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级的拍马术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song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是个牛人,活了将近90岁,在位60年,说好了无论如何都不能超过祖父康熙,但退为太上皇之后,依然把持朝政,实际等于做了63年的皇帝,在年头上,做成了清朝第一帝。
  乾隆的自我感觉,是十全老人,其实,他是想做“十全圣人”,说是“十全神人”也不错。反正他是文武全才,什么都会,什么都行。打仗,有十全武功,天下无敌。弄文,则有御制诗一屋子,还亲自解经,于历史也多有见解。打仗原本是满人的看家本事,汉人士大夫想争,也没辙。但阐释儒家经典,吟诗作赋,本是孔门弟子的本分,此时也被公然攘夺。所以,至于修齐治平什么的,就免谈了。乾隆皇帝说了,这都是皇帝的事业,干你们什么事?
  隋炀帝杨广有文才,很自负地说,就是跟士大夫比文学,他也该做皇帝。其实,乾隆也有这样的自负,觉得自己不仅文章做得好,而且深明义理,儒学的道理,就是比士大夫们明白。


  康熙谈诗说文,有所遗漏,左右的文学侍从还可以提个醒,而到了乾隆这里,皇帝已经不能有错了。作为一个狄夷出身的满人皇帝,在文的方面如此自负,无非是展示自己在文化上的正统地位。通过屡兴大狱以及平时的挑三拣四,彻底压倒汉人士大夫,逼着他们拍马,拍久了,士大夫在精神上主动阉割,而皇帝也飘飘然起来,觉得自己就是天下第一。文字狱是硬的一手,软的一手,就是皇帝亲自出面,带领群臣向文化进军。只是,在进军途中,众多汉人士大夫要围绕着皇帝行进。跟众多的太监,拿着手炉和夜壶随时伺候一样。
  大家都知道,乾隆晚年的宠臣是和珅。没有任何一个臣子,能像和珅那样得到乾隆的宠信,两人关系之密切,不像君臣,倒像腻友。为了证实他们关系的非同寻常,乾隆还把女儿嫁给了和珅的儿子。无疑,和珅有一套得宠之术以及固宠之道。他懂藏语,对于藏传佛教的密宗法术颇有研究,不是喇嘛的他,可以跟乾隆一道,在密室里修行密宗大法。这样的事,显然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因為,乾隆不是蒙古大汗,他还要做天下人的皇帝,这个天下,在理论上必须遵从儒家的道理。
  得宠的和珅,几乎可以为所欲为,但是,唯有在文化领域,他进不去,乾隆也不让他进去。和珅虽说有点杂学,但毕竟不是文人出身,说到讲经论道、谈文说诗,他根本伺候不了。要玩这个,还得找那些汉人士大夫。所以,像纪昀、王杰、刘墉和朱珪这样科门高第、文章高手,一样能得到乾隆的宠信。
  说起来,这些文人学士跟乾隆的关系,远不如和珅跟乾隆那么亲密,但是,他们的作用,却是和珅所无法取代的。正因为如此,这些人的日子都很好过,一次次地被外放学差,收揽一大堆官场的门生,光是门生的孝敬,就吃不完、用不完。当然,这些人跟和珅也相当客气,彼此相安无事。小说、电视中老是跟和大人对着干的刘墉、纪晓岚,其实跟和珅一点过节也没有,别说斗争了,斗嘴都罕见。
  历代的文学之臣,实际上都是皇帝的帮闲,如果皇帝霸道一点,帮闲清客,就会化为弄臣。传说中刘墉和纪晓岚风趣油滑,如果都属实的话,说明他们已经接近汉武帝身边的东方朔,插科打诨的本事炉火纯青。乾隆周围的这些上行走们,个个都有讲经说道、谈文论诗的本领,而且每每都把皇帝说得心花怒放。顺便,也帮皇帝做好文化钳制的功课,比如纪昀领着一帮人,编出了《四库全书》,把所有碍眼的古书以及古书里的关碍文字,一扫而空。而后来成为嘉庆皇帝老师的朱珪,更是有心计。外放做地方大员,政务不理,成天给皇帝编书。皇帝说经,则编《御制说经文》;皇帝讲史,则编《御制论史古文》;皇帝写诗,则编《御制纪实诗》《御制几余诗》。每套书编好了,都写上长长的跋,马屁拍足、拍够。比如,他说皇帝讲经,“刊千古相承之误,宣群经未传之蕴,断千秋未定之案,开诸儒未解之惑。”伟哉,壮哉,四个伟大。这样的马屁,拍谁,谁不舒服呢?
  这样贴切的马屁,和珅有一万个脑袋也想不出。所以,只好让这些文人一头。此后,和珅遗臭万年,而这些文人,虽然说不上流芳百世,却也都有个好名声。连后来拍电视剧的,都给他们脸上贴金。其实,这些人跟和珅比,又能强到哪儿去?
  责编:马京京
其他文献
我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可中国究竟有多少种动植物、微生物呢?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刚刚发布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0版》给出了最新答案:122280种,包括54359个动物物种,37793个植物物种,12506个真菌物种以及细菌、病毒等物种。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0版》是国内最权威的生物物种编目资料。刚刚公布的2020版名录比上一版足足增加了近1.6万个物种,是新增物种最多的一次。这份名
期刊
“观其大略”读书法——诸葛亮  三国时期诸葛亮一直以“足智多谋”而闻名,他不仅好学,而且善学,也正是因为他精通读书之道,才成就了他一代贤相的名号。  诸葛亮读书,是泛泛大概,撷取精华,掌握实质;从未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而是正常作息,“美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  在学校,很多看似调皮、不学习的孩子,成绩反而比那些刻苦努力、趴在课桌上整日学习的孩子成绩好。智商其实都差不多,只是“聪明的孩子”更早掌握了
期刊
壹  草根出身的欧阳修,凭借韩柳之后第一人的文笔,在遍地学霸的科场中杀开一条血路,于天圣八年进士及第,实现阶级跃升。这位日后的文坛宗师之所以没中状元,有多种解释。按时任主考官的晏殊的说法,欧阳修锋芒过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虽然没中状元,欧阳修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宋仁宗天圣九年,二十五岁的他被朝廷授予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来到洛阳后,他和自己的顶头上司兼文学界老前辈钱
期刊
如同悟、空、释、净、戒等字,豁,我以为它也应该是佛教里一个人需要修炼心性之字。如获得了这种修养的成就,在纷繁的世事当中就能所向无敌、清净自在,不被一切境界所迷惑,而且能够转化一切,那就是大彻大悟,功德圆满。  一直以来,我始终不明白,形容一个人的大度、开通,乃至通达、免除、摈弃、舍却的“豁”,为什么是由“害”和“谷”组成?最近,在读《字行天下》这本书时,让我对“豁”字的意思有了更深的理解。  “豁
期刊
当初,根据我的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芈月传》播出时,我遇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会想到去写这些人物呢?距离我们有几千年的人物,你怎么能写出她的时代感、可信度呢?这次,我的网络长篇小说《燕云台》获得“2019年中国好书”,同样的问题又被问起。  其实,我在写历史题材小说时,会提前几年进行资料搜集和分析,范围不局限于当时的人和事。如果只为一个主角去寻找资料的话,就很容易把所有的事情、所有的好
期刊
昨天,南京的天气出奇的好。连续多日的骤雨似乎把世界彻底磨洗干净,天立体极了,也通透极了。粼粼的湖面,淡淡的远山,天光云影错落有致。这情景,自然想起朱熹那首读书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诗让我忽有所动:读书是什么?  读书是一种打开。书能打开一个世界,如诗中方塘上空的天光云影。因身体、时空等的物理局限,书往往给我们开启一个超出经验范围的世界。但是,
期刊
“杨明见是我的帮扶户,前两天给我打电话,问到了新书没有,我想找几本农技方面的书给他送去。另外还想找几本红色历史书籍送给他的孙子看看。”李玉华是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救师口村的一名村干部,她从村农家书屋挑选了《精准扶贫——农业科技扶贫读本》《少年毛泽东》等书籍,在办理借书登记之后,骑车送到同村村民杨明见家中。  看到李玉华和她带来的书籍,杨明见十分高兴。由于身患类风湿多年,安静地看书是杨明见日
期刊
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小说作品的合称,这早已是一个人人皆知的文学常识。但是如果要问,“四大名著”之称是谁从何时叫起的,恐怕就没有人能回答上来了。  一  从理论上说,“四大名著”之称再早都不会超过300年,原因很简单,其中的《红楼梦》乾隆年间才面世,到现在也就200多年。此前有四大奇书、六才子书、十才子书等称呼,但从来没有四大名著之说。
期刊
你是不是总感到心绪混乱,浮躁不安?每天为了生活而忙碌,但是理想和抱负一点点被生活所磨灭。抱负无法实现,被迫离开家里,逐渐地,仿佛失去了生活的方向。  那要怎么办?那就去把关于人生的种种困惑问个清清楚楚!  但丁,不认命,也在人间待不住,想要去往扑朔迷离的地狱、天堂走一趟,寻找人类的“道”。  跟着但丁走一遭地狱天堂,也许会忽然悟到许多不曾思考过的东西,内心也逐渐平静下来。如果你处在转折、犹豫、迷茫
期刊
宋朝词人贺铸写的《青玉案》一词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用三种景物比喻愁思多,极为著称。因此,贺铸得了一个典雅的绰号:“贺梅子”。  词人张炎写的《解连环》一词中,有“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人们都称张炎为“张孤雁”。另外,张炎写有《南浦》一词来歌咏春水,其中有“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的句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