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差异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d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科教学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应具备的具有数学特征的思维品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教育改革加强了对核心素养的重视,要求将其落实到各个学科当中,构建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化的发展.差异教学是当前新课改的要求,指出要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每一名学生的潜能,也符合数学核心素养对数学教学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差异教学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阐述了差异教学的概念,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差异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差异教学
  核心素养是每一名学生必备的适合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高中数学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和难度的不断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差异性也愈加明显.因此,为了使每一名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差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要照顾到每一名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之间性别、思维、知识能力、基础水平等方面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通过差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一、差异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差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确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根据差异特点进行弹性分组管理,设计好数学教学活动,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特点表达学习需求,并在教学评价中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实现差异化的评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使其明白每一个人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但是差异教学与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等教学方式是存在区别的.相较于分层教学,差异教学是建立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的,是对班级内学生根据其个体差异的随机分层;它面对的不是学生个体而是班集体,也就是在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不仅要照顾到学生的共性还需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去设定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满足每一名学生的需求,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1].由此可以看出,差异教学是介于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中的另一种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仍以集体教学为主,通过多样化分组结合分层教学、个别化辅导等方式进行的教学改革,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满足不同阶层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基于核心素養提升的高中数学差异教学实施原则
  (一)面向全体学生与尊重个性结合
  新课改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品格,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差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正是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结合的原则,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数学知识是人类生存的必备知识,其中数学思维、推理技巧等也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也可以看出数学是面向大众的.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自己认知水平上的数学知识,进而将其有效运用到解决各种问题当中[2].差异教学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全面了解每一名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发展的指导和方法.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学习特点以及学习需求等存在的差异,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必要的数学知识.
  (二)实现学生基础知识与兴趣爱好并举培养
  兴趣是驱使行为的最大动力,是从需要中产生的.也就是说,需要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最大因素,他们从需要中获得学习动力,然后产生学习兴趣,需要越大,学习的兴趣也就越大,那么学习的热情也更持久.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关注学生差异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语境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结合
  差异教学要求教师在集体教学中采用统一的教学途径,还需要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教学途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有效方式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共性运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开展集体教学活动.个性是融入共性当中的,但是共性不一定包含个性.因此教师还需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集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面向全体学生运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但教师仍需要深入了解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把握好学生共性,采取全体学生都能接受的方法开展统一教学[3].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针对学生间的差异,教师需要实现针对性指导.比如针对数学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布置分层作业,进行课后辅导,在课堂中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设计问题,激发其学习的热情等;对内向迟缓的学生,教师可以限时训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针对比较胆怯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课堂互动的机会.
  三、基于提升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课前预习的差异性要求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课前自学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注重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通过有效的预习实现课堂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也会自我实践,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核心素养是一种品格和能力,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等.因此基于提升核心素养的高中差异教学,教师应落实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4].在当前教学中,很多学生都缺乏预习的学习习惯,这也导致了学生在上课时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不清楚老师讲的重点.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间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并对其进行正确的预习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提高预习的有效性,使学生对教师要讲的数学知识有一个预判,并能清楚自己的问题和疑难之处,进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当学生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结果一致时,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也会不断增加,从而更好地树立学习的自信.例如在预习中要求数学能力差的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能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能针对不懂之处主动寻求学生帮助;中等生需要初步了解要学习的内容,能够参照定理、立体的推演自行论证,完成练习题;优等生能深刻掌握预习内容,能主动推导定理公式,独立完成习题,可从理论和方法中消化预习内容,能自觉帮助其他同学.   (二)课堂教学的差异性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做好课前诊断,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存在的疑问、掌握了哪些知识点等实际情况,更好地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差异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一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在全面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体现出差异特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选择[5].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活动,增强多边互动是提高差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以中等生为基准,兼顾优等生和差生,使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到难逐层递进,制定的标准、设置的层次应适宜,保证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例如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复习之后设计以下问题:(1)什么是函数、映射?(2)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3)为什么函数Y有确定的氛围与之对应?(4)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5)如何从映射的角度定义函数?(6)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是否相同?通过这样逐层递进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1)(2)题,中等生回答(3)(4)题,优生回答(5)(6)题.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教师不仅能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还能让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而问题的差异化则充分结合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使全体学生对函数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其在成功的体验中掌握了知识的重点.
  (三)作业布置的差异性
  课下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在布置作业时,教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对数学作业进行差异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进行自主选择,使所有学生能体验成功的愉悦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保持学习的热情,同时将课堂所学知识在巩固练習中进行内化,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灵活运用.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不同的作业.如针对学困生布置基础性作业;针对中等生可在基础作业的基础上配以少量的提高性练习题;针对优等生,作业的设计需要具备灵活性和综合性.作业应保持在四十分钟内完成.通过这样的设计,教师将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考虑其中,并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使每一名学生都处在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空间当中,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的差异性
  教学评价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高中数学差异教学的实施,也需要运用差异性评价.教师不能仅从考试成绩、练习题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实现全面科学的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肯定学生的努力,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使其在愉悦、轻松、自由的环境中积极进取,挖掘学生更大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五)课外辅导的差异性
  课外拓展活动不仅有利于加快学生内化知识的速度,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从课外活动中接触数学,注意课外活动与辅导的差异性.首先要明确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外活动与辅导中的着力点,针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应通过数学课外活动鼓励其形成数学特长,针对中等生和学困生,应尽量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爱好.其次要认识到课外活动与辅导的差异性,在实际活动中,教师不能只将其当作课堂教学的延伸,以至于在课外活动中全部用来做作业补课,而是要通过课外活动和辅导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其非智力因素,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总 结
  数学核心素养理论研究逐步走向成熟,如何将其充分落实到高中数学差异教学实践当中,是广大数学教师应深入研究的问题.数学差异化教学是以学生知识基础为前提,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的教学实践研究,不仅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以核心素养提升的视角对高中数学差异教学提出初步想法,考虑到了优、中、差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但其实任何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存在不同的差异,如何将他们细化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聪.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20.
  [2]惠静.论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J].求知导刊,2020(16):16-17.
  [3]王开江.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128-129.
  [4]李意刚.最近发展区理论视角下高中数学差异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1):89.
  [5]徐真,马宁,何玉纯,等.差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2017:134-137.
其他文献
【摘要】未来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核心乃是人才,人才的培养倚仗创新.创新意识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恰如其分的点拨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从根本上激励和激发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对比中美小学数学课堂,倡导将让学于生融入数学课堂,在教与育中点化生情,在学与习中鼓励质疑.  【关键词】创新意识;对比研究;生本课堂  教育的本质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视综合能力的培
【摘要】在新一轮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中,数学核心素养被明确写入标准,它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那么,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呢?史宁中教授曾基于这些素养向大家描述了一个理想的教学过程: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把握学生认知的过程;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理解数学知识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各个阶段教学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同时应该将新型教学模式与课程教学整合,为学生创设优质的学习环境,提升教学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相对较多,而且具有复杂性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掌握所学知识,更加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制订分层教学计划,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基于
【摘要】随机游走问题是一个著名的数学问题,其答案被誉为数学史上250个里程碑式的发现之一.本文首先分析得出随机游走问题的本质是求解随机过程样本轨道特性,并指出Polya使用概率方法在状态空间求解样本軌道特性的方法错误,以及将状态空间原点当作样本轨道原点的概念错误.本文使用函数分析方法分别在时域和频域求解随机游走样本轨道位移,得出了醉汉不断远离原点的结论,从而推翻了Polya醉汉最终一定会返回原点的
【摘要】高温作业时,人们往往需要穿着特殊的服装来避免高温对皮肤的灼烧,因此,专用服装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基于201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第一问,通过物理定律和机理分析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  【关键词】傅立叶热传导定律;能量守恒定律;隐式欧拉法  一、引 言  在高温环境下,为避免人体受到高温环境的伤害,工人们需要穿着专用服装.已知专用服装材料的参数值,对环境的温度为7
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问题是全国卷考查函数与导数及不等式综合的重要内容,2018年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全国卷Ⅰ)第21题(已知函数f(x)=1x-x alnx.(1)讨论f(x)的单调性;(2)若f(x)存在两个极值点x1,x2,证明:f(x1)-f(x2)x1-x2
【摘要】高等数学是本科各经管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其理论和方法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也是从事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必不可少的工具.本文结合经管类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融入思政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对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等数学;经管类专业;以学生为中心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明确
【摘要】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将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应用能力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普遍共识.数学作为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运用有效提问教学法,进一步提升师生交互的有效性,从课程导入、新课讲解以及复习反馈等环节,充分发挥有效提问教学法在塑造学生数学思维方面的优势.下文将重点探讨有效
【摘要】2019年全国高考Ⅲ卷文科数学第19题通过对图形的翻折问题,考查四点共面、面面垂直的判定、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着重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及证明,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此题推理论证及求解过程中体现出数学核心素养的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1].  【关键词】高考数学;核心素养;立体几何;解法探究  一、试题呈现  图1是由矩形ADEB,Rt△A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了帷幕,和很多一线教师一样,笔者拿到试卷之后,马上独立试做了一遍,总体感觉还是延续了以往的特征,平稳,没有难题、怪题,力求知识的覆盖,创新和能力的融合.现笔者就21题的解法做以探究,與大家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