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现象热议

来源 :创作评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w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组以“短视频”这种流行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文章,也是当代批评应对文化变化的一种努力。文章既有对“短视频”这种新文化现象进行的“事实判断”,也有对它展开的价值判断,更可贵的是,还将这种文化现象放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進行形态学、分类学和阐释学描述。文章以传统文学批评的“文本解读”为基本方法,显示出几位作者的基本理论训练。但由于网络“短视频”这种文化现象的即时性和前沿性,传统的文学理论在它面前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必须引进一些相邻学科的理论资源,比如哲学的、政治经济学的、符号学的等等。我觉得,这组文章显示出青年学人面对“文本”感受的敏锐性、方法的多样性和思维的宽广性。与其说他们的解读有多么准确,不如说他们的解读展现了方法的多样性。
  —张柠(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梁思成先生的第二位妻子林洙在《人物》1990年第五期发表了《碑树国土上,美留人心中—我所认识的林徽因》第一次提到了“金林恋情”:  我曾问起过梁公(即梁思成),金岳霖为林徽因终身不娶的事。梁公笑了笑说:“我们住在总布胡同的时候,老金就住在我们家后院,但另有旁门出入。可能是在1931年,我从宝坻调查回来,徽因见到我哭丧着脸说,她苦恼极了,因为她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  从现在学界的
期刊
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南汉文小说的研究和整理工作越来越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尤其近30年来,研究著作与论文成果的与日俱增已成为学术界的一大盛况。总体上来看,越南汉文小说的研究方向大多趋于追源溯本,即在探索汉文化渊源的同时又对越南汉文小说的本土特色予以肯定。越南汉文小说是“由长期深受中国汉文化濡染的越南人民用汉字创作的,主要反映越南的民族精神和风土人情的小说作品”[1]。基于此,学界对越南汉文小说的研
期刊
随着微博、微信、公众号、论坛等新媒体的兴起并从时间与空间多方面地占据了我们的生活,称呼当下为新媒体时代毫不为过。当然,被新媒体极大影响的也包括文学批评与大众的文学生活。  如果用加拿大媒介理论家米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变革的观点去看待,新的媒介带给人们很重要的变化就是“部落化”。字母表使力量的传播成为可能,这个力量就是知识。它粉碎了束缚部落人的枷锁,使部落人爆炸成为具有个性的个体。电光印出的文字和电
期刊
导语:江西书法生态显现出广阔的盎然景象,权威奖项和展览成为检验成果的重要标准,前沿的书法家们在汪洋面前各取法器。诸多书法精英在私人情感和艺术信仰的鼓舞下,以地理、年龄或是风格印记的标贴实现了一种结盟,浮动着历史的遗痕。他们过从甚密,带着自发性质和学术概念。在各种书法流派的激烈对撞中,彼此解惑,自我刷洗与超越,有的提出了自我的学术立场,有的是沙龙化的松散组织,隐藏着交流、共存的艺术策略及集体塑造。在
期刊
周簌的诗集《攀爬的光》共分五个小辑,分别是“我是万物,万物是我”“等时间交出账簿”“时间在我们体内花繁枝茂”“给夜空拔钉子的人”“游走的人,归巢的鸟”。如果把这本诗集比作一座诗歌建造的房子的话,诗集的五个小辑就是“诗歌房间”的五扇门。从小辑的题目提炼的“万物”“账簿”“时间”“夜空”“归巢”这五个关键词,则是打开五扇门,进入诗歌房间的五把金钥匙。五个小辑的题目,如五条通往诗人幽微内心的曲径和“一扇
期刊
教授,指的是大学里资质一流、学问高深的教师;乡贤,说的是品德才学被乡人推崇敬重的人物。二者都是社会精英。本文主人公就是集二者为一体的杰出人物。他曾经凭着一支如椽大笔,写成了一个文职将军;他曾连续十年在“皇家”评论刊物《文学评论》上发表十篇评论文章,创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纪录,可能至今无人打破;他曾以文学批评集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一个以理论评论获得鲁迅文学奖者,成为军旅文学理论批
期刊
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文学批评遭遇了一系列挑战。首先,作为批评对象的文本呈现出一种驳杂性,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为基本特征的新媒体语境,催生了新的文学生产和文学构成。在经历了对“80后”青春文学的集体失语之后,面对后来居上且受众更广、声势更大的网络文学,批评界并未建立起一套对新的文学生态的完整的、与批评对象体量相当的阐释。与此同时,新的文学批评样态,即媒体批评和网络批评,以通俗易懂的批评视点、高效
期刊
文学批评通常与当代相连,它不仅被要求对过去的作品发言,尤其要对当下时代的作品表态,所以实际上它必须同时面对“历史”和“现实”。南帆在《文学批评:八个问题与一种方案》[1]当中提取了几组针对“文学批评”的二元对立概念,比如当代-经典、审美-历史、内部-外部研究、文本-理论等。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与丰富、多元的文学社会情状并不吻合,但是“文学批评”常常被置于这些“两难”的选择当中,这也充分体现了它身份的
期刊
1932年,黄裳考入南开中学,其一生的文学翻译因缘,实缔结于此。  20世纪30年代的南开中学,汇聚了张伯苓、何其芳、张中行、叶石甫、孟志孙、李尧林等一批新文化学人。学校里,毕业于燕京大学英语教学专业的李尧林是黄裳的英语老师。他的英语课堂活泼开明,会教授外文歌曲、讲解辜鸿铭的英译杜诗《赠卫八处士》;教法独特有效,不要求学生死死记住一条条文法,而代之以直接接触原文从而“猜”出语法规律来。黄裳由此打下
期刊
而今,中国的当代主题性美术,是在一系列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推动下形成的较为普遍化的概念,其重要特征是注重主题的社会教化涵育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主要传达国家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社会功用,即是专指20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美术创作的一个概念。事实上,通过美术形式反映、表现和演绎社会大事、历史记忆、传达国家意识的形式古已有之。较之于文字记录,通过美术这种视觉艺术塑造和表现特定“形象”更为生动传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