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想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运用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feng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一家报社曾经举行过一次“想象力”作文比赛,获第一名的是这样一篇小学生作文:有几个小男孩到郊外去玩,在芦苇中发现了一只蛋,有的说是蛇蛋,有的说是鸟蛋,争论没有结果,他们决定把它拿回家,放到烘箱里去孵……过了几天,蛋破了,大家紧张地盯着,看看,哈,蛋里孵出的是里根总统!中国的孩子可以这样大胆想象吗?
  想象力的缺失与匮乏现象在当今中国孩子身上越发明显,这则案例引发了我的思考,呵护学生宝贵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积极地探索与实践,成为小学阶段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任务。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前提。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次审美旅行,是对文本的解读和创新。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与想象力有关。由此可见,运用好想象,引导好想象,可以让语文教学为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这里主要结合教学实践,就想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探究谈几点体会。
  一、想象内容:应体现“有限”到“无限”的巧妙整合
  让学生沉下心走进文本之境,读中思,思中想,才能让学生读出画面,读出个性,读出思考,读出情感,读出自己对文本的深度感悟,无限的想象让文字鲜活起来,让学生的阅读丰富起来。
  季羡林先生的名著《夹竹桃》(苏教版十二册第19课)中有一段关于作者奇妙幻想的精彩段落: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夜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此段文字作者提及自己的三次幻想,语言精当,很有特色,是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重要段落。很多教者在选择教学方式时不约而同地放手要求学生“仿造作者的写法,想象月光下的夹竹桃还会是什么?”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结合生活实际的想象是无限的:蝴蝶、春天的花园、金鱼、地球、运动会……月光下的夹竹桃在课堂上呈现了多样的美好,犹如巨大的磁场深深吸引学生乐在其中,想在其中。
  二、想象意境:应倡导“无声”向“有声”的完美融合
  “境由心生,心随境动”,语言文字本身是无声的,而阅读教学却可以变无声为有声,想象就是其有效媒介之一。文字的魅力是无穷的,在想象的启迪下,一篇篇文本被赋予了生动的色彩,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和情节,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静默涵咏的时间和空间,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感知—理解—思考—领悟”这一思维过程,并把着力点放在创设画面、感知情境、体味意境上,这样文本才会色香味俱全。
  我曾经听过一位老师执教浙教版《观潮》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后,与其他老师不同的是,他没有展现气势汹涌的钱江潮画面,而是播放了一段钱江潮由远到近奔腾而来的声音,他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钱江潮?整个教室顿时安静下来了,学生静静地聆听着,静静地思考着。接着,在交流的环节,学生们把自己听着声音想象到的画面表达得淋漓尽致:“我仿佛看到潮水势不可挡地向我们涌来,白色的浪头一个盖过一个,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犹如天上的闷雷一般……”学生是用心灵静静体会着钱江潮的涌动,在“静听”中感受着钱江潮的磅礴的气势。这看似简简单单的“静听”,是喧闹的、看似热闹的教学场面所能够替代的吗?
  三、想象范围:强调“放飞”到“回归”的水到渠成
  文章优劣的品评标准不仅在于其内容文字的表述,很多时候隐形的表露更能使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而阅读教学中的想象更多地是要让学生徜徉于隐形的表露之中。教师应把握住教材中的这些内容,引导学生作入情入理的思考想象,表述对文本内容情境的思维过程,或补充内容,或补充细节,或补充论据。
  如教学《艾滋病小斗士》一文时,文中写恩科西与艾滋病斗争的情景只有寥寥数笔,可事实上,恩科西12年的抗争是何其艰难啊!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走入他的生活,想想他的每一个白天与黑夜:病痛折磨着他时……;别人冷落他时……;遇有身边和他一样患有艾滋病的儿童,他……;当身边的艾滋病患者悲惨死去时,他……在学生放飞想象,沉浸在情中时,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关注想象的基本度:恩科西是患病的儿童,毕竟还是与正常的孩子有着区别的,这样学生才能基于文本本身,展开合理想象,这样的想象才是有效的。
  想象思维的训练,要有理有据,要凭借文本的基本内容和服从教学目的和要求,要合情合理,决不能离开文本,凭空想象。任何想象的过程都是放飞思想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的最终要学会回归,作为阅读教学中的想象就应该归于文本本身。
  四、想象价值:重视“丰富”和“内化”的相得益彰
  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解决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需要经历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所以,教师将问题提出之后,应该给课堂“留白”,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潜心静思,只有通过细致的思考,学生才会对文本有更深的理解,才会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讲。那时的课堂,将会是学生思维碰撞的天空、情感交融的海洋。
  在教学《金蝉脱壳》一文时,了解蝉脱壳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按顺序明白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蝉的身体变化后,学生只是苍白地了解了文字的内容,并没有真正体会文字背后蝉这一生物的灵性思维,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阵儿,蝉儿长久地趴在树上”一句想象:蝉儿是有灵性的,知道此时它长久地、静静地趴着在想什么吗?结合老师提供给的补充材料和《昆虫记》节选,想象一下此时蝉儿的心理活动。通过想象蝉这个生物的心路自述,以体会蝉脱壳这一“奇特动人”景象背后的艰辛,这时学生的思维绝不会只停留在文字的表述面上,应该会和文中人、物等同呼吸,共经历,从而达到内化感悟的效果。
  给学生静静的想象空间,绝不是简单的“放手”,潜心静读,思绪飞扬,教师的引导使想象更有序,更合理,更深入。这样宁静的课堂,看似简约,但不失语文的本真,看似气氛沉寂,但体现了一种外静内动的和谐美,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也是学生真正自主阅读的表现。
  小学阶段是人的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无论是创造性想象,还是再生想象,对于培养学生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各种不同的条件,让学生开启思维之窗、创新之门,激活他们的想象,让他们潜在的智慧因素活跃起来,壮大起来。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更要得到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尤其是想象能力的锻炼。教者应该对阅读教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机会具有针对性或对培养学生想象力有巨大帮助的想象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样,想象才能成为构建有效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李培莲,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212200)
  责任编辑:赵赟
其他文献
南京市中央路小学秉承“健康第一、自能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致力于“中和”文化的建设.努力追求人的多元发展、主动发展、共同发展和持续发展,不断实践人际关系的“中和”,身心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加速推进的背景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也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效率一直得不到实质性的提升。信息技术学科也是一个正处于发展时期的年轻学科,课时较一般的基础性学科少,课程的间隔时间也比较长,这也是制约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效率提高的一个瓶颈。因此,如何打造高校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成了当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引言  在信息化教育快速推进的
如果把“云计算”比作一场大戏,当下的情形有些怪异。一方面,厂商、IT服务供应商、政府纷纷登台演出,讲概念、秀技术、绘蓝图、定标准,锣鼓喧天煞是热闹。
创新有很多种,技术突破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运营执行的创新、用户需求创新等等,创新,从来就小是一个陌生词,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角逐未来,赢得市场,多面创新才是王道。
常熟市大义中心小学位于郁郁葱葱的虞山脚下,始创于1912年,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浓郁的文化传统。2004年,学校易地建造,占地面积达到47952m2。学校设有体育馆、网球场、计算机房
盐城市第一中学肇始于1923年,是盐城第一所公立中学。曾被陈毅元帅誉为苏北中等教育的"天之骄子"。1990年首批通过江苏省重点高中评估验收,2001年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评估验收
译林新版《英语》教材每个板块都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和功能,但都指向单元总目标。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是审视整个单元内容,确定一个适合的主题,然后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板块间教学切不可“各自为阵”。就像是下围棋,棋手总是“胸有全局”,根据“盘面”的具体情形,随时灵活地调整每个棋子的落子方位,教学亦如是。教学过程中要“瞻前顾后”,始终体现单元意识,体现整体目标。做到前后呼应,随时渗透。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树立
IBM与世纪互联合作的IBM SCE+高价值云平台,不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同时能够满足企业级的定制化需求,承载企业核心生产应用。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传统的学科课程论不能照顾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个性,提出要在活动中学习,通过活动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的思想、态度和思维方法,这
21世纪,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微官网等APP的陆续登场,一个碎片化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有人对它心怀恐慌,有人对它爱不释手。其实,信息本身没有对错,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去筛选与关联这些信息。本着这样的看法与态度,一场基于APP的碎片化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研究拉开序幕。  一、厘清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化学习的两者关系  (一)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化学习的概念  碎片化学习,是指通过对学习内容或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