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符号的历时性看流行字符“囧”

来源 :中国文字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jiub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人认为,流行字符"囧"是个"复活"的古代汉字,古"囧"今"囧"是同一个字。其实,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符号,今"囧"是"再造"的而非"复活"的。作为一个切近的典型个案,"囧"的流行生动地印证了语言历时变化的偶然性,也为判断汉字承继关系的性质提供了符号学的新思路。
其他文献
<正> 赵元任百年诞辰纪念会于1992年11月10日,由中国音协、中央音乐学院在京共同发起举行。首都音乐界400余人参加了大会,赵元任先生的女儿赵如兰女士也特地从美国赶来参加纪念会。纪念会上,吕骥、孙慎、徐士家、廖辅叔、赵如兰等人在发言中,回顾了赵元任的创作生涯,他的作品鲜明地反映出“五四”时代的科学、民主精神,在艺术上努力追求中国民族音乐的实验。他的一些作品成为我国
土尔库是芬兰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土尔库的开发围绕着其核心Aura河区域进行。设计还包括土库尔的原址Koroistenniemi域,在那里仍残存着第一座教堂的遗迹。
<正>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老子·四十一章》中提出的含有深刻辩证思想的命题,它体现了老子哲学的精湛与深邃,是个具有高度抽象思辩能力的见解。可是有的研究者把它玄虚化,使其成为不可知的诡辩。如有的说“这种音乐我们是听不到的”,“最完美的
这样的讨论话题,也许容易引起争议:中国建筑.需要拯救吗?
1981年10月,中国音协理论委员会和文化部艺术教育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术座谈会,就编写近现代音乐史教科书和近现代音乐研究工作中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部份与会者根据他们的发言内容写成的三篇文章在这里发表,以期引起同志们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抽取东牌楼汉简和楼兰残纸中9组相同用字进行对比研究,从"部件不同"和"笔画不同"两个角度为学界初步展现汉魏时期由于书写载体(简与纸)不同而产生的文字差异,同时也在一
期刊
【正】 ……现在要讲的是妙音上师萨迦班智达&#183;贡噶坚赞具吉祥所著明处之分支《乐论》,即语工巧明之分支论述音乐规则的这部著作。以下分三个部分讲,即绪论、正文及结束
《殷周金文集成》10236鼄□匜,旧有一半字因残泐而没有释出,且释文不能通读。本文利用电脑技术对其文字进行考释,认为其铭文与邾友父鬲相同,并予以正名曰"邾友父匜"。
自1979年文化部、中国音协联合发出编辑、出版五部民族音乐集成的通知以来,这项工作已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普遍开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总结经验,探讨集成编辑学方面的问题,《音乐研究》编辑部、中国民族音乐集成编辑办公室特邀请在关专家共二十人,召开座谈会。会议由赵沨同志主持。与会同志怀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认真探讨了集成编辑学有关的问题。现将会议发言(包括书面发言)摘要如下,目的在于进一步引起各界人士的热情关注,进一步集思广益,使会后的集成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