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e99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文总结了在本学期我们如何设计并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考评体系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实践案例。
  【关键词】 人格心理学;教学改革
  人格心理学是皖南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人格心理学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暴露出了弊端。本文将介绍本学期我们对该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的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本次教学改革选取皖南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08级、09级共180人。
  1.2 方法
  1.2.1 构建研究型学习模式:所谓研究型学习,就是在教学中注重研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针对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彻底摆脱过去那种被动式,灌输式的学习方式。为构建研究型学习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①为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建立一个资料室,同时大力打造网络学习平台,将人格心理学的全部教学资料上网,为构建研究型学习模式创造物质条件。②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有机地组合起来,运用文字、图像、图表、flash等形象化语言,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③课堂精讲与课后自学相结合。精讲主要讲重点、讲难点、讲方法论、讲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讲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定1-5的教材内容由学生自学,并在自学的基础上安排专门的课堂讨论;二是开列学生课外阅读书目,要求配合人格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必须阅读10本课外书籍和30篇参考资料,课外书籍内容应适当的列入考试范围。
  1.2.2 课堂教学结合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主要解决理论框架、概念原理的学习;实验教学训练学生的操作和计算能力,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地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想法。这些实验课都是我们总结国内著名大学的经验精心设计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大大增强课程的互动,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3 学生体验式教学:学生体验式教学一般分为: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备课、学生讲课、其他学生评教、教师总结几个环节,所讲内容一般是易于理解和拓展的部分。由于学生的尝试活动是受兴趣和需要所支配的,激发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活跃思维的前提。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产生求知欲,才会积极去尝试。而作为教师,我们要提供生动、新颖、富有趣味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尝试。通过学生体验式教学及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点评,使讲课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综合能力会明显提高,为其毕业实习及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1.2.4 及时反馈,增强师生互动:在每次课之后,我们都给予学生全面的反馈和个别指导,使他们了解到自己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每次的进步与不足,帮助他们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另外,我们还采取了拜访预约制,使老师和学生的时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交流更有目的性,也更加深入。
  2 结果
  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人格心理学课后随机抽取08、09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50人不记名填写心理学教研室编制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表和学生对教师教学意见表完成。
  结果显示58%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84%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对其今后的学习很重要”。“你对本课程的兴趣”选择“大”的学生占66%。在本课程的最大收获中:有70%的学生认为使自己“专业知识丰富”, 10%的学生认为“能力提高”,其余20%的同学认为自己 “学会如何学习”。可见,教学改革使学生们认识到了本课程的重要性,提高了他们对本课程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由于学生在学习中是具有内在动机的,所以大多数同学对于人格心理学教学的总体评价是好的,自己在人格心理学课上的学习是满意的。
  总体上来说,此次的课程改革是成功的、有效的。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一些学生提出“增加一些实例,使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更加紧密”,“希望老师多列举一些新颖的、有启发意义的例子来讲课”。考评方法的改变,使得部分学生不适应,学生需要去改变“应付”一次考试的学习方法。作业和考试的增多,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反馈,因为反馈“不仅是考评的一部分,更是学习的一部分”。但由于课时有限,我们的反馈还是很不够,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另外,考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包括设置几次作业和考试更为适当,如何确定考试和作业的不同难度,以更好地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真正保证考评的合理性与公平性。
  参考文献
  [1] 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2] 古茂盛.人格心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3] 刘新民.皖南医学院人格心理学教学大纲[M].芜湖:皖南医学院,2010-2011.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普外科收治的肝胆管结石66例患者,通过肝部分切除术治疗。结果 6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开胸时间(8.5±1.5)min,关胸时间(7.3±2.6)min。肝胆管结石疗效情况:优30例(45.5%)、良30例(45.5%),差6例(9%)总优良率91%,术后并发症: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唑林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86.9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4.35%),经调慢滴速后症状缓解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当归对博莱霉素A5所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博来霉素A5所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为模型,观察当归治疗后病理、胶原蛋白、核因子KB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当归治疗组肺泡炎、纤维化病变均较博来霉素模型组减轻(P<0.05),其胶原蛋白含量较模型组减少,当归治疗组1周后肺泡巨噬细胞核因子KB(NF-KB)活性明显降低,T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高三学生转氨酶升高相关因素,提高学生及家长对影响健康因素的认识,增强防治意识。方法:分析1692例高三学生体检时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数据。结果:1692例中ALT升高54例,AST升高48例,两者都升高42例,其中乙肝表面抗原( HBsAg)阳性9例,丙型肝炎抗体阳性1例,体重超标者21例。结论:虽然病毒性肝炎可引起转氨酶的升高,但本次体检转氨酶升高的主
期刊
【摘要】 目的 关于采取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的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4月~2012年2月收治的80例患有小儿支气管炎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设置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抗感染、平喘、解痉及营养支持等常规疗法,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经2周的观察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小儿在咳嗽程度、肺部湿罗音以及支气管哮鸣音明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探讨米索前列醇、垂体后叶素(PTT)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2年3月产后出血的产妇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按摩子宫、宫腔内纱条填塞、子宫动脉结扎、宫内肌注卡前列素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嚼服米索前列醇片;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嚼服米索前列醇片和10%葡萄糖500ml+垂体后叶素12u静滴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疗效。方法:对42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复发疝进行治疗。其中,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的有28例患者,行Lichtenstein手术的有12例患者,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有2例患者。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最长的为95分钟,最短的时间为40分钟,平均时间为70分钟。术后出现病发症状的有6例,包括3例尿潴留、2例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护士形象礼仪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护士形象礼仪的办法。方法:任意抽取2012年5月~7月对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护士行为举止、语言谈吐等方面的形象礼仪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较大的影;护士自身的容貌和身高等仪容仪表和礼仪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患者认为,作为一名护士应该有比较良好的仪容仪表,这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高乌甲素在假体丰胸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60例(ASA I~II)假体丰胸手术病人随机平均分成2组, 芬太尼组(F组, 芬太尼0.8mg+昂丹司琼8mg+生理盐水至100mL )、布托啡诺复合高乌甲素组(BG组布托啡诺8 mg+高乌甲素20 mg+昂丹司琼8mg+生理盐水至100mL)、于丰胸假体放入后开始使用,负荷量为(F组为芬太尼0.05mg),(B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补铁方式对早产儿的影响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早产儿共78例,诊断符合早产儿贫血标准的患儿。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给予不同的铁剂补充,测定补铁6周后的血红蛋白( Hb)、血清铁( SF)及铁结合力(TIBC)。结果:三种不同剂量的铁剂治疗6周,患儿的HB、SF、TIB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早产儿来说,小剂量的补铁方式更加适合患儿的需求。  【关键词】 早产儿;贫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