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城郊初级中学教育育人共同体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redien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共同体原有的概念是指以血缘、地缘、感情和伦理团结为纽带的自然产生,使其有机的形成一起。而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则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步骤和过程,也就是说,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存在着諸多的难度和问题。目前,如何才能够在城郊初级中学形成教育育人共同体,则需要注意众多的问题。
  关键词:城郊初级中学;教育育人;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104
  一、教育育人共同体的目标共同问题
  目标共同是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的前提所在,一般来说,共同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协作系统,能够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真正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全面人才,所以,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城郊初级中学,在育人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能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为此,城郊政府和学校,必须要以这一目标作教育育人共同体构建的前提所在,积极的围绕这一目标,营造多样的实践环境,不断的丰富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育育人共同体的价值共识问题
  学生在学校中所追求的价值,则是不断的追求高分,以达到自己在中考中能够夺得相应的名次,进而选择较好的高中读书。但进入新时代之后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好的学习成绩,同时要注意学生的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因此,城郊初级中学无论是学校的领导,还是学校的教师,不要形成一种上下一致的共同责任意识。这种共同的责任价值意识一旦形成,就会对学生以及教师的平时行为习惯有着较好的导向作用,尤其在今天,城乡日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在这一过程中会迷失自己,追逐利益的多元化,由此而带来的一些负面情况对于学生的影响已经非常大,所以学校必须要担任起培养有道德、有理想的学生的目标,逐渐让学生在这样的洪流中,追求更高的理想价值,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核心价值。
  三、教育育人共同体构建的利益共赢问题
  虽然说在教育方面,人们不谈利益,但是大多数研究证明,共同体都是被认为是利益共同体,所以,教育育人共同体的存在基础,也是拥有一定的共同利益。而在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应该实现学生的培养和社会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使社会和学生都能够有所获,有所得,各取所利,实现共赢,这也是实现初级中学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根本保障,所以,我们在引导学校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多方利益的同时存在,能够调动社会的资源,促进初级中学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
  四、教育育人共同体的资源共享问题
  资源共享是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的纽带,因此,在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的过程中,城郊初级中学必须要与当地政府、学校、社会达成一致,共同贡献自己的现有资源,建立起育人共同体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整个地区的教育资源共享。政府在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可以贡献的力量有财政支出,通过减免税收,提供相关的政策保障等等一些方面来支持学校的教育育人工作的实施,而企业和社会,则是要为学校的学生提供多方位的教育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融入到社会中,为社会所服务,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服务社会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学校要在教师人才的帮助下,逐渐的转变教育育人的培养方案,紧跟当前时代发展的潮流,培养新时期有理想,有才华的新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五、教育育人共同体构建的基地共建问题
  基地共建问题是实现教育育人共同体的关键所在,因为,基地是学校与政府社会联系的结合点,所以各地政府必须要着力支持学校的教育力量共建教育育人的基地,实现城乡初级中学,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学校、政府和社会要各展所长,发挥自身的优势所在,搞好基地的建设,为学校教育育人共同体的建设,培养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基地的资源优势,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成为为社会发展建设的有用人才。
  六、结束语
  凡此种种,都是在教育育人共同体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所在,而一些问题是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的前提,一些问题则是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的关键所在,因此上述所提到的五个问题是学校在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五个问题,因此,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要从以上五个方面不断着力分析当前的大环境,大背景,积极与社会政府相沟通,为学校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提供良好的大环境,学校学生既能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之下,又有一定德育知识,又能够在社会的实践之下,不断地了解到德育对于当前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李 恬.初级中学教育模塑过程的反思——读《教育的期待与实践:一个中国北方县城的人类学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
  [2] 胡咏梅.杜育红.中国西部农村初级中学教育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8(3).
  [3] 郑志娟.从阅读能力看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基于新村初级中学学生的实证调查[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6).
  [4] 郑志娟.从阅读能力看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基于新村初级中学学生的实证调查[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6).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第四中学 067102)
其他文献
高中生物是中学学科教学体系中一门特殊学科,它知识内容复杂,综合性强,与其他学科间横向联系密切.这种密切的科际联系对于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创造了有利
大学德育教育,主要通过马列基本原理课和思想品德课来进行的.让大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
摘要:当前,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主导,它不仅能够提高人才的素质,同时能够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从而推动人类历史的进步。创新教育的教育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作为一名创新教育教师,对这门学科教育观念、学习方式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机房环境;创新教育;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97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变革的推动力
摘要:部编版语文教材非常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推进名著整本书阅读的落实,单纯地让学生自己去读,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本文以《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引导学生以任务单驱动自主阅读,以思维导图推进阅读进度,以专题研究提升阅读的质量,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条有效路径。  关键词:名著阅读;整本书阅读;有效途径;《骆驼祥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实施数学素质教育是指教师在实施“双基”的同时,要努力培养学生新的思维观念,由“学会”知识向“会学”知识转
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目标,这是每个
摘要:在物理教研时总听到较多物理教师比较害怕《电能与电功率》这一章书的授课,究其原因是较多学生对本章书的基本概念、公式等难以理解和计算,有时候也不知用什么公式计算才好,毕竟公式多、容易混淆。同时当教师的也较少总结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给学生,所以往往出现学生怕学和厌学。为此,笔者想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方法与对策——物理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怎样选择合理的、正确的公式解答关于电功、电功率等题型方法。  关键词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不少地区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在我们的课堂
应用岩心、油田开发区密井网资料,对松辽盆地英台油田白垩系姚家组第二和第三段(萨尔图油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并对高频基准面旋回内单砂体的发育特征和空间展布规律
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开展还刚刚起步,许多问题尚需深入探讨.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引课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创设悬念引入课题悬念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