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洁文是个爱写日记的孩子。尽管他才读四年级,但他的日记却写得非常好,有几篇日记还在报刊上发表了呢!听说他从一年级就开始写日记,保存日记是从二年级开始的,到现在已经足足写满7本子了。
大家最早发现丁洁文的日记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是他的日记封面:“丁洁文日记本”六个字是他自己的毛笔书法,端端正正地横书在日记本封面的上方。“日记本”前又加上自己的名字,好像怕日记本会被人抢去似的。对此,教语文的周老师却说:“那流露出丁洁文非常珍惜他自己的日记。”在“丁洁文日记本”的下面,括号内还注着“某年某月某日至某年某月某日”,表示在这本日记中,包括了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的大约多少篇日记,很方便日后查阅某一天的日记。封面的右下方又再落款一个“丁洁文”。这也不是多余,而是表现了他对所写日记的真实和认真的态度。
这一日记封面写法的秘密,是丁洁文的同桌李林告诉大家的。有一天,李林扬起丁洁文的日记本,以挖苦的语气大声说:“大家看啊,丁洁文的日记封面,弄得跟花脸似的,你们说好看吗?哈哈哈哈——”
出乎李林意料的是,大家围拢过去,发出的都是赞叹声。有的还争着把丁洁文的日记本样式抄写起来。
没过多久,大家的日记本封面都按照丁洁文的写法写了。周老师看了之后,还鼓励大家说:“你们日记本的封面,写得真好,像是出版图书的封面似的!”
同学们的心里甜丝丝的!丁洁文的心里更是甜丝丝的!
但是,李林的心里却有点儿酸溜溜的。因为他说过,丁洁文的日记封面“不干净,故弄花样”什么的。这是因为自从丁文洁与他同桌以来,语文老师常常表扬丁洁文的日记写得好。恰恰相反,李林又最不爱写日记,老师检查日记后,点名缺日记的也正好是李林。时间久了,这两个同桌就得了一对天差地别的外号:“日记神仙”和“日记土地”。
根据丁洁文和李林写日记的情况,那外号的意思就非常明显了:分明是在说,这桌的两人写得日记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虽然没有指名道姓,李林也懂事地把自己“对号入座”为“日记土地”了。
自从有了这个外号,李林的心里更是酸溜溜的。他回想着自那次在班上“公开”丁洁文的“花脸”日记本封面之后,自己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全班同学还把丁洁文的日记本封面当作样本在班上流传开来。语文老师又在班上肯定了那日记封面……他想着,想着,不知为什么,心里的酸味反而没有了。
没过几天,李林也暗暗地把自己的日记本封面改成了丁洁文那样的“花脸”样式。
有一天,丁洁文指着李林日记本的封面括号内“2011年3月5日至2011年7月3日”,十分友好地说:“李林,你这里写得不对。”
“为什么?我是学着你的样子写的呀!”李林有点委屈地睁大着眼睛,反问着丁洁文。
“这两处的时间是不能跟着我写的,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写;这里指的是你开始写新日记本第一天的时间到日记本用完的最后一天的时间——今天已经是2011年9月7日了,你的日记本还没有开始用呢!”
李林恍然大悟地“啊——”了一声。
从此以后,李林听丁洁文说话总觉得热热的。写日记的事,两个人也就互相交流起来了。
几个星期以后,周老师表扬日记写得好的名单里已经有李林的名字了。这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于是有人提出要看看李林的日记。李林不肯,这事被周老师知道了,还引出了一番关于不能随便看别人日记的话。
周老师是这样说的:“你们已经是高年级的学生了,日记上可以写你不想跟任何人说的事。从这一点上说,我们不应该随便看别人的日记——今后如果你们的日记不想让老师看,可以在日记旁边写上‘个人日记’字样,或者用白纸蒙盖起来……”
经老师这么一说,日记似乎变得更加神秘起来,大家也更加认真地写日记了。每次谁的日记得到老师的表扬,大家就把羡慕的眼光投向谁。但也只是看看受表扬人日记的封面,不看里面的内容了。
那一阵子,特别多人认真地看李林日记本的封面。也真奇怪,李林的日记本封面你看他看,似乎让人看出了什么秘密,在班上传出议论来:“你们看出来了吗?‘日记土地’的日记本封面又有新内容了。”
这句话在班上一传,每个人都十分认真地注意李林的日记本封面了。一次,班上收日记本让老师检查时,大家就围着看,结果真相大白了。
原来李林交的是3本日记本!没有细看时,李林的3本日记一个样;认真细看才发现,3本的封面不一样:都在“李林日记本”的后面又加了个括号,括号内都有三个字,一本是(事件类),一本是(事物类),一本是(备忘类)。
少数同学一看,可能是理解了其中的意思,向李林投去了赞慕的眼光,并翘起了大拇指。而大多数同学还没有看出所以然来,都要求李林“介绍经验”。
这件事传到了周老师那里,没料到周老师真的请李林去办公室做了思想工作,李林也同意了,时间就定在语文活动课,地点设在综合教学楼排练厅。
星期四下午第3节,是五、六年级语文活动课。参加的除本班同学之外,还有全校四、五、六年段各班的班长和语文科代表等90多人。周老师先讲了几句简短的开场白:“同学们,今天语文活动课的议题是:‘如何写好日记’,主要是由李林同学介绍‘怎样写分类日记’,然后大家发言,现在活动开始。请大家欢迎李林同学介绍经验!”
李林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了讲台,也没有说什么客气话,向大家行了个圆场的鞠躬礼后,就开门见山地说:“分类日记就是把日记内容分为若干类。例如,你看到或听到了什么事儿,就写入‘事件类’;观察到了什么景物,就写入‘景物类’;想到日后要做什么事,或者有谁要求你做什么事情,怕忘记了的,就写入‘备忘类’;有道理有教益的话,就写入‘哲理类’等等。这样分类写日记,有很多好处:能训练我们的思考;动笔写日记时,想一想是哪一类,能培养我们分类的能力;又能增加写日记的内容,不会只是停留在写少量的‘有意义的’的事情上;还能激发写日记的积极性,越写越想写——希望大家都来写分类日记吧!”李林停了一下,最后更加大声地说,“这种方法,都是丁洁文教我的,我感谢丁洁文!”李林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下讲台。
大家都向李林围了过去,向他祝贺,表示感谢。特别是那些其他年段的同学,对李林更是倍加尊敬,李林成了学校的新闻人物了!
不知是谁,又大声地说了声:“‘日记土地’一步登天了!”
李林哀求地说:“我都做经验介绍了,这个外号也该下岗了吧!”
周老师听见了,也凑过来开玩笑地说:“‘土地’也是神啊,我还真希望你能成为真正的‘日记土地神’呢!”
“哈哈哈哈……”在场的人都大笑起来。
大家最早发现丁洁文的日记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是他的日记封面:“丁洁文日记本”六个字是他自己的毛笔书法,端端正正地横书在日记本封面的上方。“日记本”前又加上自己的名字,好像怕日记本会被人抢去似的。对此,教语文的周老师却说:“那流露出丁洁文非常珍惜他自己的日记。”在“丁洁文日记本”的下面,括号内还注着“某年某月某日至某年某月某日”,表示在这本日记中,包括了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的大约多少篇日记,很方便日后查阅某一天的日记。封面的右下方又再落款一个“丁洁文”。这也不是多余,而是表现了他对所写日记的真实和认真的态度。
这一日记封面写法的秘密,是丁洁文的同桌李林告诉大家的。有一天,李林扬起丁洁文的日记本,以挖苦的语气大声说:“大家看啊,丁洁文的日记封面,弄得跟花脸似的,你们说好看吗?哈哈哈哈——”
出乎李林意料的是,大家围拢过去,发出的都是赞叹声。有的还争着把丁洁文的日记本样式抄写起来。
没过多久,大家的日记本封面都按照丁洁文的写法写了。周老师看了之后,还鼓励大家说:“你们日记本的封面,写得真好,像是出版图书的封面似的!”
同学们的心里甜丝丝的!丁洁文的心里更是甜丝丝的!
但是,李林的心里却有点儿酸溜溜的。因为他说过,丁洁文的日记封面“不干净,故弄花样”什么的。这是因为自从丁文洁与他同桌以来,语文老师常常表扬丁洁文的日记写得好。恰恰相反,李林又最不爱写日记,老师检查日记后,点名缺日记的也正好是李林。时间久了,这两个同桌就得了一对天差地别的外号:“日记神仙”和“日记土地”。
根据丁洁文和李林写日记的情况,那外号的意思就非常明显了:分明是在说,这桌的两人写得日记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虽然没有指名道姓,李林也懂事地把自己“对号入座”为“日记土地”了。
自从有了这个外号,李林的心里更是酸溜溜的。他回想着自那次在班上“公开”丁洁文的“花脸”日记本封面之后,自己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全班同学还把丁洁文的日记本封面当作样本在班上流传开来。语文老师又在班上肯定了那日记封面……他想着,想着,不知为什么,心里的酸味反而没有了。
没过几天,李林也暗暗地把自己的日记本封面改成了丁洁文那样的“花脸”样式。
有一天,丁洁文指着李林日记本的封面括号内“2011年3月5日至2011年7月3日”,十分友好地说:“李林,你这里写得不对。”
“为什么?我是学着你的样子写的呀!”李林有点委屈地睁大着眼睛,反问着丁洁文。
“这两处的时间是不能跟着我写的,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写;这里指的是你开始写新日记本第一天的时间到日记本用完的最后一天的时间——今天已经是2011年9月7日了,你的日记本还没有开始用呢!”
李林恍然大悟地“啊——”了一声。
从此以后,李林听丁洁文说话总觉得热热的。写日记的事,两个人也就互相交流起来了。
几个星期以后,周老师表扬日记写得好的名单里已经有李林的名字了。这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于是有人提出要看看李林的日记。李林不肯,这事被周老师知道了,还引出了一番关于不能随便看别人日记的话。
周老师是这样说的:“你们已经是高年级的学生了,日记上可以写你不想跟任何人说的事。从这一点上说,我们不应该随便看别人的日记——今后如果你们的日记不想让老师看,可以在日记旁边写上‘个人日记’字样,或者用白纸蒙盖起来……”
经老师这么一说,日记似乎变得更加神秘起来,大家也更加认真地写日记了。每次谁的日记得到老师的表扬,大家就把羡慕的眼光投向谁。但也只是看看受表扬人日记的封面,不看里面的内容了。
那一阵子,特别多人认真地看李林日记本的封面。也真奇怪,李林的日记本封面你看他看,似乎让人看出了什么秘密,在班上传出议论来:“你们看出来了吗?‘日记土地’的日记本封面又有新内容了。”
这句话在班上一传,每个人都十分认真地注意李林的日记本封面了。一次,班上收日记本让老师检查时,大家就围着看,结果真相大白了。
原来李林交的是3本日记本!没有细看时,李林的3本日记一个样;认真细看才发现,3本的封面不一样:都在“李林日记本”的后面又加了个括号,括号内都有三个字,一本是(事件类),一本是(事物类),一本是(备忘类)。
少数同学一看,可能是理解了其中的意思,向李林投去了赞慕的眼光,并翘起了大拇指。而大多数同学还没有看出所以然来,都要求李林“介绍经验”。
这件事传到了周老师那里,没料到周老师真的请李林去办公室做了思想工作,李林也同意了,时间就定在语文活动课,地点设在综合教学楼排练厅。
星期四下午第3节,是五、六年级语文活动课。参加的除本班同学之外,还有全校四、五、六年段各班的班长和语文科代表等90多人。周老师先讲了几句简短的开场白:“同学们,今天语文活动课的议题是:‘如何写好日记’,主要是由李林同学介绍‘怎样写分类日记’,然后大家发言,现在活动开始。请大家欢迎李林同学介绍经验!”
李林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了讲台,也没有说什么客气话,向大家行了个圆场的鞠躬礼后,就开门见山地说:“分类日记就是把日记内容分为若干类。例如,你看到或听到了什么事儿,就写入‘事件类’;观察到了什么景物,就写入‘景物类’;想到日后要做什么事,或者有谁要求你做什么事情,怕忘记了的,就写入‘备忘类’;有道理有教益的话,就写入‘哲理类’等等。这样分类写日记,有很多好处:能训练我们的思考;动笔写日记时,想一想是哪一类,能培养我们分类的能力;又能增加写日记的内容,不会只是停留在写少量的‘有意义的’的事情上;还能激发写日记的积极性,越写越想写——希望大家都来写分类日记吧!”李林停了一下,最后更加大声地说,“这种方法,都是丁洁文教我的,我感谢丁洁文!”李林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下讲台。
大家都向李林围了过去,向他祝贺,表示感谢。特别是那些其他年段的同学,对李林更是倍加尊敬,李林成了学校的新闻人物了!
不知是谁,又大声地说了声:“‘日记土地’一步登天了!”
李林哀求地说:“我都做经验介绍了,这个外号也该下岗了吧!”
周老师听见了,也凑过来开玩笑地说:“‘土地’也是神啊,我还真希望你能成为真正的‘日记土地神’呢!”
“哈哈哈哈……”在场的人都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