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用全民阅读助推全面脱贫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q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明见是我的帮扶户,前两天给我打电话,问到了新书没有,我想找几本农技方面的书给他送去。另外还想找几本红色历史书籍送给他的孙子看看。”李玉华是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救师口村的一名村干部,她从村农家书屋挑选了《精准扶贫——农业科技扶贫读本》《少年毛泽东》等书籍,在办理借书登记之后,骑车送到同村村民杨明见家中。
  看到李玉华和她带来的书籍,杨明见十分高兴。由于身患类风湿多年,安静地看书是杨明见日常生活中的最大爱好。他说:“村干部能帮我送书到家里来,确实非常感谢。经常看看书,我的心情也蛮好。”
  在长阳,像李玉华这样为贫困户提供入户送书服务的村干部还有许多。这缘于该县正在开展的“全民阅读助力脱贫攻坚”行动。
  利用遍布全县的农家书屋,变被动的借阅为主动的送阅,一方面以文化扶贫助推脱贫攻坚,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提高了书屋利用率。长阳县已于2019年脱贫摘帽,该县坚持摘帽不摘政策、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要求帮扶人在对贫困户进行产业、经济帮扶之外,加大精神文化帮扶,继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具体而言,各村两委班子和党员要“带头读”,结合每月一次的“支部主题党日”等活动,带头借阅農家书屋的图书,学最新的理念和知识,并进行交流分享。与此同时,驻村第一书记、贫困户结对帮扶人要“带着读”,在进村落实“1+5+N”脱贫帮扶任务时,从村农家书屋为有阅读能力的贫困户借阅一本书籍,包括有关产业发展方面种植、养殖类图书以及有关正能量鼓舞志气类图书,让贫困户加强学习,以达到提升技能、鼓舞志气的目的。
  据了解,自今年5月起,长阳县多地为贫困户送书上门,打通文化扶贫“最后一公里”。如资丘镇20个村(居)的村干部在开展入户走访活动中,为爱学习的老党员、村民代表、贫困户量身选书,将理论读物、科技书籍、少儿读物等送往群众家中,让农家书屋“动起来”,让群众脑袋“富起来”。目前,已送达各类图书1200余册。鸭子口乡静安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向春艳说,帮扶人入户开展“全民阅读助力精准扶贫”行动,把农家书屋里的产业技术、家风家教类书籍有针对性地送到有阅读能力的贫困户家中,很受村民欢迎。
  读书的效果很少立竿见影,常常是在潜移默化中起作用。如果有一本书对一个家庭里的一个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这个人、这个家庭而言,就是一辈子的益事。下一步,该县还将继续依托帮扶人对贫困户的读书需求进行摸底,对全县160个农家书屋的图书进行更新,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用全民阅读为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文化支撑。
  (源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责编:王晓静何建娇
其他文献
作家李洱,喜欢种菜。在他河北的农家小院里,种着南瓜、苹果、桃子、油桃、山楂……谈起种的菜,他来了精神,跟我们拿手比划着:“你们知道么,黄瓜三天就能长这么大。”  在李洱看来,很多人每天待在家里,让写作成为最重要的生活,其实“有点不真实”。  这些年,他从专职作家,到调入中国现代文学馆成为“半职作家”,虽然行政事务繁多,写作时间往往只能被壓缩到晚上10点到凌晨1点半,但他还是觉得,对写作者来说,没有
期刊
北窗高卧,开轩纳凉,静听垂柳戏荷风。想来,这样长寂闲适的夜晚实在难得,需得寻本书来消遣。这书大概应是本闲书,才配得上此刻的怡然惬意吧。碰巧,这样的书我枕边便有一摞,随手将其摊在床上,细享“半床明月半床书”的乐趣。  长夜溽热,以书消暑,确可使人吸纳清凉。轻轻地翻开一本诗集,“密树月笼影,疏篱水隔声”,这样的诗句既意境清幽又能给人以凉爽,使人虽居于室内,却有“纳凉高树下”的独特体验。再读到“阴阴夏木
期刊
生命发轫于南国  1924年2月3日,一粒生命的种子,像一颗小行星,砸在了无锡县前洲镇冯港。这个地方属于苏南,别名江东、江左,亦泛称江南。  冯其庸生于梁溪之畔,太湖之滨,从骨子里带来了慧。有道是“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冯其庸出身贫寒,少时屡因缴不起学费而辍学,难为他小小年纪懂得自修,失学而不失志。如是,断断续续念到初中毕业,考进无锡工专,学习纺织印染,所学非所爱,课内课外,独钟情于绘画和诗词。
期刊
哲学不乏反对者。对于他们的反对之声,人们最好还是听一听,特别是当他们劝告德国人的病态头脑远离形而上学,劝告他们像歌德那样通过自然得以净化、像理查德·瓦格纳那样通过音乐得以康复的时候。民族的医生拒绝哲学。  所以,谁想为哲学做辩护,谁就必须表明健康的民族为什么需要哲学并且已经运用了哲学。如果他能够表明这一点,也许病人自身会获得这样一种富有成效的见识:为什么恰恰对他们来说哲学是有害的。  诚然,有很好
期刊
我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可中国究竟有多少种动植物、微生物呢?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刚刚发布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0版》给出了最新答案:122280种,包括54359个动物物种,37793个植物物种,12506个真菌物种以及细菌、病毒等物种。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0版》是国内最权威的生物物种编目资料。刚刚公布的2020版名录比上一版足足增加了近1.6万个物种,是新增物种最多的一次。这份名
期刊
“观其大略”读书法——诸葛亮  三国时期诸葛亮一直以“足智多谋”而闻名,他不仅好学,而且善学,也正是因为他精通读书之道,才成就了他一代贤相的名号。  诸葛亮读书,是泛泛大概,撷取精华,掌握实质;从未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而是正常作息,“美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  在学校,很多看似调皮、不学习的孩子,成绩反而比那些刻苦努力、趴在课桌上整日学习的孩子成绩好。智商其实都差不多,只是“聪明的孩子”更早掌握了
期刊
壹  草根出身的欧阳修,凭借韩柳之后第一人的文笔,在遍地学霸的科场中杀开一条血路,于天圣八年进士及第,实现阶级跃升。这位日后的文坛宗师之所以没中状元,有多种解释。按时任主考官的晏殊的说法,欧阳修锋芒过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虽然没中状元,欧阳修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宋仁宗天圣九年,二十五岁的他被朝廷授予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来到洛阳后,他和自己的顶头上司兼文学界老前辈钱
期刊
如同悟、空、释、净、戒等字,豁,我以为它也应该是佛教里一个人需要修炼心性之字。如获得了这种修养的成就,在纷繁的世事当中就能所向无敌、清净自在,不被一切境界所迷惑,而且能够转化一切,那就是大彻大悟,功德圆满。  一直以来,我始终不明白,形容一个人的大度、开通,乃至通达、免除、摈弃、舍却的“豁”,为什么是由“害”和“谷”组成?最近,在读《字行天下》这本书时,让我对“豁”字的意思有了更深的理解。  “豁
期刊
当初,根据我的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芈月传》播出时,我遇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会想到去写这些人物呢?距离我们有几千年的人物,你怎么能写出她的时代感、可信度呢?这次,我的网络长篇小说《燕云台》获得“2019年中国好书”,同样的问题又被问起。  其实,我在写历史题材小说时,会提前几年进行资料搜集和分析,范围不局限于当时的人和事。如果只为一个主角去寻找资料的话,就很容易把所有的事情、所有的好
期刊
昨天,南京的天气出奇的好。连续多日的骤雨似乎把世界彻底磨洗干净,天立体极了,也通透极了。粼粼的湖面,淡淡的远山,天光云影错落有致。这情景,自然想起朱熹那首读书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诗让我忽有所动:读书是什么?  读书是一种打开。书能打开一个世界,如诗中方塘上空的天光云影。因身体、时空等的物理局限,书往往给我们开启一个超出经验范围的世界。但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