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间的好与坏、幸与不幸、快乐与痛苦,常常是同时存在的,就看你怎么去想。往往是一念之间的转换,就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世界,效果会大不一样。有句话说得好:“你想快乐就会拥有快乐。”“痛并不快乐着”,这是人生的一种超然境界。实际上,人生如此,为人师表也当如此。
我曾经看过一个报道:一个家庭的女主人有一次回家,无意中发现在镜子里看到一张困倦、灰暗的脸,一双紧拧的眉毛,烦恼的眼泪……猛然间吓了一大跳。于是,他想,当孩子、丈夫面对这样愁苦阴沉的面孔时,会有什么感觉?假如自己面对的也是这样的面孔又会作何反应呢?第二天,他就写了一块方木牌钉在门口上以提醒自己,上书:“进门前,请脱去烦恼;回家时,带快乐回来。”结果,一家人都从牌子上受到了启发,温暖、快乐充斥的家庭“奇迹”就这样出现了。并且,不光是他们一家人,连到他家的客人也变得欢欢喜喜……
作为教书育人者,我们应该带着快乐上课。关于什么是好老师,也许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定义。教师是一份关于爱的职业,从事的是爱的工作。在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今天,在教学硬件建设的基础上,以教师素质为主的“教育软件”的提高也不只包含知识技能的进步,还应包括更为深刻的心理关怀、道德素养和精神自律系统的建立,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的良好心态和情绪。
我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才能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学生才能亲近你、信任你、喜欢你,并在课堂中和生活中与你互动、交流,才能逐步构建合作、探究的自主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整天看着老师紧张严肃的面孔,就不会主动探索、深入交流。教师带着快乐的心情上课,不光有益于健康,还会把这种心情自然地传给学生,让他们享受阳光般的快乐学习。这样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来、说起来、动起来,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就建立起来了,教学效果必然会不断提高。
我们不是常常教育学生要学会生活吗?作为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榜样示范。那么,就让我们从“带着快乐走进课堂”开始吧!
三、家庭教育淡化问题的解决策略
解决家庭教育淡化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在家长不在身边或没有时间管孩子的情况下,学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家庭教育淡化情况下学校的替代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学校的替代作用(或者说学校与家庭配合),在这里我主要谈以下几点:
(一) 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完善各项教学设施,为寄宿的儿童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要加强对寄宿儿童生活、安全的管理。其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父母离异儿童的心理教育,在关心他们学习的同时不要忽视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尤为重要。最后,在关心他们生活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自理能力、自立精神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 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是除了父母之外对儿童影响最大的人,因此教师角色的扮演对于在家庭教育淡化下成长的儿童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的状况、生活状况、学习状况、兴趣爱好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并做详细的记录,同时要经常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其次,要鼓励学生给父母打电话或是写信,把电话和书信当作感情沟通的平台,让父母及时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同时鼓励父母对孩子的书信进行回复,以加强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减少他们之间的隔膜。再次,要适时开展主题班会,为同学们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彼此增进感情,使学生在沟通中体会亲情、感悟真情、体验交往带来的快乐。教师還应该多和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家访。
我曾经看过一个报道:一个家庭的女主人有一次回家,无意中发现在镜子里看到一张困倦、灰暗的脸,一双紧拧的眉毛,烦恼的眼泪……猛然间吓了一大跳。于是,他想,当孩子、丈夫面对这样愁苦阴沉的面孔时,会有什么感觉?假如自己面对的也是这样的面孔又会作何反应呢?第二天,他就写了一块方木牌钉在门口上以提醒自己,上书:“进门前,请脱去烦恼;回家时,带快乐回来。”结果,一家人都从牌子上受到了启发,温暖、快乐充斥的家庭“奇迹”就这样出现了。并且,不光是他们一家人,连到他家的客人也变得欢欢喜喜……
作为教书育人者,我们应该带着快乐上课。关于什么是好老师,也许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定义。教师是一份关于爱的职业,从事的是爱的工作。在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今天,在教学硬件建设的基础上,以教师素质为主的“教育软件”的提高也不只包含知识技能的进步,还应包括更为深刻的心理关怀、道德素养和精神自律系统的建立,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的良好心态和情绪。
我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才能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学生才能亲近你、信任你、喜欢你,并在课堂中和生活中与你互动、交流,才能逐步构建合作、探究的自主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整天看着老师紧张严肃的面孔,就不会主动探索、深入交流。教师带着快乐的心情上课,不光有益于健康,还会把这种心情自然地传给学生,让他们享受阳光般的快乐学习。这样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来、说起来、动起来,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就建立起来了,教学效果必然会不断提高。
我们不是常常教育学生要学会生活吗?作为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榜样示范。那么,就让我们从“带着快乐走进课堂”开始吧!
三、家庭教育淡化问题的解决策略
解决家庭教育淡化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在家长不在身边或没有时间管孩子的情况下,学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家庭教育淡化情况下学校的替代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学校的替代作用(或者说学校与家庭配合),在这里我主要谈以下几点:
(一) 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完善各项教学设施,为寄宿的儿童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要加强对寄宿儿童生活、安全的管理。其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父母离异儿童的心理教育,在关心他们学习的同时不要忽视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尤为重要。最后,在关心他们生活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自理能力、自立精神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 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是除了父母之外对儿童影响最大的人,因此教师角色的扮演对于在家庭教育淡化下成长的儿童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的状况、生活状况、学习状况、兴趣爱好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并做详细的记录,同时要经常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其次,要鼓励学生给父母打电话或是写信,把电话和书信当作感情沟通的平台,让父母及时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同时鼓励父母对孩子的书信进行回复,以加强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减少他们之间的隔膜。再次,要适时开展主题班会,为同学们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彼此增进感情,使学生在沟通中体会亲情、感悟真情、体验交往带来的快乐。教师還应该多和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家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