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识字 乐趣无穷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cping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的内涵非常丰富,虽然音和形之间是机械的联系,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字理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义与音、形的联系,增加识别汉字的准确度。汉字的“字理”,就是指根据字义来建构字形的依据,大部分汉字都具有表意性的特点,因此结合汉字构字原理,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感觉学习汉字乐趣无穷,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演示字理,激发识字兴趣
  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是通过描画事物的形体来凸显事物的特征,如鸟、鱼、川等字。象形字发展到现在,字形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教学这类文字的时候,我们可以追溯字源,把相应的古文字字形一一演示,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态演示图,调动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牢固识记汉字。
  如在教学象形字“朵”时,我出示一幅图,图上画着树,树上开满了花,先让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再让学生用简笔画描出这幅图的轮廓,接着出示“朵”字,让学生比较一下简笔画与“朵”字之间的相似之处。学生很快就发现,“朵”字上面的“几”和花朵的形状非常接近,下面的“木”字就是树的枝干,于是我出示“朵”的小篆字形,告诉学生古人造字时就是这样设想的:上面是花朵盛开的样子,下面的“木”指花儿生长在树上。之后出示楷书的“朵”字,和学生一起总结:“朵”字的上面像花朵,花朵长在植物上。最后把图片综合起来,动态演示“朵”字的发展变化过程,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汉字的构造意图,把枯燥而机械的识字方法变成活泼、有趣的动态画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二、辨别字理,提高识字能力
  从字形的结构去分析记忆字形是常用的识字方法,为了调动学生识字的主观能动性,还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思考的范围更广,形成自己的见解。
  如《拍手歌》一文中,出现了“锦鸡、黄鹂”与“雄鹰、雁群”等字词,这些词都表示飞鸟,但是为什么前两个词中的加点字是鸟字旁,后两个词中的加点字是隹字旁呢?我利用课件出示“隹”字的字形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辨别字理,“隹”在古代是指短尾巴鸟,“鸟”在古代表示长尾巴的鸟,并让学生说一说“隹”字在哪些地方像鸟,有哪些好方法可以记住“雁、鹰”的写法。最后因势利导,拓展思路:你知道带有“鸟”和“隹”的字还有哪些吗?学生掌握了字理以后,就再也不会把“隹”部写成“住”或“佳”字了。辨别字理,解析字形,推理出字义,扫除识记障碍,既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又提升了识字的正确率。
  三、分析字理,培养感悟能力
  汉字中较多的字都属于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利用字理方法进行识字教学,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构造和组合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音和义,提高学习效率。
  《曹冲称象》一课中的“议论”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不难发现声旁是“义”和“仑”,形旁是言字旁,表示说话,所以“议论”的意思跟说话有关。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后,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句话说的是官员们第一次看到大象这个庞然大物,在当时的条件下找不到那么大的秤,一时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称大象的体重,只能毫无头绪地你一言我一语。这是学生对“议论”的理解,说明他们在掌握汉字建构特点以后,能自主根据字理进行分析,使字义在语境中得到深入的发掘,培养了较强的感悟能力。
  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简单、直观、生动、有趣,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生的眼里,汉字已不再只是横、竖、撇、捺的简单组合,而是蕴含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充满了人情味。教师要結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善于挖掘字理的作用,就能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识字学习中领略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惠萍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依据。制订具体、准确、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但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根据具体学情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没有提供保障目标有效落实的教学策略,从而使目标与实际教学出现两张皮的现象。笔者将从教学目标制订的现状、目标制订的依据以及措施等方面对这一教学现象进行探讨。  一、制订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1.重点难点不突出  
与传统教材相比,“和大人一起讀”是统编本教材在《语文园地》中新增的内容,目的是将课外阅读有效纳入到课堂教学体系之中,以便引导家长与学生高度重视课外阅读。从内容来看,阅读素材富有童趣,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中《谁会飞》这首儿歌浅显易懂、轻松活泼,适合学生阅读。但这一栏目的核心在于“读”,读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课标中关于第一学段儿歌教学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诵读儿歌、儿
统编本教材中编有较多的叙事性课文,叙事可以说就是讲故事,叙事性课文的故事性都很强,以写实手法展开情节,具有鲜明的特征,给学生带来直观的阅读体验。教学叙事性课文需要我们教师去积极探究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以六年级上册为例,谈谈叙事性课文的教学探究。  一、创设阅读情境,走进课文真实世界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热情与课文进行对话,触摸、体验文本,形成
小班游戏(3岁~4岁)    目标:  通过游戏,让幼儿感知上、下两种方位。    玩法:  1.宝宝和父母面对面蹲下。  2.爸爸或妈妈发出指令:“电梯下降了(电梯上升了)”。宝宝听指令做出身体下蹲或上升的动作。  3.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中班游戏(4岁~5岁)    目标:  通过游戏,感知电梯的上升、下降与楼层之间的关系,学会正数、倒数。    玩法:  1.宝宝与爸爸或妈妈面对面蹲下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个充满丰富想象的童话单元,其单元目标为“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本单元安排了四篇童话故事《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习作“我来编童话”、综合练习《语文园地》以及“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其中的习作“我来编童话”,直指课标要求。为达单元目标,我让学生在童话世界里读、思、写,完成“我来编童话”的学习任务。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统编本教材对课文清楚地划分出精读、略读两个类别。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善于丰富阅读形式,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引导学生开展故事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与比较性阅读,有效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  在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其载体即为教材内的课文。在教材中增添发挥辅助作用的教学提示,可以为教学
统编本教材中不同类型的文本、不同的知识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呈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编排梯度。陈先云理事长在统编本教材培训会上的主题发言《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提到了统编本教材对文体意识的重视,强调了课文教学要遵循文体特点,使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学。  写景文指的是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来表达作者对景物的赞美或抒发自身情感的文章。教材中的写景文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
绘本图文并茂,由于它内容丰富多彩,图片鲜明生动,故事精彩有趣,所以不少低年级学生对它产生了阅读兴趣。课标提出在小学阶段要引导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绘本的浓厚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展开绘本阅读,采用读写联动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写话能力。  一、画面处,留出想象空间  在绘本中有不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上出语文课的味道,教师就要善于从文本细节入手,抓住一些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地方,引导学生感悟品味,使阅读教学更加精彩。  一、品一个词  在教材中,文本中的每个字、每个词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
【摘 要】服务是中职教育的根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是中职学校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课程开发与建设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江苏省江都中等专业学校与江苏华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合作构建产教融合模式课程开发与建设平台,开发以企业为主导的企业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职建筑施工专业;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