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外周静脉损伤的观察护理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s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343-01
  外周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老年患者存在血管条件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别,尤其是在应用高渗溶液时,易造成血管痉挛、静脉炎、渗出等发生,重者有局部皮肤变色或坏死等类似情况出现,从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为减少老年患者的外周静脉损伤,减轻病痛,我们对79例老年患者的外周静脉输液进行观察护理,针对观察出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减少各种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和治愈率。
  1 临床资料
  自2002年2月至2003年2月对79例内科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其中男44例,女35例,年龄60-80岁,均有两种以上疾病,其中糖尿病患者47例,占60%,高血压脑梗死患者32例,占40%.患病均在2年以上,输液时间均在2周以上。
  2 观察与护理
  2.1 对老年输液患者的护理评估:
  老年患者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伴有神经血管病变,血管弹性差,末梢循环欠佳,皮肤完整性受损。长期卧床老人有失用性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伴有下肢疼痛,感觉异常,严重供血不足;糖尿病患者伴有皮膚坏死现象。患者认知度不同,常感到孤独、焦虑、抑郁、烦恼、悲观、情绪紧张、恐惧,有意识与精神障碍。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都存在营养失调、反应迟钝、语言沟通障碍,有皮服完整性受损和感染的危险。老年患者血管条件差、末梢循环差,输液过程中出现疼痛、痉挛、渗出、输液不畅等症状的发生率较高。
  2.2 心理护理:
  首先要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认真做好入院宣教,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存在的问题。适当运用触摸技巧使老人放松或用肢体语言促进沟通,采取请家属共同参与的方法,及时给与患者心理安慰和心理支持,针对老年人不同的心理问题及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不断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使其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尽早解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的情绪。
  2.3 认真观察和选择血管:
  认真观察血管条件,严格判断静脉炎和血管损伤现象,根据应用的药物种类、时间,对选择血管、穿刺位置、进针角度、次数进行全面的计划、评估,再进行输液治疗。穿刺时观察外周静脉弹性的程度,及有无硬结、肿胀。血管选择原则上由远到近,避免选用靠近关节、硬化、感染的静脉,下肢静脉不作为常规穿刺的血管选择,对糖尿病患者不宜采用下肢远端浅静脉穿刺。对每条血管在一个位置最多穿刺不得超过3次。避免反复回针,保证一次穿刺成功的机率。输入高渗药物时不采用直径≤3.0㎜血管。对老年患者应尽量使用留置针头。
  2.4 输液过程中的护理观察:
  输液前护士要熟悉药物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有关输液的适应症、药理作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及监测指标等知识,了解药物用量的换算、剂量和对老年患者用药剂量的限制,输液前30min用热水袋热敷局部血管,或用50%硫酸镁或用2%山莨菪碱湿热敷,以利于血管充盈、减少血管痉挛。在输液过程中随时巡视,及时发现输液不畅或不通,沿静脉走向有无条索状改变或血管变粗、硬结现象,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发白、发红、发麻、发痛、肿胀等症状,按不同程度分为轻度刺激征、中度刺激征、重度刺激征。静脉炎判断标准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业会所规定指标。做到重点巡视,严格观察、认真准确填写输液卡。特别注意病情危重者在下肢输液时因为皮肤松驰造成外渗时,往往滴数正常不易发现,且有增加静脉血栓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稍有不慎后果严重。注意拔针后按压时间要足够,抬高肢体40-60min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减轻因输液时间长引起的不适,避免药液在小血管内存留时间过长,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另外也防止慢性渗出。
  对用留置针的患者,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要严格规定血管条件。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快、准。留置针周围每天用50%酒精湿敷4-6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局部炎症发生。使用留置针天数不得超过3d,并临床观察有无静脉炎和渗出现象。针对血管痉挛或肿胀者应用0.25%奴夫卡因局部封闭,输入高渗液时给于适当加温。另外每日早晚温水泡手脚2-3次能减轻水肿疼痛,有助于局部炎症的吸收和血管的修复。
  2.5 护理评价:
  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营养状况、家庭状况进行评估,采用护、患、家属共同参与的形式效果最佳。对可能有危险的因素做到早预防、早处理、多观察、多评价。记录要及时、准确、祥实、系统。本组患者中发生轻度刺激征12例占15%,中度刺激征4例占5%,重度刺激征0例。未发生静脉炎和局部坏死。外周静脉损伤有轻度刺激征者多为脑梗死患者,有中度刺激征者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对危重患者采用预防措施,能防止静脉炎和局部坏死的发生,同时能减轻局部疼痛、血管痉挛、损伤、水肿、渗出等症状。
  3 体会
  老年患者因患病时间长,活动量减少,血流速度慢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导致外周血管病变以致于血管缺血,感觉、运动、神经病变以至感觉障碍,容易发生局部感染、坏死、静脉炎和血栓形成。如反复静脉穿刺可导致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变性,末梢循环欠佳者药液在局部血管内血药浓度相对较高或存留时间长,会导致血管损伤的机会增多。当输入高渗溶液和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时或使用留置针血管直径≤3.0㎜时管腔越大,留置针与血管壁机械摩擦机会就越多,会加重对血管内膜的刺激。此外老年患者血管受生理病理改变的内因影响及外因作用,血管越细,血管壁越薄,受损伤时自我修复能力也越差,静脉炎发生率也越高。
  总之,对老年患者进行外周静脉输液治疗时,应特别注意到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大,对机械损伤和抗化学性能力下降,产生静脉损伤的并发症较多。因此一定要严密观察全身状况、血管条件、心理特征,并根据病情采取系统有效的护理措施,认真做好血管保护。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爱心和过硬的技术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和护理,防止各种输液并发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的保证。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57.1;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121-02  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是指因输入含血浆成份的血制品引发的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综合征,包括呼吸困难,表现为从轻度到爆发性的呼吸衰竭;常伴有发烧寒战、心动过速、低血压或血压先高后低的循环不稳定;以及低血氧症,症状常出现于输血后2~6 h,身体检查与胸部影像学检查表现为雙肺水肿,严重者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继发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伴双髋关节损害及老年型糖尿病股骨颈骨折三类特殊型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配合。方法:回顾性总结39例患者因SLE、强直性脊柱炎、老年型糖尿病股骨颈骨折而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式和特点,术中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医生能密切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39例手术都顺利完成,术中无危险情况发生。结论:分类别、针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148-02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感染和中毒[1],常见的致病因子有各种致病微生物,天然毒素、寄生虫和有毒化学物。监测数据显示美国的主要病原菌为弯曲菌、沙门氏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以及诺如病毒等[2],在我国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中又以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为代表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371-01  高位颈内静脉置管术是最快捷、安全、有效的深静脉输液方法。2009年7月~2011年7月我科对48例患者行高位颈内静脉置管术进行补液、营养支持、抢救药物的注入、血液制品的输入、中心静脉压的测定等,效果满意,现将其应用与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48例,年龄2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343-02  褥疮(又叫压迫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引起机体组织血流障碍而导致组织损伤、坏死、溃烂的临床病症。近年来,我们从褥疮护理治疗中总结出一套治疗褥疮的方法,现作一介绍,以供众医护参阅。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9年-2012年共收治病人4000余例,发生褥疮43例,年龄45-8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356-01  计划生育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人口众多,应有计划的生育,而对于已经生育过孩子的育龄期妇女,宫内放置节育器是最好的一种长效的避孕措施,这种方法安全,简便,疼苦少,可恢复,对宫颈的刺激小,避免避孕套对宫颈刺激,降低宫颈糜烂的发生,是一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时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鼻空肠内营养的时机为患者循环相对稳定,腹胀减轻,闻及肠鸣音;对照组鼻空肠内营养时机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腹痛、腹胀,肠功能恢复有排气或排便。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死亡率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有2例并发感染,对照组有7例并发感染,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0.0
期刊
【摘 要】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它临床中最常见的新生儿危象,可引起新生儿脑瘫及智力发育迟缓,也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更好地认识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诊断与抢救措施,采用快、稳、准的复苏技术及复苏后细致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是非常重要的。笔者从事儿科护理工作20年,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护理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348-01  高频电刀是利用高频电流的“集肤效应”研制的电气设备,即高频电流只沿着人体皮肤表面流动,而不会流过人体内脏器官,并利用刀头处高密度电流产生的高能电火花将表面组织快速汽化,从而达到同普通手术刀切割一样的效果。高频电刀是外科手术的常用器械,具有切口整齐、止血彻底等优点,既缩短了手术时间,又利于病人术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355-01  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我院曾收治36例甲、乙、丙混合感染型肝炎病人,我们对本组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本组36例病人均被确诊为甲、乙、丙混合感染型肝炎[1],在我院肝病科接受住院治疗,其中男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