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就目前来说,主要是纠正应试教育带来的偏差。素质教育不是反对考试,更不是像有些人主张的要取消考试,而是主张科学的考试。考试制度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是衡量教育质量和选拔各级各类人才的标准之一。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它再我国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将继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普及高等教育,让每一个考生都上大学,在短期内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就目前来说,主要是纠正应试教育带来的偏差。素质教育不是反对考试,更不是像有些人主张的要取消考试,而是主张科学的考试。考试制度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是衡量教育质量和选拔各级各类人才的标准之一。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它再我国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将继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普及高等教育,让每一个考生都上大学,在短期内是不现实的,至少现在没有找到比考试更好的,能完全取代考试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总之,不论要搞什么样的教育,考试总是摆在我们的面前,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这样。传统的教育有它的合理性,不能一律否定。问题在于把考试成绩当成衡量教育成败和学生是否成才的唯一标准,这样就把教育引向歧途,把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每个人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总是存在着差异;更由于智力结构的差异,每个人都有不同德特点和长处。教育应该尽量使每一个人的优点充分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
二、应试教育与考试的关系
要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选拔和培养社会需求人才,考试是衡量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如果素质教育搞得好,肯定能把考试搞好。光考试成绩好却不一定说明素质教育搞得好。素质教育是一个包括范围更大的概念。我国考试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就说明了这一点。在我国的考试中,第一个时期提出考知识;第二个时期提出考能力;第三个时期面对新世纪,又提出了考素质的要求。我想对于今后选拔各级各类人才,无论用什么办法选拔,总少不了用考试的办法对被选拔者的素质进行考察。总之,素质教育的问题不在于要不要考试;而在于如何正确看待考试,在于如何通过素质教育纠正应试教育导致的种种偏差。
三、考试与减轻学生负担的关系
当分数成为学生前途和命运的唯一决定因素时,任何减轻学生负担的措施和要求都是一句空话。现实生活中,一个考生的高考部分差不多录取的最低分数线,而他的某科成绩是满分,这样的考生也是很难被高校录取的。这就不利于这样的学生发挥其长处。素质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学生的长处得到充分地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要让学生的负担真正减下来,必须要改变只以分数选人的做法,让学生从一切为了考试的压力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摆脱考试的束缚,才能有一个充分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只有学生的负担真正的减轻了,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四、素质教育、考试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关系
素质教育,一方面要减轻学生负担,一方面又主张科学的考试。减轻学生负担与考试的矛盾唯一于素质教育。只有把素质教育搞好,才能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把考试搞好。减轻学生负担,不是要降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更不是要降低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而是要学生的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科学的考试制度就是全面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试制度。素质教育的发展必然要求减轻学生负担,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又会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五、考试制度的改革应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实施,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是政府的行为。只有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做好引导和管理工作,才能把它搞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在实践中要搞好各种社会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一种重学历又不唯学历。重真才实学的劳动用人制度。政府应着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社会和家庭也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正确地评价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个学生,只从考试分数来评价学校和学生是极其错误的。社会和家庭要为学生的全国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只要全社会都提倡素质教育,并努力为之创造条件,特别是每一个家庭都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条件,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有了巨大的社会基础。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要改变只传授知识应付考试的做法,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会学生做人,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学校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总之,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正确认识教育与考试的关系,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和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在这新的世纪里,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如何培养出更多的能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由此可见,在基础教育中,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做阐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创新 一、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
[摘 要]长期以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探讨的教学问题之一。在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是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的工作目标。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认为教师的合作互助是达到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 一、合作对于有效教学的意义 1、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合作性的事业,而教师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合作性的职业。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与同事进行共同合作。因此,建立教师教学合作的制度,发挥教师群体
【摘要】《百年孤独》吸引了全世界不计其数的读者,作者以其奇特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一个魔幻般的世界,使拉丁美流15世纪的历史进程如哈哈镜中的影像,离奇梦幻而又不失真实的得以反映,表现出了鲜明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 【关键词】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以拉丁美洲的历史为背景,结合作者丰富的想象描绘而成的。它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同样也
写作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初步的写作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但是长期以来,中学英语写作教学都是一个难点。平时测验中,很多学生只能写出寥寥数语,而且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汉语式的英语表达随处可见。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教给学生适当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减少表达错误,写出地道的英语作文责无旁贷。 一、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1)语言基础
一、关注学生主体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每个学生以不同的兴趣点、情绪、认知和语言技能的特长、投入交互活动的程度等各个方面体现自己的主体性。因此,没有一种灵丹妙药可以一劳永逸地把所有学生的所有主体能力都发挥出来,也没有一个不变的标准来衡量这个学生或那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多少。我认为主体性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始终对英语学习有浓厚兴趣和强烈动机,对取得进步充满信心,能从交互活动
《半截蜡烛》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叙述的是二战期间发生在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巧斗德军的英勇事迹。上课时我针对本课的重点、难点,和学生一起通过伯诺德夫人一家的语言、动作、心理、表情,分析了伯诺德夫人一家如何机智地与德军周旋,我讲得井井有条,分析得头头是道,孩子们也听得聚精会神,正当我为自己的精彩讲解暗自高兴时,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认为德国军官太笨了!”
关于作文教学的方法,我始终坚持教材是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初中学生,由于其阅历有限,知识也不够丰富,加之课业负担也比较重,要想他们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是不现实的。所以那种靠学生自己去领悟写作技巧的方法是不现实的。而单纯对学生进行作文技巧的传授,由于缺乏必要的文本做例子。学生学起来感觉十分抽象,无法模仿,也是不太可行的。 初中语文全套教材是一个整体结构的有机教学系统,是一个大的读写知综合体。它的内容包
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常常会为那些鲜活逼真的人物形象所打动,被作品精彩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对种种如梦如幻的生活场景心向往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尽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活跃的想象力,获得如游戏般的快乐体验。同时不知不觉中,在他们的内心也建立起了生活的常识,形成了为一般生存和融入社会群体的必要的价值观念,作为方式和情感模式。因此,童话深受儿童喜爱,也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的语
[摘 要]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在“分组式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我认为语文教学方法应在结合本校实际以及学生的状况下进行,不应机械模仿固定的模式,应在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关注学生情绪和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探索出真正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 “分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
估算是在日常生活、测量中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或判断时所采取的计算方法,并不是近似计算,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强弱,甚至影响到他的数学能力。在倡导“有用的数学”这一大的教学环境下,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