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国学教育研究

来源 :物联网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echa_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信作为互联网时代新型技术产物之一,其强大的功能深受让广大用户青睐,如何将国学教育合理地渗入微信公众平台,为高校国学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章主要阐述了微信平台教育的特点及国学文化教育的价值,提出了将微信平台应用于国学教学,从而引出国学教育新路径的思路。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国学教育;互联网;高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7)09-0-02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升温,很多高校也逐渐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教育,但根深蒂固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教育观念极大地影响了高校教育的整体步伐[1]。就目前国内学术研究的状况来看,直接以“国学经典”“高校国学文化讲堂”为题的文献和教育活动并不多,国内学者研究主要围绕国学、传统文化、经典这几方面展开[2]。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逐渐结合,自微信诞生以来,其用户增长迅速,学生用户的比例占 19.7%并呈上升趋势。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国学文化教育的传承与创新将面临新的挑战,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国学文化教育模式,为国学文化教育开辟了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学生用户可随时通过智能手机终端进行碎片化学习,有效助力高校国学文化教育工作。
  1 微信公众平台教育的特点分析
  微信融合了文化教育、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等多种语义,综合多种功能,为手机用户带来了方便快捷的沟通体验。从传统的聊天工具变成功能软件,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扭转了高校国学教育生态,同时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如何把握机会,探索微信在高校教育领域的使用情况,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这一新型传播阵地进行科学全面的管理,同时提升当代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时下重要的研究课题。
  (1)受空间、时间、人员、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活动受到限制,即教育模式太过单一,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而教育活动的展开都通过理论讲座、党日活动和讨论大会等形式展开。微信借助其使用便捷、传播迅速、影响面广和交互性强的特点迅速成为高校大学文化教育数量的重要平台吗,可以借助网络对文字、语音信息、图片和视频进行多方位传播[3]。与传统通讯方式不同的是,微信改变了人们以往的沟通习惯,高校通过建立“微平台”来进行国学教育实践活动,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不仅加强了高校的教育和管理,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新媒体与新技术的密切配合,手机在老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现如今,大多数无线网络覆盖了各个高校,硬件成为了微信在高校扩展的应用基础。国学教育因为微信平台的加入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各大高校积极开展“微国学”教育,并定期整合、发布有关国学的最新理论知识、教育实践活动的计划,以绘声绘色、直白高效的方式供學习者学习国学精华。这种教育模式补强了传统模式单一、教学内容缺少活力的短板,为增强老师和学生阅读、学习的热情打下坚实基础[4]。此外,这种学习方式克服了学习时间和地点很难集中的问题,其“碎读”“速读”的特点易于让学生接纳,更有利于人们阅读。引入微信平台可为人们压缩出学习的时间,将更有利于推送与国学文化传播教育相关的内容。国学经典的快速传送、广泛传播大大加强了国学教育的宣扬效果。
  2 微信平台开展高校国学文化工作的价值分析
  高校教育工作是为增强意识形态范畴而建立的战略项目、筑魂项目,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 [5]。微信平台学习模式的产生和使用,使得高校学生国学文化教育工作愈加接近生活,接近实际,更具互动性和普遍性,教育渠道可进一步拓宽,能更好地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多样化国学经典知识的教育[3]。积极拓展微信公众国学教育平台,控制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机、尺度,实现传达和鼓舞正能量的社会功效,真正让网络空间开阔起来,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6]。通过联合互联网,一方面能实现时空跨越,受教育者可以享受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式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形式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赢得受教育者的自我认同,使国学文化教育趋于同步。目前,提升国学文化宣传力度手段的首选就是利用网络来宣传国学文化。唯有从理论、教学等不一样的视野进行新的网络政治教育,正确利用适宜学生学习的网络平台,自发进击,才可紧紧掌控网络舆论矛盾的发言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的核心权,加强凝聚力,对于网络舆论给出正确的指引,同时对于学生的思想活动也了如指掌。网络与新媒体的结合能够使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兴趣得到激发,搭建一个既有理论知识又能激发兴趣的网络开发环境,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与此同时也有助于达到各大高校以德育人的目的。
  3 增强国学教育文化成效的路径
  3.1 微信平台注入国学元素,增添活力
  “微国学文化”可以方便人们短时间内获取有价值的数据,其效果远超其他媒体。就当下贵州省的情况来看,国学教育几乎销声匿迹。微信平台的出现,将“国学教育”带进校园,以专题栏目为主要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国学文化。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促使互联网更加高效地为人们服务,而高校是互联网文化的主导者和推动者,高校应充分把握和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平台,将国学融入网络,使国学教育更新颖、更有活力[2]。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移动平台如微信服务平台,设计简单的手机游戏,将国学知识镶嵌到有趣的过关游戏或有奖竞答中,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主动学习国学文化,培养他们的国学意识;定期向响应服务平台推送各式各样的关于国学经典的信息,方便学生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此外,关注网络直播等大众网络娱乐方式进行国学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以讲述、朗诵、歌唱、表演等多种形式传播,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并深入学习国学经典。
  3.2 健全国学教育工作机制,做好平台信息动态管理
  学校应出台关于国学教育的平台管理制度,及搭建总平台、信息推送、信息群管理、信息筛选、处理突发事件等相关规定,健全工作台账,用制度管好信息。贵州省高校在这方面一直处于瘫痪状态,即使有类似的教育平台,也都只为应付检查而设,而时下大学生对国学文化了解匮乏,合理向学校各部门推送国学教育平台有关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国学文化教育拥有一套实时监控的动态体制,确保信息安全。师生通过实名注册加入微信群,搜索并关注院系、学校公众号,形成了国学学习全覆盖氛围[1]。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当前学校宣传部、学工处(部)、团委等也建立了微信平台,推送与师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和学校的实时信息,但这些平台缺少一个完善的校级顶层平台来统一协调,整合资源。   3.3 拓展国学教育传播范围
  由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阻碍,国学文化教育传播范围狭窄,拓展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国学文化教育平台,彰显互联网思想文化传播主渠道作用,进一步使国学文化与媒体有效结合起来[5]。目前贵州省文化厅、贵州省社科院、贵州省文联、贵州省文史馆以及厦门大学等联合出版国学名家论著和国学系列丛书,推出相关学术刊物,面向贵州省开设以经典、诸子、历史、书画为内容的国学讲坛,举办书画展览,组织民族音乐会及民族体育表演和比赛等一系列学术研究和传播活动,突出国学研究的区域性特色,形成国学研究的贵州风格,推动学术资源产业转化[7]。在这个物联网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高新科学技术在各大商业界早已作为一种传播的媒介,传统的传播媒介早已销声匿迹,互联网作为当今时代信息互通的潮流,它是一种以媒介为载体,多平台、多渠道的传播方式,并具有多元性、影响广、传播快等特征。互联网的出现,打开了公众的视野,使公众可便捷地获得多样化信息,还能够让公众和信息发布者更及时地互动。国学文化在贵州高校范围内,传播路径狭窄,传播范围不广,学生对国学的认知结构狭小,这直接导致国学文化夭折在教育道路上[8]。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获取、传播、推送、评价国学文化,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已深入人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今,各大高校都在建立各自的国学网站,但都不够吸引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热情,可以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举办一些有奖征文活动、知识竞赛等活动,把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增强网站对于大学生的直观吸引,凸现互联网的价值和作用,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经常登录网站并在全省国学网站上分享交流心得; 不断加强更新学生关注的升学等相关信息,将国学教育、服务、管理有效结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大服务功能
  4 结 语
  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国学文化传播的内容,要充分联系实际与时代的元素,赋予创新国学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国学文化的创新必须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对新实践所提出的问题必须给予关注与响应,针对所面临的各种新的实际问题都必须充分反映解决,国学文化的研究及国学文化创新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必须以社会主义大学为支柱,不断通过新的实践解决好高校如何传播国学文化、如何发挥国学文化作用的问题。在这个多元文化交织的世界里,创新国学文化必须与时俱进、经典健康,否则会因许多大学生没能抵住各种文化的诱惑与冲击,导致国学文化不够新颖而被遗弃,因此必须加大传播力度,呈现出国学文化新鲜的内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更好地理解国学文化的精神本质。
  参考文献
  [1]吴浩,陈俊国.将微信平台引入医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50):214-215.
  [2]米华全,古长乐.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实现路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6):72-76.
  [3]霍亮,迟昨菲,尚云晓,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討[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0):24-26.
  [4]贺凌云,赵欣,刘广飞.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高职课程教学的探索[J].物联网技术,2017,7(2):117-118.
  [5]张泠.国学视阈下大学语文教育刍议[J].当代教育科学,2015(23):60-62.
  [6]杨瑰瑰.大学国学教育的意义与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20(1):63-65.
  [7]左佳丽,屈军锁,孙阳,等.高校教务部门微信公众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6, 24 (7): 241-243.
  [8]赵淑梅.大学国学教育的现实解读[J].现代教育科学,2008(11):84-87.
其他文献
4月28日,由中国工程院、中国中车联合主办的智能传感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工程前沿技术论坛在浙江宁波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荣军认为,欧洲已经提出发展铁路车联网,我国高铁信息化与车联网也在快速推进,作为高铁运行底层数据的来源,传感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摘 要:该软件涵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加油站的详细信息,包括价格比较、油价变化、油价新闻、用户评价等四个主要模块,可通过内置地图和定位服务帮助用户迅速从数百个加油站中查找定位离用户最近的加油站,当用户需要给汽车加油时,它可以显示出附近的最新加油站资讯及油价实时信息,帮助用户做出最经济省时的选择。  关键词:汽油价格;查询;加油站;地图系统  该软件中植入了全国11万家加油站的信息,以及各个加油站的实时
摘 要:针对共享出行目前的发展趋势与存在的局限性,在探讨共享出行深层驱动力的同时分析了经济约束条件,并提出了有助于共享出行的设计改进建议。为“共享经济2.0、3.0”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共享经济;局限性  共享出行正在飞速发展。2013年12月,来福车和优步在美国每月合计约3千万车辆行驶里程(VMT);三年后该数字达到5亿,复合年均增长超过150%,2016年收入实现100亿美元。尽管如此,
27日至28日,俄羅斯投资论坛在俄南部城市索契举行。来自40多个国家的4 000多名与会代表围绕俄罗斯经济发展、投资合作等话题展开讨论。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他在发言中关注了俄罗斯人才流失状况以及打造“智慧”经济的话题。
摘 要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使其从“学会”变为“会学”。精心创设导入环节,激发自主学习兴趣;用心设计自学指导,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潜心组织课堂教学,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树立学生自信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 新課程改革以来,初中数学学科在教材的编写以及教材的内容上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这要求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方式上发生转变,要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将小学数学成功过渡到初中数学上来,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有效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6-0115-01  小学生刚刚从小学阶段进入到初中
摘 要:以低碳园林为出发点,以保护、改善及美化区域生态环境、提高道路景观为目标;以杭州市典型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物种组成为依据,选择适宜的绿化形式和配置结构,构建低维护又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做到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点、线、面相结合,发挥最大的生态功能和最佳的景观效果,达到低成本养护高生物量的低碳经济模式。  关键词:城市主干道;道侧绿化;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S664.3
摘要 新课改对所有教师以及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此种背景下,教师在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时,就应当参与一定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基于此,本文主要首先围绕创新意识对学生的重要性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创新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
摘 要虽然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不少生机与活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已经不存在什么问题。相反,一些固有的问题仍然存在,并未得到彻底的解决,一定程度制约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基于此,文章试图针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几点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优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本文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为对象,展开了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意义所在,同时提出了两大教育策略,建议首先通过教师的示范性朗读活跃课堂气氛,其次在朗读课文的过程当中激发学生的想象。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示范;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8-0083-01  自古以来,朗读教学一直就是小学阶段的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