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领风骚,彰显语文本色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gb567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读”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几千年来,中国百姓都把孩子上学叫作“上学读书”,它强调的是“读”。读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中,对文章的感知靠读,感悟靠读,理解靠读,情感的熏陶也靠读。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读”的过程与方法直接决定着阅读的成败。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先初读,疏通文本脉络;细读,体悟语言意蕴。读通读顺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后,找准切入点、探究文本秘妙,方能彰显语文本色。
  【关键词】 阅读教学;初读;细读;文本脉络;语言意蕴
  张天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也是读。”的确,“读”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读,才能理解文本的语言,显现文章的脉络;通过读,才能找准文本的切入点,提纲挈领;通过读,才能挖掘文本的秘密,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所在。
  一、初读,疏通文本脉络
  “整—分—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人们认识一样事物总是先对事物有一个整体的观照,获得一种初步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而后深入其理,研究本质,这是语文教学的普遍规律。
  (一)读通读顺课文
  读通课文是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的基础。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曾大声疾呼:“让每个孩子读通课文,这是阅读教学的底线,是我们老师的职业道德,更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良心所在。”可见,读通课文多么重要。
  (二)理清课文脉络
  学习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首要任务,也是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一般叙事性文章的写作思路为: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空间或地点的转换顺序,以及插叙、倒叙,补叙。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课文,理解才能透彻。正如孙双金老师所说:“长文把思路理清楚了,文章的线索就体现出来了,脉络就清楚了,学生心中就了然了。”
  二、细读,体悟语言意蕴
  语文课姓语,语文教学应该以语言为基本。细读文本,就是赏析、体味语言,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语言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和用心,读出文中的美点妙处,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
  (一)找准切入点
  任何一篇文章总有一两个“要隘”,找准它们,把它们作为理解全文的突破口,不仅能使教学内容紧凑,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达到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那么如何找准突破口,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呢?
  1.关注“题眼”。题目中的能挈领全题的一个关键字、词,一般称为“题眼”。 “题眼”不仅提挈全题,而且往往能成为统领全文的契机。因而,抓题眼来品读不失上策。
  2.关注“文眼”。有的课文中某一个关键词是能引领全文、沟通文脉的,便称这个关键词为“文眼”。显然,抓住“文眼”,就是抓住了“牛鼻子”。
  3.关注“标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题目本身就很特别,用上了引号,且引号里的内容是两句非常矛盾的极端的断言。引导学生读题就不难明白这是引用人物的语言,两句话中包含着如山的父爱和如水的母爱。
  4.关注“矛盾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写道:“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神经失常。”你们认为他失常吗?学生们通过细读课文,找取文章的句子,阐明了自己的想法,教学效果非常好。
  当然,切入口的找取还有许多的方法,只要教师准确地解读文本,以学生的视角,审视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准确的切入点一定能为有效教学助一臂之力。
  (二)探究文本秘妙
  有些语言现象,特别是名家名篇,作者的炼字造句可谓匠心独运,对这样的语言现象,应引导孩子品词析句,甚至咬文嚼字“嚼”出语言背后的情味、意味、韵味,“嚼”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通过“咀嚼”语言,引领孩子走进文本的内核,享受深层的人文陶冶与情感震撼。
  1.体味精妙用词。细细品读、反复琢磨,体味隐含在文本中深刻意蕴的词语。窦桂梅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一句:“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读出这样的意味:一个“冷”字,而且还“冷极了”,表达出冷的程度;天下着雪,更冷;还有冬天的黑夜,又是一个冷。三个冷,放在一起,层层推进。而且这是个大年夜,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所有这些加在一起,该是个多么的冷呀!经过细读品味,学生仿佛看到了那雪花纷飞、寒风刺骨的场面。读出了这样一层意味,后文中提到的小女孩光着着头、赤着脚就更能唤起学生的同情怜悯。可见每一个精妙用词后面,都有一份深长的意味。
  2.品悟言语形式。教师通过对遣词造句的品悟、朗读节奏的把握、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学生明白: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有着独具匠心的秘秒。如《猴王出世》,写的是活泼跳跃的石猴,用的语言又那么短促,有节奏,正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一只顽皮可爱、活灵活现的石猴,内容与语言高度的融合,这就是经典。教师引领学生不仅对课文中语言文字所表达意思的关注,而且进一步关注语言文字表达形式所传递出来的那种节奏,那种韵味,这样的课堂沾满了语文味。
  3.关照语文知识。如《凡卡》一文的教学 “亲爱的爷爷”在信中出现了4次,又反反复复地出现“带我离开这儿吧”。“反复”这一事关言语知识的提取和落实在此处演绎地淋漓尽致。教师在教学时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这叫“反复”,而是采用类似“欲扬先抑、抑后再扬”的比较方式,在矛盾中发现“反复”这一语识。
  阅读教学中的“读”与做其他事物一样,都是由读通文章、疏通脉络开始,进而多读多思。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让学生在读与思的反复推敲中深入领悟文章内涵,品味语言精妙,欣赏别具一格的表达,习得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读”领风骚,彰显语文本色!
  【参考文献】
  [1]周一贯.“不通则通”:阅读教学先要把课文读通.小学语文教学
  [2]王日福.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三个关键.新课程
其他文献
比之新书,我更青睐于旧书,那被我堆放在书架底层的旧书,边角上已有了折皱了,甚至可能挨上了一些油渍。旧书中有我的思索,我的快乐,我的悲伤。我喜欢阅读时在文中勾出自己喜欢
最近的研究进一步论证了对癌症病人实施心理干预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经过干预的病人,应激失调降低,与癌症有关的疼痛减轻,与化疗有关的预期性恶性和呕吐减少,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得
<正> 肺结核大咯血是肺科常见急症,单纯用药物治疗有时效果不理想,仍可有少数病人咯血不止,危及病人生命。尤其是在使用多种止血措施(其中包括使用脑垂体后叶素及止血三联针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医务人员做好自身防护不但可以防止自身感染 SARS病毒,而且还可增强社会公众的信心,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了游园活动。  下午12点半,游园活动开始了。首先我去玩自己班的掌上明珠,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把乒乓球放在乒乓球拍上,绕着桌子转一圈就算赢,如果中途乒乓球掉了就算输,一开始我觉得很难,可是我后面那位同学说:“这么简单,我边拍边走都行。”不知不觉已经到我了,我居然通过了,原来这么简单。  我又去了二(1)班,吹蜡烛这么简单的事怎么可能难倒我!但是二(1)班的蜡烛可是与众不同的。因为他
【摘 要】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在如今,诗与画的融合不仅是文人墨客的专属,它还可以走进我们儿童的课堂。如何让孩子们感受诗的情、表达画的意,成为了诗画融合实际教学的重点。让儿童感受文字、书法、诗歌与绘画同源,诗与画的融合不仅让文学与艺术学科之间产生优雅的碰撞,更能彰显儿童质朴纯粹的艺术表现能力。  【关键词】 诗画融合;诗情画意;诗画同源  诗情画意是传统中国画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中国古代的文人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1996年11月~2003年8月,施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LRP)258例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的发生情
<正>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病人均为女性,年龄最小17岁,最大34岁.临床主要表现在耳垂穿孔术后3~4d开始耳垂疼痛、红肿、耳孔渗液、化脓,更严重者为耳钉卡扣嵌入耳孔皮肤内.2 治
【正】我的家乡有一座铁峰山。听爷爷说,以前的铁峰山可是一枝独秀啊!满山尽是苍翠欲滴的树木,争奇斗艳的花儿,简直成了花的世界,树的海洋。不仅这样,山上还有好多景观呢!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