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情景教学中应用摭谈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百度百科上我们可以知道,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的技术。而情境是“情”和“境”的统一。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所以从定义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多媒体技术,对我们英语情景教学,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围绕一个主题,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把课内和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把听、说、读、写等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创设一个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情景教学中的应用,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通过活动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这样学生就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自主探究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创设以问题为核心因素的教学情境,以问题为主导,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要为培养学生能力思维服务;情境为补充,为问题服务,它起着烘托情感、铺垫知识和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问题情境不同于简单地发问,而是通过情境的烘托,使问题的提出能与学生的情感有效结合,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状态,使学生愿意克服思维障碍,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地把思维引向深入,有效避免“卡壳”现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精心设问,巧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使其入境。例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3 At the zoo》一课中,播放了一段大象的动画片,然后问学生,大象的鼻子是长还是短?大象的耳朵是大还是小?大象的尾巴是长还是短?It has small eyes. It has big ears. It has a long nose. 让学生理解掌握一对反义词small,big,tall, short。然后准备一段小猴子的动画,继续这样子的问题,让孩子们能应用这些词汇的用法。这样子我们就达到了创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的教学目的。
  二、精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我们的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融合,使生活融入教学,使教学走进生活,使学生学会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情景,让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进知识内化,做到知行统一。
  例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My classroom 》一课中,我在教授教室里的东西时,我请学生们指着自己身边的东西来一一跟读chair, desk, teacher等单词,利用身边的实物使抽象的声音与形象得到很好的结合。然后让学生相互提问,用一段时间灵活的去运用知识多说多练。又在多媒体课件上不规律的出示chair, desk, teacher等图片,让孩子们用课堂上学习的语句说一说,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这就是情景教学的应用。
  可见,在课堂上精心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自然、真实、可信,就更容易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憧憬,启迪学生对问题的自发质疑和求知欲望,使整个课堂到处是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融和彼此的理解和接受,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会学习,在灵活运用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三、巧设快乐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去体验
  记得有人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电教技术手段创设探索性的活动情境,使学生感悟到知识的存在,并激发其挑战的欲望,能够扩展学生的参与,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的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丰富学生的词汇语感,逐步形成正确的英语知识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飞跃,然后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并能熟练运用。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英语课的教学中,利用电教技术手段创设情境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并非越多越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不同内容及教师自身等具体情况与条件,灵活运用,从而创设出适合学生而又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情涌动中获得感情升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的热爱和英语素养,让学生乐学,会学,爱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巧设真实情景,让学生在近似与自己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展开快乐自然的新知学习、操练与应用,从而在高效的课堂中取得更多知识与快乐运用电教技术手段把听、说、读、写等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创设一个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该文是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小学英语课堂中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15-HUYY-453。
其他文献
2015年7月1 6日,第56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IMO)落幕,美国队战胜中国队,时隔21年再获冠军并引发热议,在美国媒体争相报道这场胜利的同时,中国媒体都在反思:近年来“全民奥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的推行新时期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现代英语是素质教育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学科,但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的束缚和牵制下,还存在很多教学方面的缺陷和不足。而初中阶段又是接触和学好英语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英语学习能力的学习水平,为此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通过将英语与任务教学有效合理的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的效率和质量。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在英语课堂上来提高教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一、板块设计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以及《牛津高中英语》的使用对我们的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牛津高中英语》每个单元专设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的词汇学习板块Word power。该板块以培养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培养构词识记的能力、联想归纳的能力和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为教学目标。从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学习单词,力求快速、高效地扩大词汇量:一是向学生介绍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分类词汇,目的是拓展学生
在分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量调出区气候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分析了调水工程对库区与坝址下游临近河段局地气候的影响,以及调水对引水坝址下游“干
Wuthering Heights, the talented English writer’s unique novel, releases unique, shining and splendid glory in the brilliant literary constellation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ir love shocks people.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对学校而言,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是教育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一要求也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大的难题。高中英语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许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素质而采用提问的方法进行教学。本文结合高中英语问题式教学的现状,对教师运用问题式英语教学进行简要探究与分析,并对问题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 问题式
【摘要】英语作为当前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一种语言,大部分人在学习过程中选择第二语言时都选择了英语,而且,我国对于学生英语素质的培养也十分的重视。现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词汇的教学是英语教师最为费心的一部分。英语词汇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记住更多的英语词汇也是一直困扰英语教师的问题。英语词汇作为小学生活学习英语的基础,对其的积累量越多,学习英语的
【摘要】《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的著名代表作,历来被认为是杰克·伦敦的半自传性小说,主人公马丁·伊登悲剧式英雄形象的一生正好折射出作者本人从美国梦的憧憬到美国梦的幻灭之蜕变。  【关键词】马丁·伊登 杰克·伦敦 美国梦 幻灭  一、引言  《马丁·伊登》历来被认为是杰克.伦敦的半自传性小说。为了明确这一点,他自己曾公开宣称过马丁·伊登就是他自己。杰克·伦敦在作品中描写了马丁·伊登为了梦想而拼搏并
Holden made a crazy adventure of seeking love in New York. The author Salinger successfully created a spiritual world in which readers can emerge in beauty of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