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班英语教学的几点探索与实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教育厅“五严”新政的实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在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紧的情况下提高高中毕业班的英语教学效率,成了英语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我就如何提高高中毕业班学生的英语成绩及能力,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精讲多练上下功夫
  
  往往有些教师认为,少讲、略讲就是精讲。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所谓“精讲”,也就是要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精当、严密、透彻的讲解。精讲就其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而言,是一个内容、质量方面的慨念,而不完全是一个时间、数量方面的概念。比如:but,besides,except这三个常用词汇在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如果教师就题讲题,学生对它们的用法就会一知半解。因此,在复习高一教材时,我就对这三个词在中学阶段要求掌握的用法作了总结性的归纳,让学生对它们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外,在精讲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加强练习,强化巩固,将所讲过的内容逐一落实到“练”字上,使学生真正能理解、会运用,变知识为能力。教师在复习上要通过巧妙设置练习题,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例如,我在复习由why引导的定语从句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关系副词why的印象,设置了这样几个例句:
  1.The reason?摇?摇?摇?摇she didn’t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 was that she was ill.
  2.The reason?摇?摇?摇?摇she didn’t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 was,that she was ill.
  3.She didn’t tell me the reason?摇?摇?摇?摇might explain her absence.
  4.The reason?摇?摇?摇?摇she gave was unbelievable.
  5.She didn’t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 for the reason?摇?摇?摇?摇she was ill.
  然后给出下面五个答案让学生分别填入句中。
  A.thatB.which/thatC.why D.for whichE.which/that/
  学生经过仔细思考后,把C填入第一句中,引导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reason,关系副词why在定语从句中作状语。
  把D填入第二句中,for which引导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reason时,其作用相当于why。介词for的使用是先行词reason的要求。
  把B填入第三句,关系代词which或that在句中引导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reason。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不能省略,亦不能用关系副词why取代。
  把E填入第四句,先行词reason在该句中与修饰它的定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gave是动宾关系,故可有E项所表示的三种情况。
  最后把A填入第五句,that引导的从句说明了reason的内容,是一个同位语从句。that在同位语从句中不作成分,不可省略,亦不能用which替代。
  通过以上五个句子的练习,学生不仅了解、掌握了关系副词why在定语从句中的性质,而且对reason一词后接从句的各种情况进行了总结。
  
  二、狠抓词汇、句型的复习与巩固,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
  
  高中三年,六册教材,内容浩繁,要在高三短短的几个月中系统复习,该如何下手呢?过去我们习惯于用语法作为主线,贯穿所学的内容,再按课次逐课提取语言点给学生讲解。这不失为一种复习方法,但复习的内容像“走马灯”,丰富的语言材料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基础知识得不到系统升华,更缺乏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打破旧的模式,扭转被动局面,惟有寻找新的突破口。我认为,教师可以以词为中心,由词—短语—句型—短文逐层扩展。通过纵横交错,编织出知识的辐射网络,从而完成中学阶段所学内容的基本覆盖。那么,平时究竟怎么来做呢?
  1.研究教材,通盘考虑。比如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动词:suggest,consider,need,prefer等,把这些词的有关短语、句型、习惯用法罗列出来,编成词条和句子。以suggest为例,它可以表示“建议”,也可以表示“暗示”或“表明”。作“建议”讲时,有“建议做某事……suggest doing sth.”;也可跟宾语从句,从句中用虚拟语气,即“suggest that sb.(Should)do sth.”;作“暗示、表明”讲时则用陈述语气。另外,从suggest还可联想到宾语从句中同样用虚拟语气的相关动词,如:require,demand,advise,order,insist等。
  2.把有相同用法的词语加以归纳,形成知识链。如课本中有许多带有介词的动词词组,后面常接名词或动词-ing,它们是:pay attention to,devote...to,be used to,lead to,look forward tn,get down to,stick to,object to等。再比如,课本中出现的既可作实义动词又可作连系动词的词有:remain,get,become,seem,look,sound,smell,taste等。
  3.归纳近义词、同义词,增强语言运用的能力。比如,在复习except(除了)一词时,可联系but,besides,except for,except that,but for等词语的词义及用法。
  4.以点击面,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如复习break的用法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联想关于break的重点词组。如:break in,break into,break up,break down,break off,break away from等。
  除采用以上的方法外,我平时还要求学生多读多背,包括课文段落的背诵、默写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及书写的流利性。
  
  三、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1.预习方法的指导。在每章节学习之前,教师可印发设有问题或其他预习内容的讲义,让学生研读课文,初步了解将要学的基本内容,记录预习中碰到的疑难词组、句型等问题。在经过预习之后,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可从被动求知转变为主动求知,学习起来会轻松很多。这样的预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勤动脑思考学习问题的良好习惯,提升良好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所谓“听课”,并不全等于在课堂上守纪律、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而是能使学生的一切感官全部充分地调动起来,眼、耳、口、手并用地听课,在听课中善于发现问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时为了检测学生听课注意力是否集中,教师也可故意犯个错误,看看学生是否注意到,同时也可调节一下课堂气氛。
  3.复习方法的指导。英语学习要战胜“遗忘”,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复习。我一般要求学生做到每天花一刻钟的时间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复习一遍;到周末的时候,利用下午自修课的时间把一周内的学习内容再复习一遍,等下周的时候,再把上周内容复习一下,如此类推,像滚雪球一样,知识就会越积越多。而且通过反复记忆,内容也会记得越来越牢。
  4.解题方法的指导。以完型和阅读为例,完型填空一直是令学生颇感头疼的项目。因为学生的知识面较窄,看问题也不如教师站得高看得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重对学生进行答题方法的指导,比如分析句子结构等,以免学生碰到结构复杂的句子时束手无策。做题时,我一般要求学生“分三步走”:一是在答题之前把文章从头至尾看一遍,捕捉文章所给信息,初步掌握文章大意;二是看第二遍,就是题目所给选项答题;三是做完后,把自己所选答案填入空格内再重读一遍,看是否有不符合文章大意的地方。若文章是故事性的或夹叙夹议型的,这样做后便能比较顺利地抓住大意,做好选项;若文章是科技文或说明文,则在看完后便能利用上下文联系、对比、排比等推测填词,保证正确率。比看一格后做一格直接答题的效果要好得多。另外,在试卷批好发下来之后,学生可把他原来已做对的词正式填入空格,留着答错的空格,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教师讲解时跟得上教师的思路,也可把答错的题目听得更清,记得更牢。
  对于阅读理解,我平时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比如新闻题材的文章,指导学生要注意文章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因为该段或该句往往是文章的中心段落或中心句,如遇有文章大意或标题的题目,则要多分析开头的一段或一句;另外,做题前,先要读懂题目(即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阅读文章。过程中,如遇有牵涉到文章所出题目的文字,用记号标出,等阅读全文后,再仔细研究做记号的地方。如遇有文字推测词义的题目,则提醒学生注意该文字出现的句子及前后文。另外,在讲解到比较难的文章时,更重要的则是分析句子结构,疏通文字,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
  总之,高三英语教学需要教师更新观念,理清思路,科学安排,周密计划,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运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技术研究了由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材料构成的汽车用空气弹簧的非线性特性,分析了几个设计参数在空气弹簧设计中的影响.
该文根据空气和水的特点,以其混合物为工质,利用汽车发动机排气的高温能量作为空调系统的动力源,进行了新型制冷循环系统的研究,理论研究结果是令人鼓舞的,制冷系数在2~3之间,勿需消
词汇的记忆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基础,必备的词汇量是提高英语能力的前提。然而词汇的数量和形式之多令学习者记起来煞费苦心。学习时间已经足够长了,但效果却很一般。笔者从实践着手,探索如何帮助学生突破英语词汇难关。    一、一词多义记忆法    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的失误在于学生见了就记,而且大都只记单词的一个意思,忽视了各意思之间的联系,用记忆代替思考,用背诵代替鲜明的感知和现象本质的揭示,从而使英语学习负
由大气污染物浓度之统计机率分布,可用来判断污染物超出空气品质标准(air quality standard)上限的频率,进而作为订定空气品质标准或排放标准之参考.故本研究主要利用三种理
所谓的小组活动即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个体努力及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完成指派的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小组取得成功,个人才能成功。小组活动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不以教师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另外,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一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实现师生之间、生
语言学习离不开环境,英语教学成效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英语学习环境。环境可指课堂教学的小环境和使用目的语的社会大环境,而我们目前的教学只注重了课堂教学这一方面,却未把自然习得纳入到整个教学体系中去,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全部发挥出来。如果学生只在课堂上接触英语,时间(40—45分钟)是很有限的,仅依靠课堂教学很难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既要大胆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又要重视教育
教育家Ryan于1960年所作的观察研究表明与课堂有效教学相关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即教师必须做到:满腔热情,平易近人,而不是无情冷淡,目中无人;严密组织,系统认真,而不是毫无准备,漫不经心;启发诱导,想象丰富,而不是单调无味,例行公事。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课堂内有效教学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教学态度、学术水平、个人风格、性别年龄及接受教育训练等方面。这种研究被一些教育机构武断地用来评定教学,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