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学习等探究性活动获得数学知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仍然掌握不好,存在着诸多问题,值得反思。
探究式教学中的两个误区
经过调查,一些教师在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时,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有些教师只是为了应付听课、检查或“追时髦”而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并没有认真考虑其本质。这些教师在上课前对探究学习的目标和过程没有做认真的设计,刚一上课时就匆匆地让学生分组讨论了,既不考率教材内容是否有讨论的价值,也不考虑讨论时间是否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小组的合作探究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更有甚者,有时个别学生根本不清楚讨论的内容,在课上利用“讨论”之便聊起天来。如此的探究式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当然没有。这样的课堂虽然显得热热闹闹,却纯粹是一种形式,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与探究,违背了课改的初衷,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另一方面,误释“探究”的涵义,曲解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探究式教学重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探究既是学习数学的方式,又是学习数学的目标。但是,有的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有着一种畏惧心理,一方面想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又怕学生不会探究。于是,他们就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时,设置解决问题的“路标”,学生遇到问题暂时不会或走弯路时,马上提示;更有的教师为学生包办一切,从学具、参考书到步骤规则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和详尽的说明。与“重视”教师指导作用相反的是,有的教师布置完学习任务、把学生分成小组之后,就袖手旁观了,不再参与学生的活动。他们生怕自己的指导会影响学生们探究的效果,于是任其发展,使学生们的探究活动变得毫无目的性,当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有效地实施探究式教学,必须遵循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讨论,重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教师为指导、学生主动学的课堂氛围。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创设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 探究式教学能够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发展必须依赖于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应该特别活跃。所以,教师要实施探究式教学,必须要有民主的教学观,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探究意识,保持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不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过度的紧张感、 焦虑感和压抑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展现出自己的个性。有了适宜的课堂环境,学生就可以充分发挥和展现出自己的探究意识。
确定合适的探究内容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既不可以撒手不管,也不要包办代替,要适时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他们需要的素材,选择的素材、引用的事例不要照搬书本,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要争取学生的眼、手、脑、口都活动起来。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既可以一个人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学交流。这样,学生之间便于合作与探讨,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他们也就更认真地从事教师安排的活动。
必须明确探究活动的目标,设计好相应的程序 探究课开始前,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制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并向学生讲清开展课堂探究所遵循的程序。这样,可以使学生知道如何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案,避免他们无目标的研究。上课时,教师还要时刻保持灵活的头脑,随时发现新问题,适当引导学生,使他们少走弯路。
适度辅导,注意培养学生的钻研与合作精神 学生自学探究是探究式教学的主题,大部分问题都可以由学生自行解决,但也会有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了。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简要表述各自遇到的难点,要求他们不能重复提同一问题,不能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继续合作探究就可以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辅导时,只需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即可,不要指挥学生的一切活动。另外,要注意利用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的思想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学生合作探究时,教师一定要细致地指导,不断点拨强化。
(作者单位:天津市宝坻区王卜庄高级中学)
探究式教学中的两个误区
经过调查,一些教师在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时,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有些教师只是为了应付听课、检查或“追时髦”而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并没有认真考虑其本质。这些教师在上课前对探究学习的目标和过程没有做认真的设计,刚一上课时就匆匆地让学生分组讨论了,既不考率教材内容是否有讨论的价值,也不考虑讨论时间是否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小组的合作探究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更有甚者,有时个别学生根本不清楚讨论的内容,在课上利用“讨论”之便聊起天来。如此的探究式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当然没有。这样的课堂虽然显得热热闹闹,却纯粹是一种形式,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与探究,违背了课改的初衷,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另一方面,误释“探究”的涵义,曲解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探究式教学重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探究既是学习数学的方式,又是学习数学的目标。但是,有的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有着一种畏惧心理,一方面想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又怕学生不会探究。于是,他们就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时,设置解决问题的“路标”,学生遇到问题暂时不会或走弯路时,马上提示;更有的教师为学生包办一切,从学具、参考书到步骤规则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和详尽的说明。与“重视”教师指导作用相反的是,有的教师布置完学习任务、把学生分成小组之后,就袖手旁观了,不再参与学生的活动。他们生怕自己的指导会影响学生们探究的效果,于是任其发展,使学生们的探究活动变得毫无目的性,当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有效地实施探究式教学,必须遵循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讨论,重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教师为指导、学生主动学的课堂氛围。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创设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 探究式教学能够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发展必须依赖于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应该特别活跃。所以,教师要实施探究式教学,必须要有民主的教学观,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探究意识,保持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不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过度的紧张感、 焦虑感和压抑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展现出自己的个性。有了适宜的课堂环境,学生就可以充分发挥和展现出自己的探究意识。
确定合适的探究内容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既不可以撒手不管,也不要包办代替,要适时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他们需要的素材,选择的素材、引用的事例不要照搬书本,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要争取学生的眼、手、脑、口都活动起来。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既可以一个人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学交流。这样,学生之间便于合作与探讨,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他们也就更认真地从事教师安排的活动。
必须明确探究活动的目标,设计好相应的程序 探究课开始前,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制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并向学生讲清开展课堂探究所遵循的程序。这样,可以使学生知道如何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案,避免他们无目标的研究。上课时,教师还要时刻保持灵活的头脑,随时发现新问题,适当引导学生,使他们少走弯路。
适度辅导,注意培养学生的钻研与合作精神 学生自学探究是探究式教学的主题,大部分问题都可以由学生自行解决,但也会有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了。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简要表述各自遇到的难点,要求他们不能重复提同一问题,不能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继续合作探究就可以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辅导时,只需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即可,不要指挥学生的一切活动。另外,要注意利用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的思想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学生合作探究时,教师一定要细致地指导,不断点拨强化。
(作者单位:天津市宝坻区王卜庄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