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其美 赏其神 让阅读成为一种需要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ing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那么,如何让农村高学生进行有效阅读,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一)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
   书是知识的海洋,是力量的源泉。一个人不可能万事都去亲身体验,绝大部分知识的获得是靠书本得来的。而课内所学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必须靠课外来补充。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读书环境,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多读一些好书。这实际上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充分利用校会、班会、校园橱窗、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阅读的基础。教师应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如举办“走进书中的世界”一系列的读书有奖活动,来激发学生读一本书、读好书的兴趣,增强读书的念头。
   (三)帮助选择课外读物  推荐有益读物。
   中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如:可以根据一些近期热门影视作品来品读《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等等。
   (四)加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在指导课外阅读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更自由的表达氛围,解放学生的头脑,发展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解读文本,大胆地发表见解,从而使学生养成勤于质疑、巧于发现、善于思考的阅读习惯,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和品质。在倡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方法指津和点拨引导。梁启超的“三步读书法”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他说,第一步是鸟瞰。把文章浏览一遍,了解文章写些什么,并把文章的重点、难点找出来。第二步是解剖。揣摩文章是怎么写的,尤其是对文章的重点、难点细细探究,由表及里,抓住精髓。第三步是会通。就是把全文综合起来,融会贯通,并根据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情况探究文章的成因,以便对文章有更透彻的把握。贾平凹同样也谈到了“三遍读书法”,即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研究。从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读书的三种方法,即略读、精读和细读。略读,就是粗略快速地阅读全文,包括文体、作者、写作时间、注释说明等,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背景,抓住线索,了解梗概,把握主旨。略读虽不免“粗疏”,但决不是粗枝大叶地、一般地浏览,而是有目的地把握“全局”。对全文作一鸟瞰式的俯视,能提纲挈领地抓住全文关键的问题,为进一步精读做好准备。精读,就是围绕文本的重点语段带着关键问题进行深读,具体地讲,就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段落精细阅读。精读必须做到字斟句酌,条分缕析,搜寻信息,比较推敲,以求得对文章的深刻理解。细读主要是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它能够让学生仔细领会言语的内在精细微妙之处,细细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节奏和肌理,感悟其中的空白意义,进入言语的灵魂世界。
   (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理。
   (六) 教育部门要正视和重视,不可不了了之。
  首先,教育部门要充分重视。作为相关领导,必须意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性。课外阅读不仅能释人疑窦,更能启人心智,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其次,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要紧记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话:“教,是为了不教。”钱梦龙老师一语中的地指出了阅读的重要:“语文素养”就是“语文的素养”,它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一定的语文能力,对民族语的深厚感情和正确态度、健康的文学欣赏趣味和较宽的文化视野。
其他文献
古人云:“静能生慧”。课堂教学需“动”,更需“静”,没有“静”的“动”是信马由缰,漫无目的放羊式研读,喧闹、华丽不是语文教学的本真。“静”是一种内心的沉思。“静”让语文教学逐渐走向质朴和真实;“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更体现了师生对文本的尊重与理解,这是一种内蕴,标志着语文教学的安宁和谐……现结合《背景》教学谈谈研学后教中静态研读的运用。  静读文本,初探作品的美妙境界   我们的语文
期刊
走上讲台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因为教材变动的缘故,虽然教了过一整轮学生,但指导学生作文一直感觉力不从心。转眼又担任新一轮三年级语文的教学工作,看着学生交上来的第一篇作文,顿时傻了眼:大多数同学的作文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东拼西凑、一塌糊涂……总之让我拿着红笔无从下手。惨痛的教训使我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把作文写好。于是我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网上有关小学作文教学的经验论文非常多,但这些经验论文或故作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这种带着感情、读出感情的朗读,叶圣陶称之为美读。余映潮先生说:美读,就是诗意的朗读。《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撰写的一篇铭文,篇幅很短,主要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因为文章的形式很优美,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对仗
期刊
初中生早恋是青春期的正常心理和生理反应,那无非是一种感情的萌动。面对早恋,家长和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心理和行为引导,将这种情感引入到发展学生智力和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轨道上来,让友谊之花结出理想的果实。教师引导有以下方法:   一、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心理咨询法   鉴于初中生的早恋与生理变化有关,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的目的在于破除学生的性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因此,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语文学习的情趣。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
期刊
作为省级重点中学,学校每年都要面向全区举办“教学公开周”活动。我参与了2014年的教学公开周活动,教学《项脊轩志》这篇课文,这是引发我很多思考的一次公开课。对这篇课文,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作者情感,品味平淡中蕴涵深情的语言,把握文章的抒情方法。所以,上课时紧扣“情”字,主要围绕着四个问题展开: 第一,本文的关键句是什么?为什么?设计这样的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全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初步把握
期刊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一项主要的能力之一,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分析。  农村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制约
期刊
阅读能力是学生的首要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适时施教,可以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因此,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走向成功的主要途径。如何激发的课外阅读热情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寻找源头活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
期刊
古诗鉴赏在全国新课标卷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分值11分为全国诗歌鉴赏题目之冠。复习此类题目,常常使得老师觉得捉襟见肘,考点也讲过了,模式也训练了,常识也补充了,但是只要一考试,就会发现大量的“失分”现象,细细看来,学生其实还有很多的不足,这些不足包括对于古诗本身的理解,还包括对于已经讲过的知识的运用,这些失分令老师们异常失望。本文提出答题“过程”思想,希望对于大家有所裨益。   所谓答题“过程
期刊
受传统教育思想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课堂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最大弊端是重“教”轻“学”,重“师”轻“生”。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成为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根本性问题。   一、当前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被剥夺的种种现象及危害   (一)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师、生的主体意识淡薄。   “以教师为主、教材为主、课堂为主”的思想仍占统治地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