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事内的艺术批评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sl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批评在当代知识界并没有什么好名声。一方面,批评界的状况混乱,但凡略有常识者,便可以对艺术品头论足,而真正有思想含量的批评并不多见;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的现实复杂,多数批评家对于艺术之外的社会生活,缺乏深度理解,批评文字成了西方大词的试验场。不过,这种不理想的状况也并非一成不变。近些年,不少艺术家和批评家逐渐摆脱审美自律的迷思,开始强调艺术介入日常生活,参与社会进程。但是,这些诉求往往急于提升对象世界的理论品质,相应的表达充满大而无当的概念判断。换言之,这种调整和反思的方式,仍然受制于西方话语的内在形塑,并不能推进知识生产层面的实质进展。因此,如何真正激活艺术批评的思想能量,成为当前极具挑战的知识工作。
  《艺术手册》的出现,让人看到可喜的端倪。批评是一种比喻性语言,艺术批评以间离化的方式,整理并重建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这意味着,艺术批评能否以饱满有力的现实感面对艺术实践,决定其思想含量的高下。然而,现实感不能止于日常经验的观感,而是与批评家的历史意识密不可分。在《艺术手册》的发刊词中,主编黄纪苏、祝东力将这项批评工作置于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包括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等)与现实互动方式的演进脉络之中。他们特别强调,九十年代以来,艺术越来越堕入小圈子的黑话呓语,丧失对公共问题发言的兴趣和能力,从而沦为空洞的形式表达。因此,《艺术手册》的旨趣,乃是“试图从思想探讨艺术,以思想介入艺术,把艺术重新放回公共讨论的空间”。
  从表面上看,这种诉求并无特出之处。如上所言,不少自觉转向的艺术实践与批评,都已意识到以(西方)思想介入艺术的必要性。至关重要的是,哪种思想?如何介入?在我看来,这里所谓的“思想”不是与感觉对立的概念论述,而是充分渗透在活生生的生活感觉之中,是一种关于现实感的特殊知识。事实上,这些未曾尽言的意旨,以不同的批评方式落实在各辑各篇的研究案例。尤为特别的是每辑特设的“研讨会”栏目。这一栏目围绕当前艺术批评中的关键性议题,通过邀请相关学者随谈互动的方式,透视这些议题的历史脉络、构成逻辑及其现实境遇。
  在已出版的五辑中,这个栏目关注的议题包括:现代主义思潮的再反思、文人画的现代命运、油画与当代社会、劳动美学等。细查这些议题展开的理路,不难发现,讨论者在整理已有论述的过程中,有意识将那些过度依赖西方理论的眼光相对化,寻绎其源流脉络,辨明其分寸得失。不仅于此,这些整理还特别注重分析各个议题所处身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语境,尤其是它所对应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与经验实感。基于这些包含着现实敏感性的整理方式,“研讨会”议题的反思便区别以往流行的空泛批判,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颇有启发的认知路向和经验入口。
  可以说,寻求现实感成为《艺术手册》重塑批评意识的起点。不过,如果不对此加以辨析,很多人会倾向于将之理解为时下流行的文化研究模式,即症候式解读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显然,《艺术手册》对现实感的追求并不同于这些流行的学术潮流。这种诉求首要的认知任务是,一方面,充分意识到那些决定着当代社会基本面貌的观念要素的构成方式;另一方面,又敏感察觉其背后不能被这些要素完全制约的生活世界的经验动向。就此而言,任何置身事外的批评者,都无法获得这样兼顾的批评眼光。
  然而,更为重要的问题是,现实感的寻求,不是某种有限的、自足的认知工作。那些结构性的认知要素并非不证自明,它之所以成为当代社会的决定性观念,乃是在长时段的历史实践中生成、竞争并凸现,关联着相应的历史理解、价值诉求和关系脉络。因此,必须将这些要素回置到特定的历史过程中,准确认识其历史内涵,才能获得把握现实感的路径。不过,重建观念脉络的历史场景,并不足以通向现实感。这种主体品格的获得,不仅依赖于观念史的线性演进,而且指向观念背后的感觉逻辑。事实上,历史实践不能被简化为观念层面的因应或辩难。这些观念的生灭消长,同样与历史主体特定的生活经验、情感结构和性格气质密切相关。如果批评者不能体察这些无法通过观念概括的层面,那么,所谓的现实感便容易堕为纯粹的结构性现实关系,缺乏回应人心人情的伦理力量。
  目前来看,《艺术手册》的许多文章,都显示出这种渐趋自觉的批评意识。譬如《戏剧和剧场的历史碎片—李畅访谈》(第三辑)一文,从中不仅可以看到李畅对戏剧和剧场的历史理解,而且能够体会到老一代艺术家建立这些理解的经验条件和情感氛围,以及他们由此推动历史实践的工作方式和过程。刘岩对说书人与当代史之间关系的钩沉,同样具有这种批评品格,在《说书人与当代史—〈田连元自传〉与〈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对读》(第五辑)一文中,他对两位说书艺人历史命运的梳理,既关照其与不同时代社会体制的互动方式,又深入他们对特定时代氛围的感知、理解和回应。以此来看,他们的人生选择,不止是社会、政治、文化因素形塑的结果,同样也包含着性格气质、个人遭际与成长氛围的引导和左右。
  《艺术手册》以现实感重塑的批评意识,通过具体的研究案例,为当代艺术批评的变革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即便这些努力尚不足以充分激活当代艺术批评的思想能量,但由此形塑的批评话语的朝气与活力,为我们深入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交错复杂的动态结构,探究其中充盈的人情脉动与历史势能,提供了充满可能性的反思空间。
  (《艺术手册》第五辑,中国书店二○一五年版)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和住房制度的改革,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和住房供给的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也反映在了契税收入的逐年攀升上,2003年全国契税收入达3
旅游者购物行为的影响因素较多,文章从旅游学、心理学、经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并且将其和一般的购物行为进行对比,进而得出相关结论。 There are many influencing fact
抗日将军邹洪与阳山张国清邹洪(1897—1945),字若虚。其高祖原为广东省五华县华阳乡龙湖村人,清代道光年间,移居台湾新竹。邹洪出生于台湾,少年时离台返大陆,于苏、赣等地读书,后考入保定陆军
本文是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AmartyaSen)在国际社会发展联合会第15届研讨会上的演讲。文章主要提出了两点,一是经济的繁荣在何种程度
现今沪上提到司麦脱牌衬衫,几乎家喻户晓.但说到它的创始人博良骏先生.就鲜为人知了。翻开尘封的档案.一个鲜活的形象浮现眼前,他的成功历程着实令人回味。傅良骏是土生土长的上海
不论人们对于马俊仁的是非功过如何评说,他在国际田径体坛上曾经取得的令世人瞠目的、无与伦比的成就,却是个铁铮铮的事实。当时,在中国田径不太景气,“王家军”、“李家军
一、粉皮“最是乡间幼时味,齿颊留香直到今”。那诱人的乡间粉皮,常常撩起我的思乡之情。每每回乡探望母亲时,我总是叨唠着:“妈,煮碗粉皮尝尝”。慈祥的母亲总是笑吟吟亲自
在应激条件下,脑内组胺释放增多,通过H1,H2和H3受体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升压素、生乳素和生长激素等分泌活动。 Histamine release increases
合成了10种1,4 二氮氧 2 喹啉甲醛衍生物。用HNMR和元素分析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这些化合物抑菌和除草活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席夫碱类1,4 二氮氧 2
1994年11月10日,记者来到三峡总公司新落成的前才培训中心,这里正在举办“三峡伊泰普水电建设研讨会”。从主办者之一总公司国际合作部主任许可达那里,我们了解到,这次研讨会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