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价”齐跌中企海外并购连续两年下滑

来源 :国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ntwa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21日,普华永道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企并购市场中期回顾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并购活动交易金额下跌18%至3483亿美元,境内战略投资、境外战略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交易以及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四大主要子板块的交易金额均出现下滑。
  “海外并购交易跌幅尤其显著,继2016年创下历史高位后,已连续四个半年度出现回落,但交易金额仍较2016年以前水平高出约三分之一。”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私募股权交易主管合伙人刘晏来如是表示。
  同一报告还显示,在2016年上半年创出历史峰值后,中国海外并购连续下跌,截至2018年上半年,已连续下跌4个半年。与2017年下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交易披露金额下降25%,为412亿美元,交易数量由2017年下半年的376宗下降至315宗。
  从投资者类型来看,各种海外并购均出现下跌:民营企业海外交易并购为154宗,环比数量下跌26%,金额则下跌了30%;国有企业投资者2018年上半年海外交易并购金额环比小幅下降,数量则从2017年下半年的35宗下降至22宗;财务投资者的海外并购交易尽管数量出现小幅增长,但金额环比下降了32%,仅2宗大型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
  从并购目的地来看,下跌最为明显的市场是美国。自2016年上半年起,涉美并购交易金额呈现长时间下降趋势,对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总金额造成了重大影响;欧洲取代亚洲,成为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金额最大地区,不过其中2宗大额交易就占到整个欧洲地区交易额的80%,分别是中国三峡集团拟以108亿美元入股葡萄牙電力公司,以及吉利控股以90亿美元入股戴姆勒集团。经历了2017年下半年的低谷后,中企在欧洲的并购2018年上半年显著上升,亚洲则打破前期的上升趋势,2018年上半年显著下降。
  “欧美仍是中企最关注的目的地,主要是受产业技术升级所驱动。不过,因为中美贸易摩擦和美国监管因素,许多企业对美国标的物的选择的确产生了一些问号。相关地区对敏感行业的监管日趋严格,中企在这些领域要进行海外并购,需要慎重考虑。目前看来,中国海外并购的趋势是日益理性化。”普华永道中国企业融资与并购部合伙人蔡凌表示。
  从行业分布来看,2018年上半年,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仍以高科技行业为主,此外消费品、医疗行业和工业等也吸引了不少中资。
  ‘上半年企业面临的整体环境比较复杂,中美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浮动,还有国内去杠杆导致的资金链紧张等,这些因素对并购市场影响较大,导致海外并购尤其是民企的并购出现明显下滑。”刘晏来说。
  自2016年创出历史高峰后,中国海外并购活动便进入“压力期”,可以说受到了内外监管“三明治式”的挤压。第一波压力源于2016年底以来境内收紧对对外投资的监管;第二波压力源自美国,2017年以来,美国监管对外商投资的国家安全审查趋严,美国总统特朗普8月13日签署了强化国家安全审查主体部门——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权限的法案。在此背景之下,部分中国投资者表示要转向欧洲,但欧洲也出现了类似的加强审查的迹象。
  比如德国政府就有加强主动干预的迹象。7月末,德国政府一周内阻止了两宗中资对德国企业的并购交易。事实上,去年7月德国就曾收紧对外商投资的监管,但近期开始出现进一步收紧的信号。德国《世界报》8月7日报道说,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部长Peter Altmaie庐称正考虑将当前非欧盟公司对德国公司股权收购的须申报门槛从25%进一步下调至15%,国防、基建和IT领域的重要投资尤其需要密切关注。
  另外,英国政府也正在寻求大幅提升对外商投资进行国家安全审查的力度。上个月末发布一份白皮书,阐述准备设立一套独立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设想。白皮书显示,新政实施后,预计每年将有大约200项交易需要进行申报。
  “预计未来6到12个月中企海外并购活动将小幅下降。包括欧洲在内,许多地区的司法管辖机构都加大了对大型、敏感、热门交易的审查力度。人民币贬值导致投资者购买力降低,我们也看到了更多的外汇管制,这也可能对海外并购活动造成影响。总体来说,因为不确定性增加,一些中国潜在收购者可能会搁置投资计划,但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进程并没有改变。”刘晏来说。
其他文献
以前的国家海洋战略和海洋理论都是夺取的、扩张的、霸权的,其主题是发展海军、进行海战、夺取制海权,认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传统的海洋战略和海洋理论使海洋变为战场,特别是近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航空母舰的大力发展,海洋更是成为杀人的战场。    我国应有的海洋战略哲学文化基础  首先,我们中国的海洋战略是参加新一轮的海洋竞争,是为了夺取海洋、控制世界吗?绝对不是这样的。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
期刊
有一次从德国回来以后,有记者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你在欧洲待了很多年,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你也做过很多的高访,哪个访问给你的印象最深?是的,在德国每年要进行高访,到底哪个访问印象最深?  当时我想了想告诉他一件事。2001年的一个下午,有一次海军编队要来访问,按常规,组织我们大使馆人员、留学生代表、华侨代表去港口迎接这些海军编队,当时的深海军舰缓缓地驶入德国的港口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海军官兵列
期刊
关于当前海洋争端的形势,应该说正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上,首先,我们迫使日本政界以及前政要承认钓鱼岛是有争端的;其次,我们实现了多年没有实现的对钓鱼岛12海里领海的巡逻执法。在黄岩岛问题上,在于菲律宾的争斗中,第一,进一步宣誓了南海诸岛的主权;第二,高调宣布建立三沙市;第三,向世界高调宣布我们进入到当地的驻军及领导机构;第四,向争端的其他国家发出信号,以后谁也不要扣我国的渔船,
期刊
【内容提要】武力胁迫他国政权更迭的现有研究主要从针对整个强制外交谱系的通则式视角和针对“C”型强制外交的具象视角提出解释。此外,也有学者从民主传播和秘密干预视角提出解释。以上研究视角均存在明显不足。本文认为,施压国胁迫压力的强度、承压国是否有第三方军事支持、施压国是否向承压国统治者提供安全保障,这三个变量是武力胁迫他国政权更迭能否成功的关键。当施压国胁迫压力充足、承压国无第三方军事支持且施压国向对
期刊
中国的海洋观是什么,我想很多人是说不清楚的,我们对海洋的认识折腾了几百年以上,到现在我觉得还在折腾,这话可能很伤人,但是至少我还在折腾。中国的海洋权益到底有多少?老百姓大概90%都说不清。  现在中央提出强国梦,“中国梦”,是瞄准2049年,两个100年吧。那么海洋强国梦是什么,有些人也做了一些解释,我觉得大概90%以上的讲的是海洋发展战略,全为经济方面,最近海洋局的领导写的多条海洋发展战略就谈的
期刊
21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对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国崛起和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美国凭借其雄厚的软硬实力,实施战略重心东移,对亚太地区战略形势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我国战略环境带来日益严重的挑战。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不断在我国周边投棋布子,对我国构成严重的直接军事威胁,使我国国家利益维护和战略空间拓展受到严重限制。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更加重视“以台制华”,势必进一步深化美台军事合作。这样,将增大我国武力
期刊
特朗普任内,美国的战略施压重心逐步转向中国。其在南海航行自由问题上的施压强度前所未有;与此同时,美国在外交和军事上对于中东等传统热点地区的关注度明显下降。预测组认为,近期中国在军事领域承受的美国压力将持续增长。  可以从航行自由行动和外交力量的分布得出以上判断。首先是航行自由行动,数据显示,美国全球范围的航行自由更集中于亚洲地区,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强度和频率都在增加。其次是外交力量的分布,特朗普任期
期刊
根据国际水文局的定义,南海为东北—西南走向,其南部边界在南纬3度,位于南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之间,北边及东北至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及台湾海峡,东边至菲律宾群岛,西南至越南和马来半岛,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和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南海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    中国南海利益面临严重的侵蚀  目前,有43个南沙群岛岛礁分别被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占据,其中越南占据29个,菲律宾占据9个,马来
期刊
【内容提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开始走向多边制度并对现有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展现自身的吸引力。如果说中国崛起势不可当,那么未来世界将会走向何处?其他国家又应做何准备?借鉴制度制衡理论与外交政策分析中的角色理论,本文提出“领导权转移”的分析框架,以解释全球治理中不同国家进行政策选择的动态原因,并以亚投行作为案例进行考察。本文认为,中国、美国以及其他国家采取了不同类型的制度制衡战略,包括包
期刊
目前国际格局的基本特点是单级格局基本结束,真正的多级时代并未随着美国霸权的相对衰弱而同步到来。这不仅是因为美国霸权依然存在,尽管不像前些年那样肆无忌惮,而且是因为世界各大力量中心尚处在发育、凝聚的过程中,比较稳定的国际战略格局、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秩序、能够得到各国广泛认同的世界治理模式远未形成。  因此,今天的世界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多极世界,而是从一个单极霸权向多极制衡过度的“准多极化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