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几点策略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han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关键词:创建班集体 教室文化 民主 理解 倾听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学校教育则是我国主要的教育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教师在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更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
  小学班主任面对六岁——十二岁的儿童,工作更加繁重。我相信,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重中尽量解脱出来,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以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就至关重要。因为班级作为学校基础活动的单位,班主任工作对于学校管理工作来说,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许多班主任一谈起这项工作,都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下面结合我近几年所从事的小学班主任工作谈几点心得。希望能和同仁们互勉。
  一、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首先,我让学生充分明确自己班级的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只有全班学生参与制定,才有真正的集体目标。目标的制定不是目的,如何通过努力去实现目标,提高学生的素质才是目的。因此,鉴于小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近期目标较之远期目标更有激励作用;二是目标的制定必须切实,要让孩子能“摘到苹果”,不能好高骛远,以免丧失孩子的信心。
  其次,发挥班委会、团支部和骨干的核心力量。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另外,多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组织起来去干自己的事情,如:主题班会、学习竞赛、大合作、辩论会、家长会等等。让班干部们自己组织安排,既锻炼能力又给班级带来活动,还给同学带来欢乐,为以后的放手打下基础。
  此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但是,这种细致入微的管理并不是独断专行,还应充分发扬民主。
  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家庭教育。孩子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学校的职能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学习最初多半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我国著名作家老舍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给子女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所以,我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借助电话这一快捷的通讯工具,可以及时交换学生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级工作。
  三、营造多元的教室文化,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另外优美的教室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在班级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凡是教室环境整洁、优美的班级,其师生的荣誉感、班级的内聚力都比较强。因此,我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另外,人际环境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在工作中我比较注重赏识教育。
  四、教师的理解是学生爱上学习的理由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句话不仅用在战场上非常实用,用在教育上也颇有道理,就是教师只有了解自己,又了解学生才能实现成功的教育。
  现在孩子生活在这个进步飞速的时代里,聪明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他们拥有了解知识的各种渠道。当然学校是他们掌握知识的重要地方,作为这些孩子的老师就更应该有责任了解他们了。
  在学校,在班级,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地方,都是可爱的充满活力的精灵。就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闪光点,才会造就出这个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而是要理解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一句名言: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哪怕是只有一丁点的智慧火花,我们也必须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地去精心保护,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多一些理解。
  五、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作为一个班主任,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拒绝倾听或遗漏学生的诉说,这是“失聪”现象。会严重影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倾听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章节。倾听是一种理解。有人说,教育就是不断消除误解的过程。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我们都应学会倾听,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成为他们可以倾诉的对象。
  总之,当班主任很累,事情很多,很操心,有时候会很心烦,但是,当你走上讲台,看到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当你看到你的学生在你的教育下改变,当你被学生围着快乐谈话,当你把学生当成最好的朋友,当家长打电话告诉你,孩子变了,变得懂事、听话,那快乐是旁人所无法体会的。我享受着这份快乐与宁静,也希望我的同行们能如我这般热爱这份工作,热爱我们的学生,用爱感染孩子纯真的心灵。最后我想说工作着是美丽的!
其他文献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营造一个生动有趣,令学生喜爱的课堂,对新课改的实施至关重要。初中历史与社会一直不能得到广大师生的足够重视,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教学也大都只是草草了事,这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背道而驰。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面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讨。  一、运用精彩的课堂导入吸引
记得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像山那样思考》,上课伊始先播放狼叫的录音,然后让学生回答从这叫声中你听到了什么,让学生上讲台模仿猎杀狼的场景,探讨狼消失了会发生什么情况,并且在这过程中通过幻灯片放映了大量的由于过度放牧而导致水土流失、草原沙漠化的图片,最后分成小组热热闹闹地讨论了“像山那样思考”要怎样思考,学生自然得出答案: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要有环境保护意识,不能过度猎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