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如何用有效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 :教育界·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1984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核心问题,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解决的问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往往取决于备课。备课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层次把握,也是教师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科学备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文章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有效备课打造高效课堂的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有效备课;高效课堂
  课程改革在我国已经全面展开了10多年了,在深度和广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新思想、新方法涌现,都是围绕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提出的。但是,初中历史课程改革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无效、低效的方法和思想依然存在,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前备课这一环节,导致无效备课现象的产生。无效备课不仅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而且严重影响了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从课前有效备课开始,探索有效备课的方法,对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一、从课程目标备起,科学确定目标到实现目标的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备课备受重视,备课形式也日益多元化。备目标就是科学制定目标,高质量实现目标,是备课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制定目标是课程开展的目的,是规范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尺,同时也是刺激教学活动开展的动力,对教学评价有一定的矫正作用。比如知识的目标设定应重在理解和掌握,能力目标的设定在于应用和提升,情感态度目标的设定则要强调价值观、历史观的确立。初中历史课程目标的制定与实现,本质上是一种契合,是课程理念的外在表现。当前初中历史课程目标导向有应试功利导向、应用实用导向和求是开放导向等,三种导向其实客观反映了教学目标的层次化,当然取得的课程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制定好了课程目标,下一步就是如何实现课程目标,而且课程目标是否实现是课程效果评价的核心尺度。新课程标准下课程目标实现的手段主要有兴趣、练习、引导、提升、矫正等,常用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合作、探究、情景、氛围和思考等。从目标的制定到实现的过程,就是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抓目标、抓实现,而手段、方法就是实现二者契合的桥梁,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二、备课程情景的设定,将情感融入情景当中,营造高效课堂的氛围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阐述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引导人们去追求真理,追求智慧。美国教育学家也提出了教育就是将智慧从人的内心深处引出的过程。基于此理念,情景创设教学法由此而生。在新课程理念下,越是优秀的教师越能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学生情景共鸣,将知识与情感相契合,让学生在情景中提升情感,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有的地区一些初中历史课堂还存在创新不足、教学手段单一的现象,就是缺少情景与情感的有效契合。只有将情景创设与情感引导相融合,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知识的内涵,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将情感与情景相融合,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热情,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才能形成必要的氛围。
  三、备课程活动,精心设计活动和课堂互动,为高效课堂的构建赋能
  备课的时候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有效的互动是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动力。新课程改革强调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从初中历史来说,片面地强调知识传授,课堂氛围会沉闷,学生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热情激烈的课堂氛围当中,给学生以激情,使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消弭压力,努力探索。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大历史观思维。具体事例教学法,能引导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课堂互动,有时候还能引发学生与家长之间进行互动,将学生真正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这样的初中历史课,才是学生喜爱的,才是充满激情、令人兴奋的。在传统初中历史课堂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也是单向度的课堂。在互动的课堂中,學生是主人,课堂是与教师、同学之间互动的多向度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可以滔滔不绝,可以自我展示,可以任意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课堂使学生挣脱了教师的束缚,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挥、自由选择的学习空间。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始终是课堂的引导者,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一靠活动,二靠互动,只有两手一起抓,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才能高涨,课堂效率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初中历史备课,备活动、备互动,就是为实现高效课堂注入更多的动力,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备课程学习方法,倡导事例教学与方法掌握,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上述提到,事例教学法是符合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备课的关键就在于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自主学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方法则是主要依靠手段。在目前的初中历史课堂中,重知识、轻方法是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面临中招考试的压力,讲方法不如死记硬背提分快;二是时间紧,让学生自己摸索太浪费时间。在长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本身也没有具体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方法”。所谓方法,其实就是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例来做示范,让学生自己去“照搬”,进而在熟练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符合自己的学法。在初中历史备课中,教师要从事例的选择,方法的设定,如合作、分层、讨论和探究等,再到如何生成和提炼方法进行讲解。
  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的备课中,教师在摸清学情的基础上,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在选择事例、导入新课、创设情景、组织活动、进行互动及总结生成等几个方面都要“备”。又比如在本单元“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备课中,创设问题情景,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弄清楚这个转折是什么,设计转折的人是谁,转折的具体方法和作用,如何评价,转折的意义等。这些都要在备课中深入挖掘,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分层讨论练习,根据实际评价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备讨论环节,在适度和成就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效课堂构建的旨归
  討论环节是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课程最出彩、最高效的环节。纵观所有级别的优质课大赛,讨论环节几乎是一节课中最出彩的环节。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如何设计符合学生和课堂实际的讨论问题,如何让学生在讨论中彼此成长,彼此吸收别人的优点,如何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思辨思维,形成完善自己的观点,如何在讨论质疑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等等,这些都是讨论环节的重要意义。在备课中,讨论问题的选择应该遵循“适度”二字,既要让学生有可以说,又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想象空间;既要让学生对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又要让学生有所收获。因此,讨论环节的亮点和难点就是在适度和生成两个方面,适度是讨论话题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其个性心理和知识基础;生成则是不仅学生要有自己的看法,而且能在讨论中吸收别人的看法。这两个方面,生成最难也最关键,这是对学生固有知识的夯实和创新,也是对学生探究能力、思考能力的提升。在做好讨论环节之后,学生学习能力大大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学习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六、备课后反思,在磨合和融合中升华,是高效课堂建设的重构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要注意创新,不要拘泥于某一种观念和方法。魏书生等当代教育家在实践中就是如此,他们擅长进行教学反思,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他们都会对课堂进行研究,对目标、内容、方法、学生再进行思考,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琢磨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所以,有效备课中,教学反思既是备课的重点,也是对备课的反思和打磨。在初中历史备课教学反思中,要将磨合与融合相结合,做到学生与自身的再提升。磨合其实就是备课中目标、方法的设定与学生实际的一个磨合,融合则是备课准备与个人感悟的融合。磨合中进行创新,融合中提升自己;磨合中锻炼自我,融合中完善自我。磨合是每一个教师走上岗位对自己固有观念、知识、方法的挑战,是从知识到实践的伟大跨越。优秀教师的锻造就是在与前辈经验、自我经验的基础上磨合出来的,进而不断融合自己的感悟。教学反思环节就是教师磨合能力和融合能力的考验。换言之,教学活动是目的性很强、有针对性地开展灵活、具体的实践形式,任何模仿、照搬、虚假、违心都不可能磨合出自我的成果,更不能融合个人感悟。因此,笔者告诫各位同仁,一定要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认真进行学习反思,在反思中融入个人感悟,锻造属于自己的学习智慧,在磨合和融合中实现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超越。
  综上所述,有效备课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的论述,写出来的再多,也不及自己在备课中获得了什么,总结了什么,生成了什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必须要有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教师,这个教师敢于打破陈旧备课窠臼,敢于直面和践行高效的备课方式,在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这样才能不断创新、丰富自己的备课形式,扎实取得初中历史课堂的最大效果。
  【参考文献】
  费昊.中学历史深度备课的二三事[J].考试周刊,2016(46):136,84.
  薛亮.中学历史教学怎样走出高耗低效的泥潭[J].考试周刊,2014(A0):129.
  耿祝芳.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的角色越位与缺位[J].文教资料,2010(31):140,142.
其他文献
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由于受到阅读时间、阅读能力、思维广度与深度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作品情节的把握往往不够清晰明确,阅读效率不高。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图形思维工具。
【摘要】使用电脑多媒体技术进行多种形式的媒体集成,即多媒体,将其应用于教学之中,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对多媒体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活力。  【关键词】现代多媒体技术;高中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在对素质教育进行落实的过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特别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进行应用,可以更加充分地帮
【摘要】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要求,能夠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之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文章分析了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旨在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科学探究能力  随着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为了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摘要】有效课堂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理念,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并规范地实施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有效课堂教学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状况,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学会学习。文章对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适度评价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的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趋丰富,这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素材,进而使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在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发挥生活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最大优势,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生活化教学;有效策略  小学阶段科学教育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对科学学科进行学习,不仅有利
【摘要】在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先进的技术被应用到教学中去,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提升小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水平,拓宽小学生的见识和眼界,使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有效融合  一、引言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科目,数学知识特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再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引入课堂:一是课题口语化,二是导入生活化,三是内容大众化,四是解题实践化。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自觉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力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数学课堂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唯有如此,数学才会受孩子的
【摘要】线上教学在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学前教育领域都获得了应用,令人们对未来教育的发展形势有了新的认识。未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被更加深入和广泛地利用,广大教师应围绕这一课题展开探讨。文章立足于高中物理教学实际,针对突发事件下的停课停学状况,就如何实施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中物理;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平凉市“十三五”2020年度教育科学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但是由于缺乏对生活中时事热点的了解,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时一般仅局限于纯粹记忆相关知识。所以,教师应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成长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教师要及时融入时事热点,以体现出新教育理论下的核心要求。本文对合作素养、爱心素养、责任素养、做好课下功夫等策略展开探讨,旨在提
我国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音乐教育,目的不是让每一个小学生都成为音乐艺术家,而是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低段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美育、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