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共同体原有的概念是指以血缘、地缘、感情和伦理团结为纽带的自然产生,使其有机的形成一起。而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则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步骤和过程,也就是说,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存在着諸多的难度和问题。目前,如何才能够在城郊初级中学形成教育育人共同体,则需要注意众多的问题。
关键词:城郊初级中学;教育育人;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104
一、教育育人共同体的目标共同问题
目标共同是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的前提所在,一般来说,共同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协作系统,能够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真正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全面人才,所以,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城郊初级中学,在育人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能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为此,城郊政府和学校,必须要以这一目标作教育育人共同体构建的前提所在,积极的围绕这一目标,营造多样的实践环境,不断的丰富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育育人共同体的价值共识问题
学生在学校中所追求的价值,则是不断的追求高分,以达到自己在中考中能够夺得相应的名次,进而选择较好的高中读书。但进入新时代之后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好的学习成绩,同时要注意学生的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因此,城郊初级中学无论是学校的领导,还是学校的教师,不要形成一种上下一致的共同责任意识。这种共同的责任价值意识一旦形成,就会对学生以及教师的平时行为习惯有着较好的导向作用,尤其在今天,城乡日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在这一过程中会迷失自己,追逐利益的多元化,由此而带来的一些负面情况对于学生的影响已经非常大,所以学校必须要担任起培养有道德、有理想的学生的目标,逐渐让学生在这样的洪流中,追求更高的理想价值,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核心价值。
三、教育育人共同体构建的利益共赢问题
虽然说在教育方面,人们不谈利益,但是大多数研究证明,共同体都是被认为是利益共同体,所以,教育育人共同体的存在基础,也是拥有一定的共同利益。而在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应该实现学生的培养和社会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使社会和学生都能够有所获,有所得,各取所利,实现共赢,这也是实现初级中学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根本保障,所以,我们在引导学校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多方利益的同时存在,能够调动社会的资源,促进初级中学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
四、教育育人共同体的资源共享问题
资源共享是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的纽带,因此,在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的过程中,城郊初级中学必须要与当地政府、学校、社会达成一致,共同贡献自己的现有资源,建立起育人共同体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整个地区的教育资源共享。政府在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可以贡献的力量有财政支出,通过减免税收,提供相关的政策保障等等一些方面来支持学校的教育育人工作的实施,而企业和社会,则是要为学校的学生提供多方位的教育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融入到社会中,为社会所服务,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服务社会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学校要在教师人才的帮助下,逐渐的转变教育育人的培养方案,紧跟当前时代发展的潮流,培养新时期有理想,有才华的新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五、教育育人共同体构建的基地共建问题
基地共建问题是实现教育育人共同体的关键所在,因为,基地是学校与政府社会联系的结合点,所以各地政府必须要着力支持学校的教育力量共建教育育人的基地,实现城乡初级中学,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学校、政府和社会要各展所长,发挥自身的优势所在,搞好基地的建设,为学校教育育人共同体的建设,培养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基地的资源优势,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成为为社会发展建设的有用人才。
六、结束语
凡此种种,都是在教育育人共同体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所在,而一些问题是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的前提,一些问题则是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的关键所在,因此上述所提到的五个问题是学校在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五个问题,因此,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要从以上五个方面不断着力分析当前的大环境,大背景,积极与社会政府相沟通,为学校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提供良好的大环境,学校学生既能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之下,又有一定德育知识,又能够在社会的实践之下,不断地了解到德育对于当前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李 恬.初级中学教育模塑过程的反思——读《教育的期待与实践:一个中国北方县城的人类学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
[2] 胡咏梅.杜育红.中国西部农村初级中学教育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8(3).
[3] 郑志娟.从阅读能力看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基于新村初级中学学生的实证调查[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6).
[4] 郑志娟.从阅读能力看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基于新村初级中学学生的实证调查[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6).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第四中学 067102)
关键词:城郊初级中学;教育育人;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104
一、教育育人共同体的目标共同问题
目标共同是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的前提所在,一般来说,共同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协作系统,能够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真正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全面人才,所以,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城郊初级中学,在育人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能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为此,城郊政府和学校,必须要以这一目标作教育育人共同体构建的前提所在,积极的围绕这一目标,营造多样的实践环境,不断的丰富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育育人共同体的价值共识问题
学生在学校中所追求的价值,则是不断的追求高分,以达到自己在中考中能够夺得相应的名次,进而选择较好的高中读书。但进入新时代之后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好的学习成绩,同时要注意学生的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因此,城郊初级中学无论是学校的领导,还是学校的教师,不要形成一种上下一致的共同责任意识。这种共同的责任价值意识一旦形成,就会对学生以及教师的平时行为习惯有着较好的导向作用,尤其在今天,城乡日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在这一过程中会迷失自己,追逐利益的多元化,由此而带来的一些负面情况对于学生的影响已经非常大,所以学校必须要担任起培养有道德、有理想的学生的目标,逐渐让学生在这样的洪流中,追求更高的理想价值,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核心价值。
三、教育育人共同体构建的利益共赢问题
虽然说在教育方面,人们不谈利益,但是大多数研究证明,共同体都是被认为是利益共同体,所以,教育育人共同体的存在基础,也是拥有一定的共同利益。而在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应该实现学生的培养和社会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使社会和学生都能够有所获,有所得,各取所利,实现共赢,这也是实现初级中学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根本保障,所以,我们在引导学校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多方利益的同时存在,能够调动社会的资源,促进初级中学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
四、教育育人共同体的资源共享问题
资源共享是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的纽带,因此,在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的过程中,城郊初级中学必须要与当地政府、学校、社会达成一致,共同贡献自己的现有资源,建立起育人共同体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整个地区的教育资源共享。政府在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可以贡献的力量有财政支出,通过减免税收,提供相关的政策保障等等一些方面来支持学校的教育育人工作的实施,而企业和社会,则是要为学校的学生提供多方位的教育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融入到社会中,为社会所服务,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服务社会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学校要在教师人才的帮助下,逐渐的转变教育育人的培养方案,紧跟当前时代发展的潮流,培养新时期有理想,有才华的新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五、教育育人共同体构建的基地共建问题
基地共建问题是实现教育育人共同体的关键所在,因为,基地是学校与政府社会联系的结合点,所以各地政府必须要着力支持学校的教育力量共建教育育人的基地,实现城乡初级中学,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学校、政府和社会要各展所长,发挥自身的优势所在,搞好基地的建设,为学校教育育人共同体的建设,培养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基地的资源优势,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成为为社会发展建设的有用人才。
六、结束语
凡此种种,都是在教育育人共同体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所在,而一些问题是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的前提,一些问题则是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的关键所在,因此上述所提到的五个问题是学校在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五个问题,因此,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要从以上五个方面不断着力分析当前的大环境,大背景,积极与社会政府相沟通,为学校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提供良好的大环境,学校学生既能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之下,又有一定德育知识,又能够在社会的实践之下,不断地了解到德育对于当前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李 恬.初级中学教育模塑过程的反思——读《教育的期待与实践:一个中国北方县城的人类学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
[2] 胡咏梅.杜育红.中国西部农村初级中学教育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8(3).
[3] 郑志娟.从阅读能力看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基于新村初级中学学生的实证调查[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6).
[4] 郑志娟.从阅读能力看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基于新村初级中学学生的实证调查[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6).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第四中学 06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