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力电路在长期的运行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就会出现一些故障问题,而在诸多的故障问题中,最为常见的就是10kV线路的掉闸问题。这一问题一旦出现,就会对正常用电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来解决这种问题,而经过实践研究表明,加强电力智能化管理,就可以有效的降低10kV线路出现掉闸的概率,从而可以保障电力线路的正常运行。本文就加强电力智能化管理,降低10千伏线路掉闸率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线路;智能化管理;10千伏线路;掉闸问题
在近年来,我国的电力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且很多的电力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中,这就使得人们可以享受到充足的供电服务。然而,电力线路在长期的运行中,也会出现严重的故障问题,而在这些故障问题中,最常见的就要属10千伏线路掉闸问题,而且在电量需求逐渐增大的今天,10千伏线路掉闸出现的几率也在逐渐的提升,从而使得人们的正常用电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要想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加强电力智能化管理,利用有效的智能化管理手段,降低10千伏线路出现掉闸的几率,从而保障电力线路的正常通电。
1 10千伏线路掉闸的原因
1.1 人为因素
我国的电力线路在运输电力的过程中,人为因素会对其形成影响,加上我国的综合国民素质并不高,因此,有些人会对10千伏线路进行干扰,使其无法正常的运行。我国在对电力线路的维护上缺乏力度,在管理上也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因此,10千伏线路很容易出现掉闸的故障问题。而且这种掉闸故障问题出现的概率也随着电力需求量的增大而不断的增加。而且我国有部分人存在偷电、漏电的行为,这就使得我国的电力线路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在这些人为因素的干扰下,就会造成严重的掉闸故障的出现,电力电线的传输受到阻碍,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严重的会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的延误。除此之外,如果出现交通等意外事故,也会对电力线路造成干扰。
1.2 自然因素
电力线路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其运行出现严重的故障问题。外界环境随时在变化,在恶劣的环境下,如大风天气、雷雨天气以及风雪天气等,都会对10千伏线路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干扰。尤其是在雷雨天气中,打雷一旦出现,就会产生较强的电磁波,而这些电磁波就会对电力线路的运行造成影响,这些自然因素的出现不仅会影响10千伏线路的正常运行,还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对附近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当这些自然因素频发的时候,就会使得10千伏线路的掉闸问题发生的频率增加。
1.3 管理制度不完善
要想使得10千伏线路可以正常的进行供电服务,就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然而,我国的管理制度在构建的过程中,制度并不完善,而且相关的部门由于没有必要的安全意识,在对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其中的细节进行精细化制定,从而使得在管理的力度相对较弱。维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10千伏线路有时会因为电压不稳定而出现掉闸现象,通过对线路的管理与维护可以提高电压的稳定性,降低掉闸故障的发生率,为了提高线路的质量,需要定期对电缆进行预防性试验,还要检测设备的合格性,防止设备故障引起的10千伏线路掉闸问题的出现。
1.4 设备的质量把关不严
为了提高电能的利用率,电力部门有时会引进新的设备,建立新的设备体系,在改建的过程中肩的工作人员,为了降低成本会极大的缩减经费,而且对设备的检测也不仔细,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由于监管人员对电力设备的监控并不严格,所以新的设备在安装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质量问题,使得10千伏线路掉闸问题频繁发生。
2 加强电力智能化管理,降低10千伏线路掉闸率
2.1 安装智能化线路监控警报设备,及时发现人为因素造成的掉闸现象
针对人为因素造成的掉闸故障问题,在对其进行解决的过程中,需要依据人为因素的特点,来展开合理的治理工作。由于人为因素具有发生的不确定性,所以,相关的部门应该在10千伏线路的主要线路段上安装一个智能化的线路监控警报设备,安排专门的人员分区域对这些设备进行监管,当有人刻意干扰10千伏线路的正常运行时,该警报设备就会发出警报,同相关的人员在接收到警报后,要第一时间赶到事发地点,对人为的破坏进行及时的阻止,从从而保障10千伏线路可以正常的运行,从而可以有效的保障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2.2 在自然灾害频发地段对电路进行远程监测
供电部门在进行电力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重点管理自然灾害发生较多的地段,对该地段的天气特征以及地理环境进行监测,并对电路运行情况进行远程监控,及时的做好预防措施,以免自然灾害造成电路故障,最终导致线路掉闸,安装智能化避雷器,能够实现高低压避雷转换工作,预防雷电对电路造成损害。
2.3 采用智能化运行线路设备
在管理10千伏线路时,可以采用一些高科技的智能化设备,这些智能化设备在监控线路时,能够做到比人工管理更加方便有效,电力部门可以安装智能电力监控仪表,可以同时测量三相电网中所有常用电量参数,方便电量部门对电路中对各种数据的统计工作,电力部门在电力管理的过程中,采用智能化电能管理系统平台对各种信息进行检测与管理。
2.4 采用先进的智能化电力管理技术
我国电力部门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电力管理技术,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及时地对我国的智能化电力管理技术做出调整,在电力设备上不断地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采用更加高科技的设备,结合先进的智能化电力管技术,来降低10千伏线路掉闸率,保证线路的长时间正常工作,只有制定出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并做好预防线路掉闸的各项工作,才能真正达到加电力强智能化管理的效果,提高线路使用的效率。
结束语
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线路掉闸现象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质量缺陷,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使得周围居民的正常用电受到非常不利的影响,此外还会使得电力系统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为了防止这类问题的出现,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不利所有不利因素对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同时对电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因此电力部门一定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将电路运输过程中的故障率降到最低,这样一来也使得电力部门的经营质量得以显著的提升。
參考文献
[1]王宏梁,王国清.高压备用变压器掉闸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J].华电技术,2012(5).
[2]林文,程志兵.对10千伏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的探讨[J].供电企业管理,2011(2).
[3]刘凤芹,刘志刚.10kV配电线路故障分析[J].华北电力技术,2009(S1).
[4]刘丽平,张学成,王蓓,高询,雷为民,王海忠.500kV安北线、盘北线同时掉闸情况下华北电网的稳定措施分析[J].电网技术,2012(12).
关键词:电力线路;智能化管理;10千伏线路;掉闸问题
在近年来,我国的电力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且很多的电力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中,这就使得人们可以享受到充足的供电服务。然而,电力线路在长期的运行中,也会出现严重的故障问题,而在这些故障问题中,最常见的就要属10千伏线路掉闸问题,而且在电量需求逐渐增大的今天,10千伏线路掉闸出现的几率也在逐渐的提升,从而使得人们的正常用电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要想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加强电力智能化管理,利用有效的智能化管理手段,降低10千伏线路出现掉闸的几率,从而保障电力线路的正常通电。
1 10千伏线路掉闸的原因
1.1 人为因素
我国的电力线路在运输电力的过程中,人为因素会对其形成影响,加上我国的综合国民素质并不高,因此,有些人会对10千伏线路进行干扰,使其无法正常的运行。我国在对电力线路的维护上缺乏力度,在管理上也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因此,10千伏线路很容易出现掉闸的故障问题。而且这种掉闸故障问题出现的概率也随着电力需求量的增大而不断的增加。而且我国有部分人存在偷电、漏电的行为,这就使得我国的电力线路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在这些人为因素的干扰下,就会造成严重的掉闸故障的出现,电力电线的传输受到阻碍,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严重的会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的延误。除此之外,如果出现交通等意外事故,也会对电力线路造成干扰。
1.2 自然因素
电力线路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其运行出现严重的故障问题。外界环境随时在变化,在恶劣的环境下,如大风天气、雷雨天气以及风雪天气等,都会对10千伏线路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干扰。尤其是在雷雨天气中,打雷一旦出现,就会产生较强的电磁波,而这些电磁波就会对电力线路的运行造成影响,这些自然因素的出现不仅会影响10千伏线路的正常运行,还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对附近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当这些自然因素频发的时候,就会使得10千伏线路的掉闸问题发生的频率增加。
1.3 管理制度不完善
要想使得10千伏线路可以正常的进行供电服务,就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然而,我国的管理制度在构建的过程中,制度并不完善,而且相关的部门由于没有必要的安全意识,在对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其中的细节进行精细化制定,从而使得在管理的力度相对较弱。维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10千伏线路有时会因为电压不稳定而出现掉闸现象,通过对线路的管理与维护可以提高电压的稳定性,降低掉闸故障的发生率,为了提高线路的质量,需要定期对电缆进行预防性试验,还要检测设备的合格性,防止设备故障引起的10千伏线路掉闸问题的出现。
1.4 设备的质量把关不严
为了提高电能的利用率,电力部门有时会引进新的设备,建立新的设备体系,在改建的过程中肩的工作人员,为了降低成本会极大的缩减经费,而且对设备的检测也不仔细,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由于监管人员对电力设备的监控并不严格,所以新的设备在安装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质量问题,使得10千伏线路掉闸问题频繁发生。
2 加强电力智能化管理,降低10千伏线路掉闸率
2.1 安装智能化线路监控警报设备,及时发现人为因素造成的掉闸现象
针对人为因素造成的掉闸故障问题,在对其进行解决的过程中,需要依据人为因素的特点,来展开合理的治理工作。由于人为因素具有发生的不确定性,所以,相关的部门应该在10千伏线路的主要线路段上安装一个智能化的线路监控警报设备,安排专门的人员分区域对这些设备进行监管,当有人刻意干扰10千伏线路的正常运行时,该警报设备就会发出警报,同相关的人员在接收到警报后,要第一时间赶到事发地点,对人为的破坏进行及时的阻止,从从而保障10千伏线路可以正常的运行,从而可以有效的保障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2.2 在自然灾害频发地段对电路进行远程监测
供电部门在进行电力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重点管理自然灾害发生较多的地段,对该地段的天气特征以及地理环境进行监测,并对电路运行情况进行远程监控,及时的做好预防措施,以免自然灾害造成电路故障,最终导致线路掉闸,安装智能化避雷器,能够实现高低压避雷转换工作,预防雷电对电路造成损害。
2.3 采用智能化运行线路设备
在管理10千伏线路时,可以采用一些高科技的智能化设备,这些智能化设备在监控线路时,能够做到比人工管理更加方便有效,电力部门可以安装智能电力监控仪表,可以同时测量三相电网中所有常用电量参数,方便电量部门对电路中对各种数据的统计工作,电力部门在电力管理的过程中,采用智能化电能管理系统平台对各种信息进行检测与管理。
2.4 采用先进的智能化电力管理技术
我国电力部门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电力管理技术,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及时地对我国的智能化电力管理技术做出调整,在电力设备上不断地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采用更加高科技的设备,结合先进的智能化电力管技术,来降低10千伏线路掉闸率,保证线路的长时间正常工作,只有制定出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并做好预防线路掉闸的各项工作,才能真正达到加电力强智能化管理的效果,提高线路使用的效率。
结束语
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线路掉闸现象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质量缺陷,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使得周围居民的正常用电受到非常不利的影响,此外还会使得电力系统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为了防止这类问题的出现,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不利所有不利因素对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同时对电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因此电力部门一定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将电路运输过程中的故障率降到最低,这样一来也使得电力部门的经营质量得以显著的提升。
參考文献
[1]王宏梁,王国清.高压备用变压器掉闸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J].华电技术,2012(5).
[2]林文,程志兵.对10千伏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的探讨[J].供电企业管理,2011(2).
[3]刘凤芹,刘志刚.10kV配电线路故障分析[J].华北电力技术,2009(S1).
[4]刘丽平,张学成,王蓓,高询,雷为民,王海忠.500kV安北线、盘北线同时掉闸情况下华北电网的稳定措施分析[J].电网技术,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