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汪活水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tim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读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说话、作文的能力,能够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
  
  以读为本,积淀语感
  首先要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你最喜欢哪一段?”、“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读一读”、“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后谈谈感受”等这些语言已成为当今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文本到人本的提升,是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对学生个体的高度关注。 其次要体现读的层次,不在同一平面上推进,要层层加深,层层提高。通过小组合作把活动、表演与品词析句、揣摩表达等方法结合起来。活动表演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活跃课堂气氛,但这种活动应扎根于课文的语言文字,为更深入地理解、品味语言文字服务。
  
  以读悟情,以情促思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如《九色鹿》,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指导学生重点朗读调达被救后,又是“叩头感激”,又是“郑重起誓”,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认识调达后来的背信弃义、见利忘义是多么可耻。学生思考时,自然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分辨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
  
  创设情境,释放精彩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原动力。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精心创设情境,唤醒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学生就会被情境所感染,被内容所陶醉,产生丰富的想象,“披文以入情,循路而入境”。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教师用绘声绘色的朗读,使学生入境入情,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时信息的传递与接受已变成一种享受。愉悦的审美满足,高昂的学习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贯穿于课堂,甚至会辐射到课外。
  学生学会阅读,也就掌握了锻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法。阅读,的确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汪活水。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城西镇店子小学
其他文献
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取得了更佳的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多媒体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遵循的原则,探讨了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效果的方法
  目前由于大米的生产工艺已经基本定型,国外一些技术力量雄厚的公司开始把工艺和产品的研究重点向安全、绿色、休闲和稻米的综合利用方面发展,使稻米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极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但只有当文化知识进入了言语交际且影响交际顺利进行时,才是语言教学意义上的文化因素。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语言
雌马酚是大豆异黄酮重要的代谢产物。体外和动物实验研究均表明,雌马酚具有比其前体异黄酮大豆黄素更高的生物活性。人群干预研究表明,仅有30%-50%的个体能在其肠道微生物菌群作用
1 引言a硫辛酸(alipoicacid,LA)是丙酮酸脱氢酶的辅助因子,它在丙酮酸转变为乙酰辅酶A、生成FADH,参与三羧酸循环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物质[1]。它是代谢性的抗氧化剂,在生物体内a硫辛酸(氧化型)可以转变
以实验室保存的枯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诱变的方法,以获取可高效发酵生产淀粉酶的突变株。通过筛选及连续传代实验,确定了一株突变性状能稳定遗传的突变株,其淀粉酶产量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行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此音而乐(1e)之,及于戚羽,谓之乐(yue),”。意即:大概艺术的起源是由于人的情感而产生的,人的情感发生变化是因为事物的变化。人受到外界事物的变化而产生了情感,形成了“声”,声互相应和,产生有变化有规律的声就是“音”。把“音”按照一定的结构关系进行演奏,加上舞蹈就叫做“乐”。“乐”的根源是:人心感于物也。
全球化在带来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的同时,社会转型会出现“失范”现象。新的规范建立要求生命法也参与努力。生命法从诞生那天起,就承担着捍卫和发扬人文精神,规范和支持高新
采用疗效较好的中药复方浸膏5-Fu(5-氟尿嘧啶)复合,运用高分子材料,以相分离的手段制成粒度、含药量、含磁量一定的磁性微球制剂,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它可在体外磁场的定向引导下,浓
现代人类生活在“广告的时代”,随着广告在现代社会中所发挥的文化影响力日益提高和女性意识的日渐崛起,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问题研究已经成为研究媒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  研究背景早在1992年,中国女新闻工作者发现,在日益崛起的广告业中,女性形象越来越多地被利用。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高度重视媒体在消除性别歧视和推进妇女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妇女与媒体”列为“战略目标和行动”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