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切入,开展绘本创意读写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ming2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本图文并茂,由于它内容丰富多彩,图片鲜明生动,故事精彩有趣,所以不少低年级学生对它产生了阅读兴趣。课标提出在小学阶段要引导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绘本的浓厚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展开绘本阅读,采用读写联动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写话能力。
  一、画面处,留出想象空间
  在绘本中有不少精彩的图画,这些图画给人直观、形象的感受,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要充分利用小学生想象丰富的特点,鼓励学生围绕这些绘本的图画进行思考,尝试填补其中的留白处,说说其中隐藏了怎样的内容。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展开创作,将想象的画面用文字展现出来。
  《雪孩子》(统编本二年级上册)展现了在冰雪世界中的一段神奇的经历。在教学这篇课文后,鼓励学生阅读绘本故事《再游一次》,并引导学生观看绘本中展现冰雪世界的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雪孩子》中我们看到了雪孩子和小白兔在冰雪世界中玩耍,而在这个绘本故事中,小熊和妈妈也要到冰雪世界中玩耍。你觉得,它们在冰雪世界中会看到一些什么东西呢?它们玩得开心吗?”这样的引导有效地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先观察了图片,然后尝试感受冰雪世界的特点,最后尝试将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有学生尝试展开表述:“冰雪世界多么奇妙啊,小熊远远地便看见一座小山,那原来是用冰雪做成的。小熊想要爬上去,可是,那冰山却十分滑,小熊爬了几步就滚了下来。不好,危险。熊妈妈还来不及反应呢,就看见小熊已经掉进了软绵绵的雪坑中,它抖抖身上的雪,笑着说:‘冰雪滑梯真好玩,我还要玩。’”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尝试写了小熊在冰雪世界玩耍的场景,趣味十足。
  实践证明,并非所有的绘本都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一般会对内容生动、图画有趣、富有情感的绘本作品感兴趣。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阅读这一类的绘本作品。这样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需求,也能更好地唤醒学生的情感共鸣。在选择画面的时候,也要注意选择让学生围绕在故事情节上有一定联想空间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这样能让学生的想象有更大的空间。同时,想象的主题可以围绕绘本本身的情节展开,也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或者描述自己的梦幻世界,这都能起到读写联动的效果。
  二、留白处,彰显个性特点
  绘本故事的内容一般都比较简洁易懂,所以故事相对来说情节比较简单,这便造成故事中存在不少留白处。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留白处,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想象,让学生积极挖掘其中隐藏的内容。鼓励学生将留白处填补好,然后说出自己的个性想法,鼓励学生就自己的想象情节进行交流,看看谁补写的故事最具有想象力。
  在教学《小公鸡和小鸭子》(统编本一年级下册)一文时,鼓励学生阅读和鸡有关的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并鼓励学生围绕故事中的留白处展开创作。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故事中,小母鸡萝丝遇到了很多的危险,但是每一次都逃过了劫难。你觉得当母鸡面对危险的时候,它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呢?当狐狸想要抓母鸡,但是没有成功的时候,它的内心又会是怎样的呢?你能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这样的话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很多学生主动投入到了创作中。有学生尝试展开创作:“小狐狸远远地就看见了母鸡,心中暗想:今天若是能将这只小母鸡抓住,做成鸡肉饭,那一定是十分可口的。它想到这里,口水都流出来了。”这段描写展现出了狐狸在看到母鸡后的贪婪。还有的学生尝试展开补白:“眼看着小母鸡从自己的手中逃走,狐狸的心里别提有多懊悔了。它心中暗想:小母鸡,这一次是你运气好,下一次你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我一定会抓住你的。”这段描写展现了狐狸屡败屡战的内心。
  围绕留白处展开补写,这是一种猜想式阅读,学生根据绘本阅读中获得的信息,猜想其中隐藏了哪些未被说明清楚的意思,然后尝试将其补充完整。在这样的写作中,学生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可以猜想一下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有什么小插曲,尝试补写情节,也可以尝试围绕某个人物展开心理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等细节描写,让原本的故事变得更加生动多彩。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发展。
  三、淡墨处,调动多元感官
  有的时候,绘本故事中虽然写了相关的内容,但是语言却比较简单,并没有详细地进行叙述。这就给了学生一个写话的机会。首先鼓励学生调动多元感官,沿着绘本中所写的内容进行深入感知,尝试细细感受其中的形象、色彩和细节,然后围绕作者没有详细描写的内容展开详写。在学生扩写的过程中,也要鼓励学生调动多元感官,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描述,在这样的扩写中,学生的表达越来越细腻,用词也会更为准确。
  阅读了《妈妈睡了》(统编本二年级上册)后,鼓励学生阅读一些展现温暖亲情的作品,如鼓励学生阅读《爷爷一定有办法》。在这个绘本故事中,爷爷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物,能将破旧的衣物改得面目一新。但是,由于绘本故事的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所以在这个绘本中只是简单地叙述了爷爷将什么东西改成了什么东西,但是并没有详细地说明爷爷是怎么做的。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围绕这个淡墨处展开想象:“大家尝试调动自己的回忆,想一下,爷爷是怎么做的。爷爷改衣服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声音,爷爷改完后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想象一下触摸它的感觉。”在这样的补写中,学生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详细展开描写。有学生围绕将破毯子改成外套的片段展开创作:“爷爷拿起了剪刀,看了看孙子,然后就根据孙子的体型裁剪了起来。就听见剪刀的声音咔嚓咔嚓,很快就裁剪好了。爷爷又拿起了针线开始缝了起来……”在这段创作中,学生详细展现了爷爷制作外套的过程。
  鼓励学生围绕绘本淡墨处进行赏析,然后尝试展开诵读并深入感受,体会一下作品中的深厚情感。此后要鼓励学生尝试将原本的淡墨处转化为浓墨重彩,用更为生动而细腻的语言加以描写。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读懂绘本作品,更能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结尾处,激发丰富情感
  不少精彩的绘本作品都会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围绕这些作品要鼓励学生展开读写联动的活动,鼓励学生展开续写。首先用问题尝试调动学生的创作期待,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故事的后续发展,然后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写下来。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对于作品的理解往往会有所不同,此时要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看看谁续写的作品最为精彩。
  在教学了《花的学校》(统编本三年级上册)后,鼓励学生阅读和学校有关的绘本,以《迟到大王》这个故事为例,鼓励学生围绕故事的结尾展开想象。“在这个绘本故事中,我们发现有一个小男孩,老是迟到,每一次他都会遇到一些奇怪的事情,老师都不相信他了,那么,你觉得以后他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你觉得要怎样才能让迟到大王不迟到呢?”学生展开了想象,如有学生便尝试创作:“迟到大王心中暗想:如果我搬到学校的旁边住,是不是就不会迟到了呢?我离学校那么近,怎么可能再遇到奇奇怪怪的事情呢?想到这里他就搬家了。然而,第二天他却发现自己家的门锁坏了,怎么都打不开。他不由得叹息:‘哎,我怎么才能摆脱迟到大王这个名字呢?’”学生的这段描写不仅有趣,而且还很生动地展现了小男孩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在鼓励学生续写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先深入阅读原文,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在续编的过程中虽然要展现出创意,但是也要注意让人物符合原著人物的特点。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关注原著中修辞手法、表达手法的使用,若有值得借鉴吸收的地方,则可在续写的时候加以模仿,让自己的续写符合原著的语言风格。
  在教学中若能采用读写联动的方法展开创作,则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读写活动中。有趣的绘本故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运用语言,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安徽太湖县新仓镇沙坝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纲领性思想。核心素养在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被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这说明教育的目标是指向学生的,而且根据当前研究可以发现,尽管对核心素养这一发展目标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界定,但对于培养核心素养的途径却没有明确,这就说明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是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究的。实际
统编本教材中部分精读课文后面设有一个“资料袋”小栏目,它“占地”面积不大,每册书中的数量也不是很多,很容易被忽视。但是统观教材中所有“资料袋”的内容,可以发现里面“装”的都是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如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历史典故、补充材料等,呈现的形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文字,有的是图片,有的是图文结合。教师作为教材的实践者和执行者,当然不能对这些内容熟视无睹,要巧妙使用这些“资料袋”,最大程度地
对于习作来说,写人记事是其主要内容,而教材则是最好的例子。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写人情节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感悟文本人物形象,还能从中习得表达技巧。比如《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节选自《儒林外史》,讲述的是严监生临死前因油灯里点着两茎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直到赵氏挑掉一根才肯离世的故事。这一细节描写,主要是刻画了严监生视财如命的吝啬鬼形象。教学片段如下:  师:严监生伸出两根手指,大侄子、二侄子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依据。制订具体、准确、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但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根据具体学情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没有提供保障目标有效落实的教学策略,从而使目标与实际教学出现两张皮的现象。笔者将从教学目标制订的现状、目标制订的依据以及措施等方面对这一教学现象进行探讨。  一、制订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1.重点难点不突出  
与传统教材相比,“和大人一起讀”是统编本教材在《语文园地》中新增的内容,目的是将课外阅读有效纳入到课堂教学体系之中,以便引导家长与学生高度重视课外阅读。从内容来看,阅读素材富有童趣,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中《谁会飞》这首儿歌浅显易懂、轻松活泼,适合学生阅读。但这一栏目的核心在于“读”,读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课标中关于第一学段儿歌教学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诵读儿歌、儿
统编本教材中编有较多的叙事性课文,叙事可以说就是讲故事,叙事性课文的故事性都很强,以写实手法展开情节,具有鲜明的特征,给学生带来直观的阅读体验。教学叙事性课文需要我们教师去积极探究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以六年级上册为例,谈谈叙事性课文的教学探究。  一、创设阅读情境,走进课文真实世界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热情与课文进行对话,触摸、体验文本,形成
小班游戏(3岁~4岁)    目标:  通过游戏,让幼儿感知上、下两种方位。    玩法:  1.宝宝和父母面对面蹲下。  2.爸爸或妈妈发出指令:“电梯下降了(电梯上升了)”。宝宝听指令做出身体下蹲或上升的动作。  3.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中班游戏(4岁~5岁)    目标:  通过游戏,感知电梯的上升、下降与楼层之间的关系,学会正数、倒数。    玩法:  1.宝宝与爸爸或妈妈面对面蹲下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个充满丰富想象的童话单元,其单元目标为“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本单元安排了四篇童话故事《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习作“我来编童话”、综合练习《语文园地》以及“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其中的习作“我来编童话”,直指课标要求。为达单元目标,我让学生在童话世界里读、思、写,完成“我来编童话”的学习任务。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统编本教材对课文清楚地划分出精读、略读两个类别。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善于丰富阅读形式,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引导学生开展故事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与比较性阅读,有效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  在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其载体即为教材内的课文。在教材中增添发挥辅助作用的教学提示,可以为教学
统编本教材中不同类型的文本、不同的知识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呈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编排梯度。陈先云理事长在统编本教材培训会上的主题发言《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提到了统编本教材对文体意识的重视,强调了课文教学要遵循文体特点,使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学。  写景文指的是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来表达作者对景物的赞美或抒发自身情感的文章。教材中的写景文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