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rn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的阅读,只能是一种机械的“死读书,读死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以张扬,让阅读教学更富有魅力。
  
  一、在想象中阅读,训练思维
  
  想象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因此,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寻找课文中知识的发散点,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绽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硅的潜能,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1,挖掘空白处。我们的教材中也留下了许多“空白”,让未来的“艺术家们”自我选择、判断、联想、发现、开拓、创造。如教学《丰碑》一课,我指导学生根据老军需处长死后的样子,想象军需处长临死前的情形,同学们就从老军需处长“倚靠一棵枯树坐着”,想到他可能是非常冷,走不动才这样的;从他“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手中”想到他也许想靠旱烟那微弱的热量来温暖自己寒冷的身体;从他“神情十分镇定、自然”,想到他可能对自己把棉衣让给战士穿,尽到一个军需处长的职责。内心觉得很坦然……又因为军需处长的自我牺牲精神是本文的中心,于是我又让学生想象他让棉衣的事,学生的想象很丰富,发言很热烈。正是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展开想象,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课文的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2,挖掘语言规律。教师应该挖掘其中的语言规律。让学生掌握语言规律,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学习《黄山奇石》一课。由于表达的需要,课文结尾处对黄山奇石名称的描写采用了省略号,教学中我们可引导学生在充分学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给黄山奇石起名字并模仿课文内容进行描述。霎时间,课堂成为了“孩子的世界”,孩子们充满灵性的心智焕发出无限的创造力。
  3,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童趣为本,凭借教材,采用直观、鼓励等手段,以想象、表演为载体,创设一种充满生命活动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受到情感陶冶。在教学《赠汪伦》一诗时,我把自己打扮成诗人,乘船正要离开桃花潭。他们看到我要走的样子,都不约而同地踏地为节奏,边走边唱边挥手。一幅离别的画面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情演示出来了。还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这样孩子们在想象、表演中理解、背诗歌。我趁机打开音乐,全班学生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诵着,真像一个个小诗人。学生在个体的自我满足与愉悦之余,受到美的熏陶,成为一个个性飞扬的生命。这种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更加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让自主学习充盈着我们的语文课堂,去引爆学生的情感火花,让课堂教学成为一池活水。
  
  二、在质疑中阅读。标新立异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阅读是一种以疑为起点,以思为核心,以体验领悟为本的认知过程。在不断的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交流,并获取意义和体验情感。因此。教师要利用巧妙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对话文本,使学生动心动情。去体验、品味,从而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实现学生与教材的平等对话,最终实现自我超越。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教师可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佯装不知地与学生交流:“你发现没有,‘鸟的天堂’这四个字不仅作为题目出现。而且还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呀?”学生点头赞同。但却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此时,教师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画出带有“鸟的天堂”这四个字的句子。即:
  1,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棵树上做窝,农民不许人去捉他们。
  2,“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这样想到。
  3,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4,“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师请同学们朗读这些句子,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通过朗读,学生纷纷质疑:
  1,“这里”指的是哪儿?鸟的天堂什么样?
  2,前四个“鸟的天堂”都带引号。最后一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3,前边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后边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前后矛盾?
  显然,教师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质疑的契机,使学生发现了教材中的疑点。从而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地阅读课文,与文本进行深刻地对话。
  在学生充分感知了课文以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自主质疑的空间,学生的创意的灵感都会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
  
  三、在评价中阅读。求异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学生在阅读同一文本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即使是同一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阅读同一文本,其价值取向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真情实感,进行“多元感悟”。让学生尝试阅读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求异创新。如教学《生命桥》这篇课文时,课前我交代学生进行预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上我首先从题目入手,我问:“为什么要以‘生命桥’为题呢?老师把它改成‘桥’好不好?为什么?”问题一提出马上就得到了学生的回应。有的说:“不好,因为这座桥是老羚羊用生命架起来的。”有的说“这座桥是羚羊群通向生命的桥,所以‘生命桥’更加的贴切。”……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知道他们已经了解了短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我马上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老师读完这篇短文后认为这只年轻的羚羊简直是太坏了,为了自己能够跳过悬崖而牺牲老羚羊的生命,它是多么的不道德啊!”话音刚落就马上有学生站起来反驳我的观点。我一看时机成熟了就问:“谁同意老师的观点请举手。”只有四五个男学生举手了。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举手,而是还在与举手的同学争论着。现在已经形成了两个观点,所以我就说:“你们说谁有道理,你能用有力的证据来把这些同学拉到你们那一边去吗?”有学生举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还有的学生再次拿起书在书中寻找有力的证据。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举手的同学已经全部“背叛”了我。通过学生从书中找出的甸子不难说服他们。此时只有我孤军奋战了,学生更加的来劲了,他们拿出了最有利的证据:“老羚羊叫一声就好像在对年轻的羚羊说:你来跳我来帮你,记住一定要跳过去,不然别的羚羊会胆怯的。所以就有了下面感人的一幕。在老羚羊的带领下其他的羚羊都跳了过去,从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通过学生这样一说我也就“投降”了。学生见我也被他们说服了无比的兴奋,课堂上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在这节课中我利用了不同的观点,要求学生在读中找到依据进行辩论,在辩论中体会老羚羊那高尚的品质。这样在争辩中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不断探求新知的热望。
其他文献
在“一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之下,教育正不断满足着学生的成长需要,其作用于人的功能被进一步凸现出来:一方面,教育肩负着发展人的使命,即通过赏识、肯定、激励等方式唤醒人的潜能、张扬人的个性,从而将人尽其可能的角色化;另一方面、教育承载着将角色社会化的责任,即通过惩戒、约束、矫正等策略来规范人的思想、引导人的行为,从而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显然,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赏识学生固然重要,但批评同样也是一种不
电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人们生产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能源,电力调度是电力系统中最为主要的环节,能够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
[目的]为摸清落花落果规律,2008~2009年对石棉脐橙的落花落果进行了观察。[方法]每天统计落花落果的数量,分别计算落蕾落花、第1次生理落果和第2次生理落果率,稳果后,每隔1~15
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学生上做了大量细致的前期工作,但往往就因为忽视后续工作的一点跟进,以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一、表扬后多指点    任何学生取得了成功,当班主任的都要在集体场合大加表扬,目的是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然而这样的举动导致的结果是其他同学受到了教育,而受表扬者却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究其原因,其中一点就是班主任只关注了表扬,而忘了指点。如果班主任表扬学生后,又能及时对进步学生多一点指点,指
屈曲约束支撑铰接钢框架结构具有抗震性能、弹性及弹塑性地震反应的特征,证明其在地震区是适用的。以深圳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校舍加固的施工过程为例,对目前框架结构加固技术
原生生物质体(叶绿体)是植物的重要器官,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叶绿体的调控机制与发育过程十分复杂,会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其中涉及质体基因表达、核编码质体蛋白输入、质
摘 要: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师生交流最主要的手段,是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在课堂中提出好的数学问题,可以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巧设;巧找;巧抓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师生交流最主要的手段,是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科目,数学教学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教育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了,因此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将小学数学教学新理念运用到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新理念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同时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新理念
随着新课改在教学中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创新,使得人才培养的标准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在如今的高中生物教学中
从水泥厂的可调节负荷出发,分析了水泥制造过程中的可调节负荷;综合可调节负荷的运行时间和生产计划建立其在峰谷分时电价下的用电策略模型;模型以设备的运行状态为变量,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