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o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数学教育落实的主要方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意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每位教师都应该着重研究的方向。文章借助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过程展示了预设与生成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关键词】基本不等式;课堂教学;预设;生成
  2018年,笔者有幸参加了山东省中学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课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中的“基本不等式 ”。本节课中,教材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对基本不等式进行了证明和解释。在备课、上课及课后反思中,笔者对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有了深刻体会,不吐不快。下面把这节课的内容分析、教学设计、教后反思与教学心得记录下来,愿与同行研讨。
  一、教学内容分析与教法说明
  “基本不等式 ”是必修5的重点内容,在课本封面上就体现出来了。它是在学完“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及“线性规划”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在不等式的证明和求最值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求最值是高考的热点。同时本节知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是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 的证明过程,而不是如何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具体问题。在教学中,笔者应用“情景-问题-研究”模式教学,展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协作者和调控者,学生是数学建构活动的主人。教学设计不是用传统的“公式 例子 练习”模式设计,而是把公式的建立当作一种情境,设计问题串为学习搭建脚手架,引发学生去操作,活动,讨论,反思。
  二、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圖
  (一)设计问题,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华罗庚先生的诗:
  “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无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切莫忘,几何代数流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
  开场白:华罗庚先生有数学家的睿智、诗人的浪漫。同学们请说出华先生的这首诗表达的思想。
  生:“数形结合百般好”。
  师:今天我们一同来体会如何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研究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数学家、数学史、数学思想,尽快进入数学情景;为本节课问题的探究指明方法,做铺垫。给学生留下疑问:“我们要运用数形结合研究什么问题呢?如何运用数形结合来研究问题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将要出现的探究问题充满期待。
  (多媒体展示)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
  师: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于2002年在北京召开,这是大会的会标,其中的图案大家见过么?
  生:见过,这是“赵爽弦图”,在初中曾用它证明过勾股定理。
  师:我们还能在“赵爽弦图”中探究出什么信息呢?
  (多媒体展示)
  问1:同学们在原来的学习过程中见过这个图形吗?
  问2:在此图中有哪些几何图形?
  问3:若我们设图中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为 、 ,你能用 、 表示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吗?你能用 、 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吗?
  问4:根据图形,比较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与大正方形的面积的不等关系,写出不等式。
  设计意图:寻求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学生初中已经接触过的赵爽弦图作为导入素材,使学生有熟悉的感觉,乐于探究新的知识。以 、 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后面的学习扫清障碍。若以教材的安排,以 、 分别代替 、b,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四个问题的设置,便于学生层层深入地研究,使研究方向更明确。
  (二)学生探究,尝试解决
  师生互动:学生观察图形,思考问题,写出结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在适当时候建议学生小组内部相互交流。学生在小组内部对比结果,互相交流,达成共识,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动手、动脑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方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通过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不全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以及努力探究的精神。
  师:请一位同学展示一下研究成果。
  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写出 ,也可能写出 。
  师: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与大正方形的面积有没有可能相等?相等时,图形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 有什么关系?
  生:有可能相等,四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会重合,此时 。
  师:如此一来,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多媒体展示并板书)结论(1):对任意实数 , ,我们有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以上结论是我们从几何图形中的面积关系获得的,同学们能否运用代数的方法对这个结论进行证明?
  师生互动:学生观察结论内容,积极思考,写出证明过程;教师巡视,及时掌握学生情况,指出学生在证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时候挑选学生板演证明过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几何的直观性后,进一步感受代数证明的严谨。
  预设:有的同学会把要证明的结论作为条件使用;有的同学只证明 ,而忽视了“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的证明;有的同学会以 为条件,证明“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有的同学会使用作差法证明这个结论。
  (三)师生交流,解释规律
  师生互动:教师对学生板演的证明过程做出评价;注意方法的选择、步骤的规范;强调等号成立的条件。
  师:同学们对结论中的“当且仅当”如何理解?
  生:当 时,并且只有 时,等号成立。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到位!
  师:如果我们使用两个正数 、 分别代替 、 ,那么以上结论我们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板书:结论(2):若 , ,可得 ,通常记为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师:对这个结论,我们能否进行证明?
  师生互动:学生观察结论内容,积极思考,写出证明过程。教师巡视,及时掌握学生情况,指出学生在证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时候选择学生板演证明过程。
  预设:有的同学面对 不知如何使用完全平方公式;有的同学会预习教材,运用分析法解决问题,需指明分析法的书写规则。
  师生互动:教师对学生板演的证明过程做出评价;注意方法的选择、步骤的规范;进一步强调等号成立的条件。
  师:结论(1)我们是在赵爽弦图中发现的,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结论(2)的几何解释呢?同学们来看这个问题。
  (多媒体展示)
  是圆 的直径,点 是 上任意一点, , 。过点 作垂直于 的弦 ,连接 、 。试以a、 表示 、 的长度并比较两者大小。
  师生互动:学生观察图形,阅读问题内容,积极思考,写出结果,反思结果的几何意义。
  教师提问并板书: , ,由图可得: 。
  设计意图:结论(1)由形到数,结论(2)由数到形,进一步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师:什么时候等号成立?
  生: 时,等号成立。
  师:有什么几何解释呢?
  生:圆内半弦不超过半径。
  师:以上我们从代数证明和几何解释两方面对结论(2)进行了验证,验证了它的正确性。结论(2)中的不等式在现实生活与数学研究方面有着广泛的运用,我们通常称之为“基本不等式”。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整个探究过程作出最终成果,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师:对于一个公式,我们首先要观察结构,进行记忆。同学们观察基本不等式两侧,你想到了原来学过的哪些知识?
  预设:有的同学会回答平均数;有的同学可能会回答等比中项、等差中项。
  师: 是我们平时求平均数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算数平均数; 我们称为几何平均数。基本不等式我们可以解释为几何平均数不大于算术平均数。这是它的代数解释。
  三、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认识到多一点精心预设,就能与学生有共同的探究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了由“给出知识”转变为“引起活动”,由“完成教学任务”转变为“促进学生发展”。
  本节课比较满意的方面有:
  (1)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积极,教学相长,意犹未尽;
  (2)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各环节联系紧密,问题的设置能够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使学生具有大量的思维活动;
  (3)主要结论均由学生探究获得,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还需改进之处有:
  学生在探究问题时,没有注意把握时间,没有及时做出反馈和总结,为后面的教学留下隐患,使得最后没有处理例题、巩固提高的时间;还是由于时间关系,小结部分没有总结到位。
  四、教学心得
  预设与生成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安排,它彰顯的是教师的主导性[2]。
  教师备课时,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生成是师生的“即兴创造”,是“无法预约的美丽”,它犹如天马行空,不期而至。为此,预设要有弹性和开放性,给生成腾出时间和空间。教师要确立生成的意识,要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指向,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3]。强调生成的动态性,意味着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做出有把握的调整、变更。因此,预设不是束缚学生思维的框框,不是预设学生学习的标准答案,而是使课堂因预设变得更有灵性和魅力,为了更精彩的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只有重视生成,发扬学生的课堂主权,引导生成,保证资源的有效价值和不断地反思生成,教学才能触动生命的灵性,课堂才能充满智慧的灵光。
  【参考文献】
  [1]刘春萍.充分预设精彩生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03):74-75.
  [2]余文森.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17(05):12-13.
  [3]林素香.让“生成”为“预设”添色彩[J].读写算(教师版),2014(03):111-112.
其他文献
【摘要】结合当前幼儿教育的现状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该阶段的幼儿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幼儿教育要尊重幼儿的天性和素养的发展。结合生活教育理念,笔者开展了幼儿园田园课程的开发研究。本文主要从区域田园环境设置,为幼儿创设田园环境;户外田园活动设置,家园合作下的野外拓展;课程田园游戏设置,在一日活动中加以渗透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念;幼儿;田园课程  笔者曾经看过一个
【摘要】随着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全面使用,单元导读中的语文要素开始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其中,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的落实显得尤为突出。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应以语文要素为指导,通过“找准‘靶心’,有的放矢”“基于习作教学要求进行阅读教学”“在情境中教学习作,指导习作过程”“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关注学生诉求”四个方面实现语文要素在习作单元教学中的“软着陆”,进而降低习作难度,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摘要】在我国古代,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塾,学生都是以整本书为学习对象的。与单篇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更能提供相对完整的文化场域,承载综合能力的进阶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标准(2017年版)》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推广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是继承优良传统、推进传统教学理念与现代教学方式深度融合的要求,也是在阅读过程中帮助学生完善认知过程、灵活运用阅读策略、发展语文综合素养的需要。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
【摘要】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幼儿园与家庭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两大主要环境。幼儿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内容,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幼儿园和家长应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如此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家庭是幼儿成长不可缺少的两大教育资源,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游戏资源库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合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摘要】说课是一种教研活动,通过对说课的参与或观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业务水平。作者从自身参加电类专业课程“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的经验出发,重点谈了“说”与“课”这两个核心内容,具体阐述了说课稿、现场说、教学设计和说课课件这四个重点。  【关键词】说课;说课稿;现场说;教学设计;说课课件  一、序言  所谓说课,就是任课教师依据各学科相应的教学规程,采用讲述的
【摘要】让聋人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是让聋人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的是在数学学习中聋人学生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聋人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他们理解数学的重要性。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重结果而轻过程,其弊端之一是割裂了学习知识与发展智慧、能力的内在联系。对于聋人学生而言,他们接受数学知识更为困难,因而让他们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尤为重要。本文以“认识平行线”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了
【摘要】版画在材料与工具的运用过程中具备较强的创新性,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版画,能够锻炼学生手、眼、脑的协调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注力与观察能力,也能满足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教师需要设定不同形式的版画方案,以此提高小学生参与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养与想象力,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构建和谐、高效的美术课堂。  【关键词】小学美
【摘要】遇到新情景或陌生反应体系中的问题时,学生思维会陷入慌乱。为了帮助学生形成“问题解决”有套路意识,教师在总复习教学中有意识构建“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思维导图,通过可视化的图像让学生提炼“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并通过实验方案的分析、反思、感悟,帮助学生内化原知能力。  【关键词】复习教学;问题解决;“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思维导图  在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尽管学生会认识化
【摘要】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在音乐教育方面开展了诸多尝试,尤其是如何将音乐教育与幼儿喜爱的游戏教学进行充分的融合,是幼儿教育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文章对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分析探讨了幼儿音乐教育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课程;游戏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和儿童教育的不断拓展,幼儿教育越来越成为现代教育领域
【摘要】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从目前的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學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入、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等。而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学习动机与倾向、能力水平等主观因素,以及学习材料的内容与形式、教师的讲解等客观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合理利用有利因素,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