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来源 :民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gjtd44qx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正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目前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智慧”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的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为使效果则更为突出。本人在长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摸索,对此教法,有如下深刻体会:
  一 语文教学与音乐联系
  音乐,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听辨力、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而且能促使记性、想象、思维、意志和个性的发展。还能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助于进行思想教育,陶冶高尚情操,培养优良道德品质,进而促进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语文课时,我们可以根据课文,把语文课与音乐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如教学《沁园春·雪》时,我就先让学生欣赏这首豪情满怀的歌曲,体会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然后再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理解,通过字里行间去感知这首词含蕴的丰富感情。在教学六年级11册的《革命烈士诗二曹》时,就让学生欣赏歌曲《红岩》等,《红岩》的歌曲欣赏可以让学生想象和体会出革命烈士就义前那种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又如在教学初中第6册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我首先播放志愿军军歌,通过雄壮激动人心的歌曲欣赏,把学生的情感带到了激烈悲壮的朝鲜战场,很快就把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联起来,这样课文就不难理解了。通过想象和体会,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些英雄人物的心灵美和高尚情操,以此去点燃学生为人类美好理想而献身的火种,充分发挥语文课思想性对学生的熏陶、感染的力量。通过这样联系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书本知识,更可贵的是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二 语文教学与实践体验的联系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开阔学生的视野是重要途径之一。根据课文和作文的需要,让学生直接参加有关的体验活动,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亲身实践,感知事物。如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亲自带领学生跋山涉水,到野外去春游,去寻找春天的足迹,感受万物复苏、春光:邕漫的大自然,感受春天到来的情景。在教学《林海》一文时,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林区去观看,从而加深学生对“林海”的感知。这既是体育中的爬山锻炼,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和感受,理解课文内容也就十分容易了。能够结合体育的课文很多,如《中国石拱桥》、《济南的冬天》、《天气陛下》等。
  三 自主构建体验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促进有效体验的生成
  1.“激趣——引导”式识字体验
  在体验性识字教学中,通过营造故事情境、活化静态汉字、观察汉字形体、丰富奖励手段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感受汉字"四味":趣味、情味、美味、甜味;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引导孩子体验快乐识字;利用学生熟识的语言体验及生活经验来增强识记,丰富识字体验,来促进快乐识字。在多彩的生活中,孩子们学习识字方法,找到展示识字成果的舞台,养成了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2“角色——感悟”式阅读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是否走进文本,读透文字背后的意思、情感和价值观,是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实效的关键所在。在我们体验性阅读活动中,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材的不同特点,设计了不同的角色体验操作方式,从低年级的角色表演、到中年级的角色替换,直至高年级的角色移情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字,走进作者的内心,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体验,加深对文本的解读。从读透文字的意思,到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直至读出文字深处的思想价值,并让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之交流、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3“生活——倾吐”式写作体验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纵观古今中外的大诗人、大作家,无一不有着深厚的生活阅历,对生活有着透彻的理解和感悟。因此,作文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对生活的感性体验上,把题目命到他们的心坎上。在教学中,老师要做的就是帮学生把他们头脑中那些无意识的、零散的生活体验,梳理集中成为写作时所需的一个个“小部件”,从而让每个人都感到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4“活动——拓展”式综合性学习体验
  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实践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只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拓展思维,发展智力。”国家课程标准实验用书新增了“综合性学习”板块,旨以将语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有限的课内学习延伸到广阔的课外活动中,让学生从学习中寻找问题,在生活中探寻答案。在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 语文教学与简笔画的联系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部分是与美术相关联的,尤其是小学阶段许多课文中都有插图,特别是一、二年级的课文更是图文并茂。编者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因为形象的图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而内容具体的文章可以帮助学生看懂形象逼真的图画。通过图画了解客观事物,可以培养阅读能力。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一点为语文教学服务。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常常根据课文的需要,事先收集或自画图片,挂在教室里,用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我在教学小学五年级《跳水》一文时,就把这课内容分解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画面,通过图文结合进行教学,效果就非常好。现在在中学上课,我仍然用这种教学方法。特别是一些古诗,语意概括性很大,更应该将它当作一幅画来鉴赏。比如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四句诗化作画面,学生只要见到一只帆船沿着长江水自西向东顺流而下,越去越远最后消失在天边的情景,理解诗句也就不难了。
  怎样做到图文结合这一点呢?我在讲课时常常按课文叙述的顺序边讲边画,如初三第5册李白的《望天门山》、初一《咏柳赏析》,就采用边念边将事先画好的胶片在幻灯上展示出来的方法。学生通过读诗又看图,很快就背诵、理解和默写全诗了。
  总而言之,把音体美渗透于语文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教学形式生动活泼;而且可 以让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眼看、耳听、鼻闻、手做、口说,五官齐动,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出现的手段,把学生始终组织在勤思考、多说话的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但是,要做這一点,并非容易,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有一定体验感知音乐和简笔画几方面知识的过硬基本功,平时要多进行这几方面能力的基本功练习。
其他文献
以接受美学为理论背景,研究中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文学接受活动中的再创造特质.分析阅读主体的素质,从而增进对于教学主体创造潜质的认识;剖析文学接受的过程,提出改进阅读教学
摘 要 司法调解是“东方经验”,其存在有自身的价值和合理性。但是其“调审合一”模式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自身价值、自身程序和自身角色上的冲突是根本原因。纵观有关司法调解制度存废之争的三种观点,改革论及其所主张的“调审分离”值得赞同。  关键词 司法调解 调审合一 调审分离  作者简介:任继强,吉林省白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法学博士。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DOI:
高校的教育人员缺少对两个教育融合的关注以及重视.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辅导员老师一般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而忽视心理健康的教育或辅导.本文对两个教育的融合出现的问
教活,学活,课堂气氛怎能不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全方位投入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学生又能大胆实践;教师激励学生“超越”,学生就思维飞扬;教师让学生“选择”,
会计行业实现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收集更多的数据和信息,帮助企业的决策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企业的整体情况和经营状况.尤其是在企业财务有漏洞的地方,能够更好地给出补救
新课改要求注重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情感特点,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里有所收获,学到终生受有的东西.为此这就要求教师要
香橙菠菜汁  材料:菠菜30克,卷心菜50克,苹果1个,橙汁3大匙,柠檬汁、蜂蜜汁各1大匙,开水100毫升。  做法:  1. 菠菜、卷心菜洗净,切小块。  2. 苹果洗净去皮去籽,切小块。  3. 果汁机中加入所有材料,搅打成汁即可。  营养点评:菠菜中铁含量丰富,同时也是维生素B6、叶酸和钾的极佳来源,能够补充血气,令人面色红润。    苹果柠檬美肤蜜  材料:苹果1/2个,柠檬1/4个,蜂蜜
《山海经》是我国一部价值独特的古书,其作者不详,创作年代众说纷纭,内容又较多涉及山川物产、神怪祭祀,让它蒙上一层神秘面纱.从西汉开始,两千多年来,对《山海经》的研究不
探讨影响初中英语教学与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因素,并相应地从心理素质教育、教学策略、学习策略等方面探索如何搞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以及学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办学目标的要求,以企业战略管理这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