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分析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电图诊断效果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ish_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脑电图(EEG)诊断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行脑电图诊断的5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第一次对病毒性脑炎患者采用脑电图检查时,其临床症状非常严重,中度异常患者约占;通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第二次检查中度异常患者占40.4%,与第一次相比,患者异常程度明显降低(P<0.05);第三次检查中度异常患者占3.8%,而重度异常患者临床症状彻底消失,与第一次、第二次检查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图诊断结果是评价病毒性脑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客观指标,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根据。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脑电图诊断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106【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070-02
  病毒性脑炎是医院神经内科常见的多发疾病之一,该病主要由细菌、病毒感染诱发的脑膜或者脑实质的弥漫性损伤[1]。为了研究分析临床应用脑电图诊断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效果,本文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5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对其采用脑电图诊断,效果良好,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行脑电图诊断的5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男29例,女23例,平均年龄(20.5±5.3)岁。白细胞数目增高15例,脑脊液检查异常19例,氯化物稍微下降、但脑脊液糖未下降5例,脑脊液压力稍增高,但未伴随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症状的13例。52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合并精神症状、癫痫发作的方式不同。
  1.2诊断方法。选用日本生产的型号为NEC21的数字视频脑电图仪,其时间常数为0.3s,高频滤波Wie60Hz,灵敏度为1MM=10uv。根据国际10/20系统安置头皮盐水电极,单极、双极分别依照常规描记(20~30)分钟,针对意识清醒可配合治疗的患者实施过度换气、睁闭眼及闪光刺激等诱发试验。
  1.3观察指标。将黄远桂、吴声伶[2]等人所著的《临床脑电图学》作为评定脑电图诊断效果的标准,并以此分成四个等级:①正常脑电图;②广泛轻度异常脑电图;③广泛中度异常脑电图;④广泛重度异常脑电图。第一次用脑电图检查52例患者的时间为发病(2~7)天内,第二次为(14~24)天之内,第三次为30天以后。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用SPSS18.0统计包统计分析,所得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表示,以P<0.05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下表1可知:第一次对病毒性脑炎患者采用脑电图检查时,其临床症状非常严重,中度异常患者约占;通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第二次检查中度异常患者占40.4%,与第一次相比,患者异常程度明显降低(P<0.05);第三次检查中度异常患者占3.8%,而重度异常患者临床症状彻底消失,与第一次、第二次检查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炎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病原体侵袭脑实质诱发的炎性病变,临床以病毒性脑炎较为常见[3]。病毒性脑炎主要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其中肠道病毒占大多数,病毒感染由免疫机制发生变态反应,损伤神经元,进一步改变病理学显示脑组织眼影反应改变、神经纤维脱髓鞘变化,进一步引起病变位置的脑细胞电位差发生变化,脑电图变化。患者临床多表现为意识障碍、发热、脑膜刺激征、头痛及抽搐、偏瘫等症状,该病发病急。对于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检查主要有脑电图检查、脑脊液检查及CT检查等,早期诊断、治疗对患者而言十分重要。当病毒性脑炎患者发病(2~3)天以后脑电图会显示异常,异常显示率高。本研究中第一次、第二次检查中有3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异常率为71.2%(37/52)。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进步,医疗器械设备功能的增强,像多层CT、MRI等很多大型医疗设备的应用为明确诊断病毒性脑炎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其中脑电图检查能够最早发现患者临床症状异常情况,但其特异性与CT、MRI检查相比较低。脑电图检查主要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器放大人脑自身的微弱生物电,按照曲线图的方式进行记录,其是一种协助医生准确诊断脑炎疾病的重要手段,且不会对患者带来任何伤害。若采用脑脊液检查,由于这种检查方式有一定创伤性,对于颅压较高的患者而言有一定的危险性。此外,采用脑电图检查可以准确反映出患者大脑功能损伤程度,进一步客观、准确地预测出脑损伤指标[4]。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较高,且发病早期就能够在脑电图中清晰地看到异常表现。
  本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次对病毒性脑炎患者采用脑电图检查时,其临床症状非常严重,中度异常患者约占;通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第二次检查中度异常患者占40.4%,与第一次相比,患者异常程度明显降低(P<0.05);第三次检查中度异常患者占3.8%,而重度异常患者临床症状彻底消失,与第一次、第二次检查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万江生[5]研究结果相符。说明了脑电图诊断结果是评价病毒性脑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客观指标,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根据。并且在治疗期间,对患者多次采用脑电图检查,可为医生有效观察患者病情提供帮助,以便于其采用更加方法治疗。
  总之,采用脑电图检查病毒性脑炎患者准确度高,安全系数高,对患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价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林燕.脑电图检查在病毒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2010,3(06):115-116
  [2]黄远桂,吴声伶.临床脑电图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8-152
  [3]刘英高,王淑娟.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电图分析[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0,1(02):88-89
  [4]马伟红,刘瑛.病毒性脑炎脑电图诊断意义[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2(07):84-86
  [5]万江生.42例病毒性脑炎病理与临床联系及MRI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4(29):118-119
其他文献
摘要:在胃肠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安置胃管是较常见的护理方法,对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术,也是胃肠外科的主要治疗方式。留置胃管是一种袭取性方法,在置放、拔出过程中,操作不娴熟,留置胃管时护理方式不当,都可以增强病人疼痛,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为了提升留置胃管成功率,实现很好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本文将置放、留置、拔出胃管过程中的风险及处理方式总结分析如下。  关键词:留置胃管并发症风险控制  Doi:1
期刊
摘要: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正逐渐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接受,但现在仍然有很多人认为LA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相比没有优势,而且LA价格昂贵,不适合推广。但是作为正在发展完善的新技术,很多证据表明LA 与OA 相比优势正在逐步增强。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优势  Doi:10.396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锌硒宝辅助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婴幼儿急性腹泻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二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锌硒宝口服(1-6月)1片、(7-12月)2片、(1-3岁)3片、1次/天,疗程5-7天。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6.7%,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显效率35.0%,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锌稀宝可有效辅助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92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6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曲美他嗪及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次数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相较参考组(76.1%)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通脉止痛方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18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2组,每组59例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通脉止痛方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96.6%,复发率为3.4%,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89.8%,复发率为11.9
期刊
摘要: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死亡率占中国女性癌症的第2位。Bosch等[1]用PCR技术代替原位杂交,对22个国家1035例宫颈癌患者进行HPV检测,发现高危型包括HPV16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关,然而病毒感染后直至肿瘤发生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其致癌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课题的目的是探讨HPV16 E6基因状态在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浸润癌的表达,探讨发现早期病变的方法。  关键词:HPV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与健康人的心电图的差异变化,开展正确恰当的治疗方案,减少漏诊误诊现象。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12月确诊为心肌梗死的本院60例病患的心电图做分析研究,通过不同波段的变化及相关检查的评测,发现以心电图动态变化为依据的心肌梗死诊断方法。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不同类型的心肌梗死病症存在不同心电图变化,严重的病患还需结合更多检查综合判断,以防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烧伤患者的临床输血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烧伤患者68例,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4例,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血浆的输入,对照组患者主要输入晶体液,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K、Gr、BUN、CK-MB、ALT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CK、Gr、BUN、CK-MB、ALT等临床指标的比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腹腔镜帮助手术进行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30例2009年2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大肠癌及部分有远处转移到患者的完整病例,30例患者都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并将相关资料记录下来。结果:30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进行腹腔镜结合开腹原发灶及肝脏转移灶同期R0切除,4例患者进行腹腔镜结合开腹原发灶及腹腔转移淋巴结同期R0切除,7例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原发灶姑息性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采用格列美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所有患者口服格列美脲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舒张压、收缩压、总胆固醇等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