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令花

来源 :书与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gan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rn中国地处北温带,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所谓“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四季有序带来了丰饶的物产,也给人们带来丰富的情绪感受.最能让精神有所感触的就是四季花卉的变换.既有“一叶知秋”式的见微知著,也有“桃李无言”般的淡泊感化.rn古代中国,人们赋予各种植物以丰富的内涵.《诗经》有比兴,《楚辞》有拟喻,各种花卉承载了思想的光芒.后世诗人吟咏无数,可以有“竹外桃花三两枝”的野趣,也可以有“山寺月中寻桂子”的清幽.因此,花卉,不仅诞育着生命,也营造着生活.
其他文献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课程行动主体基于利益和价值的考量,受制于制度、资源、技术等因素影响,致使课程改革呈现出差异性与多样化的行动逻辑.根据课程行动主体间的共识度和协同度两个维度,构建创新扩散型、执行落差型、孤岛效应型和构建变通型四种课程改革实践样态的理想类型.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类型学分析的上下联动机制、问题倒逼机制、试点推广机制与协同推进机制是课程改革的有效治理机制.
把“程序性知识”与“元认知知识”归并为过程技能,并将过程技能与内容知识这两个维度严格区分,这是埃里克森和兰宁“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威金斯和麦克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共同主张。在“知识的结构”模型基础上,埃里克森和兰宁建构了“过程的结构”模型,用以解说“知-理解-行”的三维模式及“大概念”的生成机制。过程技能的“大概念”,在生成机制、知识来源及其作用、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内容知识的“大概念”,都有质的差别。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儿童阅读素养作为儿童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新焦点。研究者可从人与阅读、人与自我、人与文化和人与社会四个维度出发,将阅读素养划分为能力发展、个人成长、文化底蕴和社会参与四大要素,尝试构建体系化的儿童素养框架,并结合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儿童阅读素养的相关内涵及实践途径进行深入探究。
在政策目标、实践问题和技术发展等因素的推动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面临着由传统评价向智慧评价转型的现实选择.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智慧评价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统筹机器评价与人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其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和评价结果四个方面促进传统评价的现代化转型.推动智慧评价应用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需要借助成熟的技术框架,同时也应澄清其作用与地位、建设相关落实机制、培育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防范和消解相关技术伦理问题.
当前在数学教育中,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数学素养等概念尚无公认的界定.研究者对一些"热点"概念不断地做着"加法",导致定义模糊,外延泛化,不利于教师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更难以对数学教育有着根本性的把握.只有追根溯源,明晰数学本质及数学教育的根本追求,厘清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数学素养概念,理顺相互关系,方能准确、深入地认识数学以及数学教育.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意义,探讨小学生古诗词教学难点,进而研究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6.001  一、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意义  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的写作背景、所用的写作手法和表達方式等等,可以让小学生了解古人生活时的环境,交流时所用的表达方式,从而对我国古代文化
在课程与教学中运用好跨学科思维是强化学科育人的重要途径。重视学科的交叉、融合不仅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数学现代发展的时代特点。通过数学学科的跨界、融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所以在当前数学课程设计上要更加注重学科的跨界、交融。运用跨学科思维于教学,需要:更新学科观念,增强学科交叉融通意识;加强知识之间的融通和联系,让数学在学科交融中“活”起来;探索有效展开跨学科教学的教学方式;注意体现数学本质,切忌简单、生造;提升跨学科思维下的教师专业素养。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中小学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较为明显的是中小学教学的学前化和大学化两种实践倾向,这不仅给中小学教学的理论认知带来了困惑,也使中小学教学实践操作越发无所适从。这两种倾向源于表面上的教育生态变化、走极端的生本理论认知、无区别的教学特质判断、求效用的教学实践控制。为使中小学教学实践健康有序发展,需还原中小学教学实践的本来面目,确证中小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特质,确保中小学教学的有效性。
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的水平分层是地理核心素养测量的实质基础.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真实地理情境为研究任务,收集不同教育水平被试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信息,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索地理问题解决的不同认知模式.研究发现,真实情境中的地理问题解决认知模式存在三种类型,它们在问题解决步骤、问题分类、问题表征、认知策略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共性和差异.本研究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中学生在真实地理情境中问题解决的学习进阶,构建地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地理学业评价框架提供实证研究基础.
如何在英语教育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培育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议题.在阐述英语教育与问题解决之间关系思辨的基础上,本研究构建出由问题情境、学科基础、多元目标三大维度交叉依存的英语学科问题解决多维模型.该模型为连接英语教育和问题解决提供整合框架,为破解英语教育中的"学用分离"现象开拓实践思路,为释放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探索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