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课需更务实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da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近日表示,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2013年高校毕业生的总量将达到700万人左右,这还不包括历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现象同时存在。除因为部分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高校扩招等影响因素外,还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措施不够完善有直接关系。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形势指导、信息指导、心理指导和求职方法指导等,通过各种相关的指导服务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不过在一些高校,这门本该对学生就业大有帮助的课程,如今却像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大学生想要的就业课
  贾野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外国语文学系的大四学生,当《教育》旬刊记者请他谈谈他们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情况的时候,贾野第一反应是“我没有上过那门课”。随后,在《教育》旬刊记者的追问下,他才想起来,表示自己只听过一次讲座,因为感觉没有实际意义就中途离开了,以后再也没去听过类似的讲座。
  临近毕业了,贾野还没有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只说希望可以找一份收入高的工作,但是对于自己的能力又没有足够的自信。他告诉《教育》旬刊记者,学校并没有为他们分析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方向,也没有为他们做过职前兴趣调查。贾野说:“基本上刚开始去找工作面试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没有自信,表现都不是很好。”他也因为缺乏面试技巧与几份心仪的工作失之交臂。有一次,他去百度面试一份项目经理的工作,因为紧张和缺乏经验语无伦次,以致求职失败。这样的情况他不止一次经历过,漫长的求职经历使他感受到对专业的就业指导的渴望。
  陈韵巧和贾野同属一所高校,是该校新闻系大四学生。陈韵巧告诉《教育》旬刊记者,她们学校并没有专门的高校就业指导课,而是以讲座的形式存在。所有大四的毕业生都可以去听,但是很多同学都选择不去听课。来讲课的教师都是学校从外面请来的专业教师,他们有丰富的职业经验。陈韵巧从讲座上也学到了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比如如何制作简历,让自己的简历更能吸引到别人的关注。不过对于这些讲座,陈韵巧也有自己的看法:“讲座的教师虽然经验丰富,但是因为各学生的专业不同,讲授的方法太空泛了,并没有具体分析。先就业,再择业,每一位授课教师都这么说,可是他们从没有帮我们分析过先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也没有告诉我们遇到什么样的机会就可以跳槽。”她也有过因为面试经验不足而失去一份心仪的工作的体验。
  大三的时候,贾野参加了他们学校组织的模拟招聘会,陈韵巧则没有参加。学校会请一些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来为他们面试,指出他们面试时有缺陷的地方,并对他们个人作出评价。贾野认为这样的模拟招聘会对自己很有帮助,但是举办的次数太少,不能有效地帮助自己求职,自己只能通过不断参加面试来增加自己的经验。
  贾野和陈韵巧的目标都是得到一份工作。不同于贾野的迷茫,陈韵巧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就业方向。新闻专业的她想从事媒体行业相关的工作。不过对于到底是从事网站、报纸还是杂志的工作,她还没有明确的目标。目前她正在一家网站实习,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贾野很想学校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些与他们本专业相关的就业方向和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他希望学校能对他们做一个职前兴趣调查,按照他们的兴趣,为他们分别做相关的就业培训。面试技巧、行业及职业选择、毕业生薪金水平、五险一金等具体事项是他想了解的。“如果学校能按照我们的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那就真是太好了。”陈韵巧和贾野都有着相同的期待。
  赵林风是安徽建筑工程学院一名大三学生,他对就业指导课的印象只有刚入学时的几次讲座。“老师讲的全是一些设立目标、做好计划之类的东西,没什么意思,同学们上课也就是听听而已。”“其实很多人选择这门课不是为了就业,而是为了那两个学分。”该校大二学生王建说,学校对必修课、限选课等都有一定的学分限制,不少学生因为要凑学分才选择了就业指导课程。材料专业的李伟强告诉《教育》旬刊记者,人生哲学其实人人都懂,自己希望能学一些找工作能用到的知识。“感觉老师说的跟现实有些脱节,还不如自己看一些相关的书籍。”他认为,学校应该多讲一些关于求职的实际技巧,而不要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高校就业指导课的“通病”
  课程内容空泛,缺乏针对性是高校就业指导课的第一个“通病”。高校只能以统一编写的教材作为授课重点,教师一般注意就业政策法规的解读,以如何制作求职简历,获取就业信息方式,面试的技巧解析等为教学重点,忽视了大学生各专业的实际就业差别,缺乏针对本校、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难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据有关机构对江苏部分高校86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中,高达20.7%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授课水平一般,结合专业太少。
  第二个“通病”是教学形式比较呆板。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有些高校对就业指导课采取传统的讲课方式讲授,或者干脆作讲座式大班授课,缺少个案分析与师生互动环节,很多高校教师在授课时缺乏实际经验,纸上谈兵,讲授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甚至有些毕业生总结出就业课教学的三段论:首先强调今年就业形势严峻,增强学生的紧迫感;然后要求大家调整好心态,对工作不要过分挑剔,先就业,后择业;最后宣讲本专业往年就业情况良好,鼓励大家要有信心。这种刻板的教学形式因为没有实际指导意义,为上课而上课,千篇一律,既不能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职业定位,也不能在学生的实际就业方面提供借鉴的经验,学生逃课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个“通病”是教师队伍不专业。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比较驳杂,院系分管书记、专兼职辅导员成为教学主力,一般缺乏社会单位工作经验,由于该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应用性学科,需要接受专业培训,需要使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体系及学科研究能力,才能逐渐形成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否则,临时组建的就业指导课队伍难以保证就业指导课教学任务的完成。
  要让就业课更具体   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陈永利则认为,高校就业知道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是把就业指导课的专业理论融入鲜活的案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首先应当注重选择典型案例作为讲解的支点,案例应当与当下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同时又能结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选择案例切忌无确定根据的小道消息,最好的案例就是本专业历年就业中的比较典型的学生成功就业的事例,不能让学生觉得案例与自己遥不可及,从而失去思考的兴趣。在使用案例教学法过程当中,激发学生兴趣,讨论案例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提供预先准备的问题,开展课堂讨论,使学生能够各抒己见,从多个角度、不同的认识面分析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学生讨论时,注意引导与梳理,防止讨论成为口水战。通过点拨,引导学生除去案例的非本质的细节,抓住案例的本质特征,运用相关的理论对案例作出独到的分析,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交流,教师不要急于评判,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已达到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实际就业过程中能作理性的自我定位。
  二是拓宽就业指导课师资渠道,探索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现行模式下的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如上所分析,多具有临时性,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所授课程缺乏新意,与企业择人、用人思路隔膜,实战性不强,为了将就业指导课开设得丰富多彩,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大胆引进知名公司的职业培训师、社会成功人士、用人单位代表等来校授课作为就业指导课有益的补充。企业家讲座能够阐明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生应该如何适应企业的发展等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做到知此知彼,并且企业家讲课往往是自己人生经验的生动总结。天津浙江商会会长连良桂在高校就业指导课讲座中,将自己公司招聘大学生的实例一一分析,并当场向大学生揭秘究竟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看重求职者哪些素质,为大学生积累求职资历、在校期间的努力方向等方面提供第一手的参考资料。不过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中,为了体现就业指导课的阶段性与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在外请企业家、社会成功人士来讲课时还是要注意作为辅助性教学方式来运用,在扎实地对就业政策与就业理论等基本知识的掌握的基础上,外请社会成功人士来讲课才能真正达到效果。
  链接:美国的就业指导课
  美国高校就业指导课完全根据学生需要来设置相应课程,因为学生的需要千差万别,所以课程设置差异很大。既有选修课、必修课,又有针对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课程,还有根据学生的年级、性别和族裔设置的不同的就业指导课。比如,有些课程专为新生开设,有些课程专为已选择专业的学生开设,有些为大四学生开设,还有些专为女性及少数族裔开设。学生在学习各种课程的同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通过就业指导课所学的知识,为其他课程知识转变为实际能力提供途径和方法。美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目标是:使学生意识到在人生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个人所要承担的责任和所要发展的能力;理解个性(比如兴趣、价值观)是如何影响职业发展的;职业影响个人和家庭生活,因此需要以社会、经济环境为导向选择职业;选择符合个人性格的专业或职业;学习并使用多样的资源来选择专业或职业;理解职业发展理论,培养对生活或职业进行规划、管理和决策的能力;学习使用求职技巧,设计行动方案和策略,以改变自己或帮助他人实现生活或事业的目标。
  美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授课教师并不仅仅局限于就业指导部门人员,其他如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各院系的教授、职场人士等往往合作授课。由与学生学术背景相同的教师讲授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了解学生就业的行业领域,又有丰富的经验,可以给学生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内容,从专业层面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明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专业的背景知识。同时,充分利用校外人力资源也是美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另一个突出特点。一些高校频繁邀请职场人士举办讲座,并将这种讲座纳入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
其他文献
小学英语活动单是引导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进行自主学习,记录活动过程与结果,分析得出活动结论并自我反馈的“菜单”化设计,是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本文拟从目前小学英语活动单设计的常见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没有活动就没有小学英语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江苏如皋教育人坚持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动力,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
全书共一百篇文章,包括主人公安利柯在一个学年中所记的日记、其父母为他写的劝诫、启发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发人深省的小故事。这本书,是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运用日记体的形式所记录下的一百篇感动人心的故事。所有的故事都那么平凡,其中并没有任何对爱和感恩平铺直述的赞扬和扣人心弦的故事,可是却被它所吸引,在茫茫书海中一次次追寻它的身影。因为这本书可以带给人们寒冬中的一丝暖流,讓大家跟着一个心中盛满爱
2009年9月11日,时任教育部长的周济公布了一个数据:“初中毕业生人数已经从最高峰的每年2500多万,降到2009年的1800多万,并且在今后十几年都将保持在1700万到1900万之间。”到了3年后的201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只有915万,其中往届生超过50万,应届生只有800多万。另外900多万应届生到哪里去了?《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在2009年激烈的中学升学考试(下简称中考)中,只有
近年来,有一个观点大家耳熟能详,那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被很多家长奉为真理,也被不少培训机构拿来忽悠。其实,真正的“起跑线”,不在幼儿园,不在小学、中学,而在家庭。家庭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起跑线”。  作为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中,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教师”。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毫无疑问,父母的行为、观念等,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父母对待事物的态度和
方桐清在2013年4月1日《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达到了4%。这是中国教育的喜事!但在4%的蛋糕中,高职究竟能获得多大份额、怎样取得份额,诸多政策细节尚不清晰。至少,高职院校亟盼有个科学的生均拨款标准。据了解,普通高校已经制定或者约定俗成的拨款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零基预算、定额预算、基数加增长预算。照此标准折算,2012年
10月28日,山东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大一新生举办了“比赛缝补、倡导勤俭”缝补比赛活动。大学生们通过把不合身和破旧衣服“修补”“改款”“美容”,从中既体会勤俭节约的理念,又培养了动手能力。
爱的教育包括家校和谐、师幼和谐、学生全面发展及学校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将是我的不懈追求,工作中我坚持四个多一点。即“亲密接触多一点”“身子蹲下来多一点”“发展的眼光多一点”“魅力提升多一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及时更新、丰富班级网站,让家
肖春飞在2012年12月28日《新华每日电讯》撰文指出:12月26日,北京大学副校长鞠传进撰文称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大美北大”;无独有偶,同一天,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也在学校大会上提出要建设“优雅学府”。无论是“大美”还是“优雅”,均引起热议,热议的原因很简单——当前一些大学乱象频生、斯文扫地,大学已经不像大学。在社会转型期,不少大学没能守住根本。或“官本位”盛行,行政频频干扰学术;或教授变成
全国Ⅰ卷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主持人提示: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不能完全归结在教师终身制上,要合理解决教师人事问题,不但要实现资格认证,更重要的是完善现代教育制度。  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文化宣传中心副主任余静雯:5年一注册的政策,走的无非还是行政评审、考核的老路。教育管理的进一步行政化,将继续加大教师压力,也很可能使教育管理陷入某种失序状态。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手中捧着考试科目的书籍——学生做作业,我背我的题。经历过学历考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