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裂灌浆施工工艺在土石坝防渗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来源 :科学之友·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dh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防渗是目前治理水库土石坝加固工程中的重点,其应用相当广泛。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在土石坝防渗加固中的劈裂灌浆技术的施工工艺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土石坝;劈裂灌浆;防渗加固
  中图分类号:TV5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36-0078-02
  
  1劈裂灌浆技术施工工艺
  总体来说,劈裂灌浆技术经济、机理明确、工艺合理、施工简单,在工程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工期长、施工技术理论不完善等,所以需要对其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探析。
  1.1施工准备
  坝体劈裂灌浆是针对有缺陷坝体进行的一种处理措施。因此,施工前应对被灌坝体进行资料搜集,全面掌握有关的技术资料,包括施工期和运行期两个阶段。施工期阶段:摸清坝体的水文地质条件、筑坝土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施工季节、每层铺土厚度、干密度合格率、合龙龙口位置等情况。运行期阶段:自水库蓄水以来历年坝体沉陷、水平位移、测压管水位与库水位的关系、浸润线出逸点高程、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过程、坝体坝基漏水位置及漏量与库水位的变化关系等,当发现有不正常现象时,可进行少量钻探、井探或电测法查明土坝隐患位置。
  在充分调查了解情况后,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根据坝体缺陷的性质、部位、施工技术等方面论证灌浆处理的必要性和灌浆方法的可行性。
  1.2布孔
  劈裂灌浆一般采用坝顶单排布孔,对较高的土坝或隐患较多的土坝,可以采用双排或三排布孔;对于土坝表面已见裂缝和洞穴以及土坝岸坡段应多排梅花型布孔,也可沿裂缝布孔;对于弯曲坝段,应采用梅花形布孔,适当加密孔距。
  1.3浆液选择
  坝体劈裂灌浆对泥浆的一般要求是:可灌性好,稳定性高,析水固结快,形成浆体防渗性能强,变形模量与坝体土相近。泥浆的性能指标一般有密度(1.3~1.6 g/cm3)、黏度(20~100 s)、稳定性(0.05~0.1 g/cm3)、失水量(制浆土料的性质、制浆时黏土颗粒的分散程度、泥浆容重的大小、外加压力、外加剂等)、胶体率(90%以上)和静切力(制浆土料的性质、黏土颗粒分散的程度、泥浆的密度大小、结构性能的强弱、外加剂的性能)等。可以看出,这些指标之间往往是矛盾的,所以,在选择浆液时,应统一考虑泥浆各种性能的相互关系,不能过分强调某一方面,宜通过实验来选择合适的浆液。
  1.4钻孔
  对劈裂灌浆钻孔施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孔位和孔斜满足设计要求,要求孔位偏差≤±3 cm,孔斜不超过1%。孔径大小和钻孔深度要满足设计要求。根据灌浆方法选择合理的孔径,钻孔深度应大于隐患深度2~3 m,或直达坝体覆盖层,若多排布孔且副排孔处无隐患时,副排孔孔深约为相应主排孔孔深的1/3。选用安全而有效的钻孔方法。钻孔究竟是干钻还是泥浆护壁,不能简单规定,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在保证大坝安全的前提下,选用有利于施工和能够保证效果的钻孔方法。一般根据钻孔深度选择钻孔机具。钻孔深度小于25 m时,可用锤击打管机,其设备有三脚架、钻杆、锥形钻头、锤箍和100~200 kg重的穿心吊锤等。钻孔深度超过25 m,可用钻机,常用的钻机型号有XJ100-A型钻机、DPP-100型汽车钻机以及XJ300型钻机。
  1.5灌浆方法
  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灌浆方法,大坝坝体的灌浆方法从“孔口注浆,全孔灌注”的充填式灌浆方法进化到“孔底注浆,全孔灌注”的白氏劈裂法后,在实践中又衍生出了“全孔护壁,孔底注浆”的章氏法和“循环劈裂式充填灌浆”等方法。各类方法都在其适应的坝型和工况下经过了实践的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由长江科学院提出的用于高心墙坝的分段灌浆法,该法针对高薄心墙坝(超过50 m),要求心墙中用干法钻孔,孔深达坝的一半时,下入套管并进行端部阻塞,阻塞长度一般不小于2 m,变换钻孔孔径,用干法继续钻孔至设计要求部位。下灌浆管至距孔底0.5~1.0 m,并用阻浆塞在上段套管中阻浆,防止浆液渗入上段,在确保坝体稳定的前提下,控制起始劈裂点位于坝体底部,提高孔口灌浆压力,保证灌浆效果。完成一次灌浆后,间隙3~5 d,将灌浆管上提1~2 m,进行第二次灌浆。下段经过5~10次复灌循环后,上拨上段套管并留2~3 m的井口管,并在井口管中设置阻浆塞进行上段的灌浆。上段灌浆的孔口压力应进行合理控制,以保证坝体内劈外不劈。灌浆时灌浆管均下到距本段孔底1~2 m处,完成一次灌浆后,间隙3~5 d,将灌浆管上提1~2 m,进行第二浆灌注,分序分段,孔底注浆,控制浆量,少灌多复。此方法能够保障钻孔底次灌浆。经过5~10次复灌循环后可停止本孔的灌浆。灌浆原则是:稀浆开路,浓部有足够的吃浆量,这是全孔灌浆的难点,值得借鉴和推广。
  1.6灌浆质量控制
  (1)对初灌和复灌不起压的钻孔,孔口灌浆压力应尽量小些,一般控制在0.05 MPa以内。灌浆压力因孔而异,钻孔深度越深,控制压力越大。并且随着灌浆次数的增加,坝体密实度的提高,灌浆控制压力也将进一步增大。
  (2)通过单孔控制的深度、距离和浆体密度计算每孔每次平均灌浆量。第一序孔灌浆量占总灌浆量的60%以上,灌浆次数为8~10次,第二、三序孔一般为5~8次。由于坝体质量不均匀,且初灌、复灌吃浆量不同,故不能按平均吃浆量进行控制,初灌可控制最大灌浆量为平均吃浆量的2倍。最小灌浆量则根据压力变化及坝顶冒浆情况而定。
  (3)劈裂灌浆在孔内下3~5 m深的护壁套管,以控制坝顶裂缝的发展和保护孔口。一旦坝顶出现裂缝,其宽度应控制在1~3 cm范围内,长度不超过20 m,每次停灌后24 h内能回弹闭合为宜,不能完全回弹闭合的应做阻浆盖。
  (4)为安全起见,灌浆最好在水库低水位时进行。库水位最好低于坝体主要缺陷部位。在浸润线以下灌浆,应采用较稠泥浆或掺少量速凝剂,每次复灌间隔时间,应视坝体内已灌浆液的固结情况而定,一般浸润线以下不少于10 d,浸润线以上则不少于5 d。
  1.7终灌标准及封孔
  土坝劈裂灌浆的终灌标准,通常以直观上的饱、满、实为度,规定坝顶连续3次冒浆或连续二次超过控制压力、位移和裂缝宽度时,即可认为达到终灌标准,对于只需灌注某一深度范围的坝体,可在注浆管上部设护壁管或阻浆盖,终灌标准可以用单孔总灌浆量和灌浆压力控制。灌浆结束后,将注浆管拔出,注满稠浆,如果浆面下降,可继续灌注稠浆直至浆面升至坝顶不再下降为止。土坝灌浆后,会出现坝顶凹凸不平和表面裂缝的现象,坝顶高程也有所降低,需要在坝顶进行铺土碾压或者夯实整平。
  1.8施工问题的处理
  对病险土石坝采用劈裂灌浆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常会出现裂缝、冒浆、串浆塌坑和隆起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妥善合理地处理。
  1.8.1裂缝
  灌浆中出现的裂缝分为纵向缝和横向缝,一般出现在坝顶处。当坝顶出现纵向缝后,应分析发生的原因,如果是湿陷缝,可以继续灌浆,如果是劈裂缝,应加强观测,当裂缝发展到控制宽度时,应立即停灌,待裂缝基本闭合后再灌浆;当坝顶出现横向裂缝时,应立即停灌检查,如果裂缝深度较浅,可以开挖后用黏土回填夯实接着继续灌浆,如果裂缝较深,可用稠浆灌注裂缝进行封堵;当弯曲段出现裂缝时,应立即停灌,并在坝顶上游坝肩处沿裂缝布孔,按照多孔轮灌的方法灌注稠浆封堵裂缝,待处理好后再加密孔距,减少灌浆压力和每次灌浆量的方法进行轮灌或几孔同时灌注。
  1.8.2冒浆
  坝顶和坝坡冒浆,应立即停灌,挖开冒浆出口,用黏性土料回填夯实,钻孔周围冒浆,可采用压砂处理,再继续灌浆;白蚁洞穴冒浆,应先在冒浆口压砂堵塞洞口,再续灌;水下坝坡或土坝与其他建筑物接触带冒浆,可采用稠浆间歇灌注进行处理。
  1.8.3串浆
  当第一序孔灌浆时发现临近孔串浆,应加强观测和分析,如果确认对坝体安全无影响,灌浆孔和串浆孔可以同时灌注,如不宜同时灌注,可用木塞堵住串浆孔,然后继续灌浆;如果在灌浆后期相邻孔串浆,说明已形成连续的泥墙,可减少每次灌浆量;如果浆液串入测压管或浸润线管,在灌浆结束后再补设测压管或浸润线管。
  2结束语
  以上主要结合相关研究资料及个人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了土石坝防渗加固工程中劈裂灌浆施工工艺的相关要点,为劈裂灌浆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借鉴。但实际工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和选择相关工艺。
  参考文献
  1 陈功民.水利工程中堤坝灌浆防渗加固技术[J].河南科技,2010(10)
  2 姚立军.劈裂灌浆技术在土质堤坝工程中的运用探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9(02)
  
  Splitting Grouting Process’s Application in Earth Dam
  Anti-seepage Consolidation Engineering
  Chen Guowei
  Abstract: The anti-seepage is the key of reinforcement project in treating the reservoir earth dam, which is widely applied. The article,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many years working experience,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plitting grouting technology in the earth dam anti-seepage consolidation for peer reference.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earth dam; splitting grouting; anti-seepage consolidation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临床脊椎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40例脊椎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
摘要:文章从LED的发展方向出发,分析了该技术发展的几个核心问题,进而总结了对超亮度抗静电LED的关键技术,说明先进的封装技术与多种抗静电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LED的寿命。  关键词:LED;核心技术;超高亮度;抗静电  中图分类号:TN3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36-0074-01     1LED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分析  随着LED产业的发展,其核心技术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
目的:对经口咽入路治疗寰枢椎陈旧性脱位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从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方法:针对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术前及术后心理
目的:探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循证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1月于本院进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65例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5例,
话务量是程控电话交换机的一个服务质量指标,话务统计不但能准确反映交换机运行质量,也是维护人员提高接通率、用来指导话务疏通、调整网间中继数量等提高通信质量的一个依据
目的:探讨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手术中的护理配合,总结清晰的护理思路。方法:回顾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23例,在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时,进行规范的护理措施,总结
目的:探讨院前创伤急救护理的风险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院前创伤急救的患者53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急救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及护理策略。方法:对136例可能导致术后谵妄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以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乳腺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2年1~12月入住我院乳腺外科的患者400例作为入选研究的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