成枯(声调继续下沉,叹息的)
  生齐:落
  师:多不接(声调仍然下沉,压抑的)
  生齐:世
  师:悲守穷(声调反弹,痛苦的)
  生齐:庐
  师:将复何(声调上扬,无力的)
  生齐:及
  教师的范读、领读把学生的齐读带得非常好,情绪变化明显。
  师:大家一起来一遍。
  生齐读第三层次。在句末每一字的时候,教师加上上扬或者下落的手势,与学生的声音配合,作为提示和强化。学生的声音状态更好了。
  师:从情感角度说这四个声调,平声高昂,上声强烈,去声哀伤。我们会发现,第三个层次好几句都落在了去声的音调上,加上文中的“悲”字,我们很容易得出此部分的情感基调,就是悲伤难过。到这里为主,朗读的断与连,轻与重,长与短,起与伏,我们都做了一番提示,如果能把这些朗读的技巧(板书“技”)勤加练习,一般意义的朗读是没有问题的,现代文、文言文,都是如此。但是,最高明的技巧,也比不上最朴素的一片真心,因为它到达的是艺的层面(板书“艺”),如何从“技”到“艺”,那就要有“情”入“境”(板书“情”、“境”)。 只有当你深入文章,深入情境,才可能得到情感和理智的共鸣,从而让声音的表达,从公式化的技巧,到个人化的抒发。诸葛亮对他的孩子诸葛瞻,在《诫子书》中说了什么呢?
  三、再读文章,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1.教师梳理文章概要。
  投屏P6:全文。分色标注涉及内容梳理的重点字词。
  师:他说,孩子啊,你要做一名君子,以德为先,何以有德,静俭而已;你要做一个有真正才学的人,何以有才,要学,而学习,必须保持内心的平静。你现在刚刚八岁,看上去时日很多,但是少壮不努力,怎么样?
  生齐:老大徒伤悲。
  师:我希望你做的,是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君子。这是文章大致的内容。诸葛丞相,整顿了全国的兵马,再出祁山,讨伐汉贼,临行前留给他的孩子几十个字,为人处世,道德文章,几乎都涵盖里面。此情此景此境,你能够体会吗?
  2.学生入情入境,进行个人化朗读,现场评点。
  投屏P7:个人化朗读的要求。
  师:请大家结合之前谈到的朗读技巧,揣摩作者的心理,选择文章的某一个层次,进行个人化的朗读,并说一说,你试图用你的声音塑造一位怎样的父亲?
  学生开始口头练习。教师走动观察指导。约一分钟后。
  师:有男生试试吗?你们将来都是要做父亲的,我们今天换位思考和表达下。
其他文献
这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定位准确,重点突出。整个教学过程采用诵读法,诵思结合,以读为抓手,以朗读促理解,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言文语感的做法,颇有可取之处。  文言文教学,离不开诵读,这是共识。但并不是说有了诵读就能学好文言文。因为,只有走心的诵读才是开启文言文学习的金钥匙。问题是,学生不可能天生就会诵读,诵读的规律和技巧,是需要教的。在《诫子书》这一微课课例中,张老师肯下功夫,以语调、语气、停顿、
古典诗词鉴赏,可用三个审美空间来立体建构其丰富的意蕴。  一、古典诗词的三个审美空间  当代西方著名思想家列斐伏尔说:空间从来就不是空洞的,它往往蕴涵着某种意义。  1.三个审美空间  古典诗词一般有三个空间向度: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它们分别对应着古典诗词的诗境、诗情和诗心。  地理空间 地理空间具有表象性。是特定的地理性、物质性空间,也就是诗词中的景、物或事件发生的特定场所。当然,这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必修课程对高中生的学习要求明确指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悟。”而语文单元教学认识理论对单元教学的认识就是以一个单元作为基本单位,从整体上出发,进行教学,力图体现语文知识本身的整体性。就像文宏亮认为单元教学是建立在由互相依赖、互相作
历年高考作文题几乎都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这样一条要求。可我觉得这一条很糟糕。写上这一条,真的有用吗?套作、抄袭之风,屡禁不止为哪般?命题为什么不能限制、杜绝套作和抄袭呢?难道应该反思的不是题目本身吗?还是从命题上找原因吧。作文命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考生写作的质量。  一、考查目标的偏颇  1.关于审题  审题能力是不是写作能力的核心素养?  我们的作文教学特别强调审题,在审题上要花很多时间,领会
语文教学就是“阅读教学 作文教学”,教语文就是教课文,把一本语文书的一篇篇课文教学完,就是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这似乎是多年来语文教学的生态。这样的语文教学生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吗?  一、问题的提出  主题型单元文本的“主题”名存实亡。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语文教材,无一例外皆是主题型单元文本结构,串连每个单元文本的皆是各种不同类型的主题。但这个“主题”是悬在半空中的,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几乎不看单元主
设计缘由:  王荣生教授说,评价一个好老师有两条标准:其一,深厚的文本解读能力;其二,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我深以为然。同时,我觉得语文老师中对《故乡》有深刻独到解读的不乏能人,愿意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实现高效课堂目标的教学方案的老师却少了。上小说,离不开人物形象分析,讲《故乡》,绕不开对比手法。文中人事繁杂交缠,对比显而易见。如果又是一张表格填到底,有可能四五个课时也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所以我想用
我们所谓的阅读文本,是指教学场之外的文本。我们对此类文本的解读,常常是随性的,是个体的,是静态的,是感性的。而阅读文本一旦进入到教学场,就必须转变为课堂文本。 课堂文本面向学生,具有群体性与生成性;而且这种解读,不仅具有感性的体验,更具有理性的探究。  那么,如何将阅读文本转换为课堂文本呢?就如《涉江采芙蓉》,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诗歌,言浅而情深。从阅读文本的角度,学生解读,几乎没有多大障碍。可是从
教学内容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有效处理之后形成的、在课堂现场与学生共同学习研究的具体信息。教学内容来自师生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师生一方面合理地利用教材教学,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另一方面,师生可以科学地加工教材,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是经过取舍之后的教的内容和学的内容的结合体。如何让教学内容更有价值?必须有很好的教学设计和具体的策略。   一、充分感知文本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至今已出台两年,高中统编本新教材也将在今年九月开始投入使用。作为新课标的一个“亮点”,学习任务群备受期待。郑桂华教授认为,学习任务群是融合语文课程诸要素、落实语言实践活动的载体,是建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突破口。现今正是研究学习任务群及其教学的重要时间窗口,是重要的探索期。学习任务群具备综合性、情景性、结构性、实践性等方面的
虚构叙事即讲述虚构的事件,它在学生生活中广泛存在并备受欢迎:小说、电影、动画、广告……虚构叙事写作在国外母语教学中占重要地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州立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十一年级和十二年级的学生能够写小说、自传或传记叙事;法国的写作教学目标把个人经历、想象性故事的叙述写作列入文学写作目标。相比之下,我国除了小学有简单的幻想类故事写作外,高中的虚构叙事写作往往是缺位的,有少数学生会自发进行校园小说与幻想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