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新时代之风,扬高效教学之帆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渗透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驱动力,教育领域也因为信息技术的引进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代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抓住新时代赋予的机遇,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给学生构建具有现代化特色的高效数学课堂,使数学学科的教学借着新时代之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对此进行论述.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广为教育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让教育领域重新焕发生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教学方案,比如,改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本文中,笔者就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路径阐述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数学知识枯燥、乏味,而且数学公式、概念、原理等知识有较强的概括性、逻辑性、抽象性,学生普遍不感兴趣.加上部分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仍然使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来的参与性、积极性不高,往往是抱着为了听课而听课,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心态,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学生学习费力低效
  初中数学知识有较强的综合性、逻辑性,难度系数相较于小学阶段数学的难度陡然上升,尤其是方程、函数等知识,对很多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而且往往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收效甚微.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便更加排斥,从而陷入“恶性循环”的局面.从小的方向来看,这抑制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从大的方向来看,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会造成一定的阻碍.
  (三)学习内容局限于教材
  在升学率这个指挥棒下,教师在教学中只专注于教材知识和应试技巧的讲解,学生学到的内容局限于教材.这样的课堂枯燥、乏味,缺乏新鲜感.很多学生甚至认为课堂上的知识都是教材上的内容,所以只要看懂教材上的知识即可.在这种思想影响下,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时候就会漫不经心,学习效果不理想,即使学生上课认真听课,学到的知识基本上也都是教材中的,视野受限,数学素养难以得到提升.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
  (一)网络资源非常丰富
  互联网之所以受到大众的广泛青睐,与其开放性有一定的关系.在这个大平台上,人人都能搜索信息,同时也能分享资源.对教师来说,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课程资源,与此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课件、教学心得、教学案例、教学视频等上传到互联网上.这是一个开放且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既方便教师开发课程资源,也方便学生查阅资料.
  (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是其优势之一,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即使在课下时间,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帮助,辅助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生也能通过网络向教师提问,确保问题不累积,做到当天知识当天消化.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制作视频,然后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自主学习,这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前的时候可以设计课件,然后在课堂上将课件呈现出来.这样就节省了板书时间,相当于将课前的时间补充到课堂上,从而利用这部分“多”出来的时间给学生详细讲解知识点或者补充教学内容,建立更加完善的数学教学体系.
  (三)内容呈现形象直观
  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的内容与传统板书呈现的内容不一样,它通过对声音、色彩、视频、图片等多元素的运用,将知识以形象、直观、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的内容呈现方式更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还能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对学生学习情趣的点燃有积极作用.
  三、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相对于小学数学知识而言,抽象性、综合性、逻辑性更强,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吃力,甚至举步维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普遍存在学生听课速度滞后于教师讲课速度的情况,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在讲解下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很多学生仍然停留在对上一个知识点的思考和分析上,不能及时跟上教师的脚步.这种情况下,越往后学生学习越吃力.在笔者看来,解决这一问题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对课堂上待讲的内容能够做到初步掌握,在上课的时候也就胸有成竹,能够及时跟上教师的脚步[1].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由于时间、空间等各个方面的障碍,数学教师无法给予学生有效的课前指导,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不知道从何下手,往往只是简单地背背概念和公式,整体预习效果不佳.在互联网时代下,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改善这一局面.
  例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个知识点之前,数学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有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视频或者自己动手录制教学视频,然后附上学习任务单,将其传送到网络平台上,要求学生课前自主下载观看微视频,并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任务.这样,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知道从何处下手,有明确的方向,也有切实有效的着力点.经过这样的课前预习,学生在还未上课之前就大致掌握了有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在上课的时候就能变“新知识”为“旧知识”,变“学习”为“温习”,这对提升学生的听课质量和课堂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继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数学教师应当遵循三个原则:第一,简洁性原则.课堂导入起引导作用,不能占据过多的时间,否则会让课堂教学时间被压缩,整体教学效果也会因此受到影响.第二,趣味性原则.设计课堂导入的目的就是吸引學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产生期待和探索欲望,所以,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要遵循趣味性原则.第三,关联性原则.设计的课堂导入要与接下来要讲的课堂内容有所关联.综合这几点可以看出,应用信息技术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的介入创设与接下来教学内容有关的可视化情境,这样既能够吸引学生,又不会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2].   例如,在讲解“相似三角形”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一则测量工人利用相似三角形知识测量湖面宽度的视频,或利用相似三角形知识测量建筑物高度的视频,让学生对视频中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这个基础上,数学教师再引进“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完成这节课的学习.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初中数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一些概念、公式等基础知识,抽象性和概括性非常强,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尤为吃力.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从而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限制造成的学习困难,实现教学效益最优化.
  例如,在讲解“图形的旋转”这节内容的时候,很多学生经常因为空间想象能力有限而无法将图形的旋转过程在脑海中构思出来,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面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旋转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图形的旋转过程,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消化和吸收.又如,在讲解“三视图”“二次函数”等知识点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自己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图形或图像的变化过程以动态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数学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中的重要工具,对教师而言,它主要发挥参考作用.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要学会灵活地“用教材”,而不是一味地“教教材”.具体来说,教师应按照教材上编排的内容、教学目标等进行教学,但是教学内容并不一定照搬教材.在互联网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教师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更多的资源,不断地拓宽数学教学内容.换言之,教师要学会通过网络引进一些教材上没有的知识,以此补充教材内容,或者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优化.一方面,保证课堂教学的新鲜感,让学生充满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分析“勾股定理”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引进专题视频“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视频中主要通过“梯子下滑”“物体从门内通过”“荷叶与水面的高度”这几个生活实例阐述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些内容的引进,让学生领略到勾股定理的魅力,认识到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更重要的是,这个视频的引进,让学生有效地把握实际生活与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既帮助学生巩固教材上的知识,也在无形之中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意识得到提升.除了引进有关教材上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的视频,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引进一些数学史,尤其是数学公式、概念背后的数学家辛苦付出的故事等,如圆周率背后的祖冲之等数学家艰辛付出的故事.通过这些数学史的引进达到以文育人的目的,促使德育与智育的双重落地,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五)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课后学习
  由于课后缺乏指导,使得学生在课后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疑惑无法得到解决,造成问题积累,后续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课后学习,既能保证学生上课听课质量,也能保证学生课后的复习质量,为学生高效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例如,现如今,互联网技术非常发达,人与人之间更倾向于利用社交软件联络,如QQ、微信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信息技术辅助学生课后学习.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可以通过QQ建立数学学习群,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后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疑惑等发送到群内,教师再通过QQ群这个平台为学生解答.这样既帮助了这个有问题的学生,同时也指导了其他学生,再一次帮助学生巩固了新学的知识.当然,若是群内其他学生有空或者有兴趣,也可以帮助有问题的同学答疑解惑.或者,教师可以带领群内的学生一起讨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不定期地分享一些学习资料到群内,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这样的措施既能保证学生的复习效果,又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又如,教师可以制作微视频,即围绕本节课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薄弱环节等制作一个时长在5到10分钟的视频,然后在课后通过网络平台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反复观看,有效掌握视频中的知识,遇到不会的地方则多看几遍,或者向同学、教师请教,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让每一名学生学有所获,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结论:综上所述,一系列的教学实践表明,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具有显著的教育优势,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数学教师要善于借助新时代之风,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此外还要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现代化和高效化.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在数学教学中针对教育信息化所做的探索和尝试,旨在为广大数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提供理論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建伟,康淑瑰,田果萍等.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J].信息记录材料,2018(09):181-182.
  [2]唐敏,龚云锋.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可为与不可为[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09):43-44.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各个阶段教学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同时应该将新型教学模式与课程教学整合,为学生创设优质的学习环境,提升教学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相对较多,而且具有复杂性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掌握所学知识,更加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制订分层教学计划,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基于
【摘要】随机游走问题是一个著名的数学问题,其答案被誉为数学史上250个里程碑式的发现之一.本文首先分析得出随机游走问题的本质是求解随机过程样本轨道特性,并指出Polya使用概率方法在状态空间求解样本軌道特性的方法错误,以及将状态空间原点当作样本轨道原点的概念错误.本文使用函数分析方法分别在时域和频域求解随机游走样本轨道位移,得出了醉汉不断远离原点的结论,从而推翻了Polya醉汉最终一定会返回原点的
【摘要】高温作业时,人们往往需要穿着特殊的服装来避免高温对皮肤的灼烧,因此,专用服装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基于201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第一问,通过物理定律和机理分析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  【关键词】傅立叶热传导定律;能量守恒定律;隐式欧拉法  一、引 言  在高温环境下,为避免人体受到高温环境的伤害,工人们需要穿着专用服装.已知专用服装材料的参数值,对环境的温度为7
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问题是全国卷考查函数与导数及不等式综合的重要内容,2018年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全国卷Ⅰ)第21题(已知函数f(x)=1x-x alnx.(1)讨论f(x)的单调性;(2)若f(x)存在两个极值点x1,x2,证明:f(x1)-f(x2)x1-x2
【摘要】高等数学是本科各经管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其理论和方法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也是从事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必不可少的工具.本文结合经管类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融入思政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对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等数学;经管类专业;以学生为中心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明确
【摘要】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将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应用能力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普遍共识.数学作为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运用有效提问教学法,进一步提升师生交互的有效性,从课程导入、新课讲解以及复习反馈等环节,充分发挥有效提问教学法在塑造学生数学思维方面的优势.下文将重点探讨有效
【摘要】2019年全国高考Ⅲ卷文科数学第19题通过对图形的翻折问题,考查四点共面、面面垂直的判定、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着重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及证明,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此题推理论证及求解过程中体现出数学核心素养的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1].  【关键词】高考数学;核心素养;立体几何;解法探究  一、试题呈现  图1是由矩形ADEB,Rt△A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了帷幕,和很多一线教师一样,笔者拿到试卷之后,马上独立试做了一遍,总体感觉还是延续了以往的特征,平稳,没有难题、怪题,力求知识的覆盖,创新和能力的融合.现笔者就21题的解法做以探究,與大家共享.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科教学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应具备的具有数学特征的思维品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教育改革加强了对核心素养的重视,要求将其落实到各个学科当中,构建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化的发展.差异教学是当前新课改的要求,指出要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每一名学生的潜能,也符合数学核心素养对数学教学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差异教学成为
【摘要】智慧导学是由多个核心要素共同组成的,例如,导、学、练,主要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课堂游戏、生活情境为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新课的导入,这个过程中,主题非常明确,能够进行自学活动,让学生拥有更多自我发挥的空间.本文以北师大版本为教学案例,对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的智慧导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智慧导学;学本课堂;小学数学  一、智慧导学,打造数学学本课堂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