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是人们追求向往的动力、源泉,美的教育能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艺术素质和其他各项素质。我以美为切入口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学生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历史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艺术化 美的环境 美的语言 探索
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发现美,学会体验美。这样的教学是在美的环境之中展开的,通过师生间美的语言交流体验美的内涵,在体验中发现美,从而创造美。
1.问题的提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近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科学文化知识,良好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协调和发展。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教改的举措是一个接一个,高考采用3+X模式,中考大量进行学科渗透,九年义务教育降低学科难度,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该如何重新审视历史学科在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如何解放思想,探索适应教改新思想,适合初中历史教学的新方法,这是一个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在通常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告诉"的手法推进教学的过程。老师只是负责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任务则是被动地把教师灌注的知识听清楚、记牢。历史中一个个栩栩如生、胆见卓识的人物形象不见了;一个个惊心动魄、发人深省的社会大变革没影了;一曲曲悲壮宏伟、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无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万马奔腾的战争场面消失了;一本本蕴藏哲理,充满智慧结晶的篇章失真了。课堂上,字里行间少了情感的交流,言谈举止没了心灵的沟通,圈点勾画不再是心智的交融。学生就象学习的机器,在枯燥、吊板、陈旧的教学环境中听啊、记啊、写啊、背啊,一张张本该充满青春活力的脸上变得神情茫然,一双双本该闪烁智慧光芒的眸子暗淡无光。对学习完全是种强忍和无耐,渐渐对学习少了兴趣,多了厌恶,教学方法的改进已是刻不容缓。
素质教育的大目标驱动我们去追求教育的完美境界,教学改革的大背景迫使我们去寻找教学的最佳方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爱美的天性帮助我拓开了思路。教育需要美,美就象块磁铁,吸引住了学生,牵动着学生的学习情绪,美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知识,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之健康成长。在教学的实践中,我选择了"美"为突破口,注意挖掘教材中各种美感资源,同时以其他艺术形式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让美的情景打动学生,让美的语言感染学生,让美的创意吸引学生,让美的教育启迪学生,师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教与学,学生愿学、爱学、学得好。学生从美的教学中感到了学习生活的充实、乐趣——学习是幸福的,以此实现了"以善引美,以美启真"的教育目的。
2.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创造美
以"美"为突破口怎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现美、体现美、创造美呢?具体有下列做法:
2.1 创造美的环境。优美清新的教育环境,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起着十分重要作用,中国有着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但初中学生很难体会。在他们眼里,只有原始的野蛮、贫穷、落后,遗址是乱草丛生的废墟,文物是灰色,无光彩的。实际历史教材中有许多美的意境可发掘。例:在讲中国古代史时,可把平时收集的古代文物遗址的彩图展示给学生,那棱角分明的石器,充满智慧;那精功雕琢的玉器光亮剔透;那光彩耀眼的银器气度不凡;那古朴典雅的瓷器如冰如玉;那紫里透红的铜器折射着韧气;那红砖金瓦的建筑神圣壮观。美的光环在这里闪烁,美的意境由此产生。教师还可将自己到古代遗址旅游参观的彩色照片给学生观赏,有条件可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看看原始本色美,观察地理地势,体验生态环境自然美,动手敲敲打打感觉劳动创造美。学生从这拓开的广阔空间里,增加了学习的信息量,开阔了视野,学科渗浸透贯穿其中,能力得到培养。从课本以外,学生看到了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美丽的补品,学习环境有了五颜六色,多了花草树木、河流山谷,让学生有了赏心悦目的的感觉,早已逝去的历史又充满了生气、活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阅读着教材,心灵接受着雨露的润泽,品尝着历史留下的美餐。在这样优美清新的环境下,实施教学是十分怡人的。
2.2 使用美的语言。优美的语言是初中历史老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大多要用语言的描述完成,优美的语言是融洽畅达的沟通。新鲜有趣的导入,发人深思的提问,天衣无缝的衔接,动静交错的起伏,耐人寻味的结束语,是教学水平高低的试金石,是历史教学最后的落脚点。在中国古代文化部分,教师可用富有激情的语言,一步步诱导学生步入艺术化的殿堂。可选有代表性,优美的古诗词让学生合着音乐呤诵。有准备地精编一些有趣的寓言神话故事讲给学生听,讲述中不时留下悬念,让学生思考,让学生用美的语言来完善故事,看谁回答得最精彩。教师语言生动得体,就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活跃学生思维能力,煽起学生表现欲望,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授课中教师还可以用些精彩的录音片段。例如:在讲长征的胜利一课,用录音机播放长征主歌,那发自肺腑、开启心扉、优美动听的解说词让学生感动,长征的经过历历在目,铭刻在学生心里。教师用美的语言开启智慧,学生在美的语言中激发情绪接受熏陶,领悟爱憎,培养能力,创造美感。
2.3 萌发美的创意。据了解,当代青少年喜欢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学习方式。虽然少年儿童对书本仍然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许多青少年儿童已不满足,他们接受了经常为他们安排的学习内容和采用的学习方式,但他们更有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做实验,用电脑和读课外书籍,使用现代电子读物(录音、VCD、光盘、上网……),所以现在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教案,要根据课的实际内容,要有美的创意。学生喜欢什么就讲什么,学生爱玩什么就用什么,学生感到美在哪里,就从哪里下手导学。现在青年人非常喜欢谈论"星",心中都有座星碑,教师教学就应从现代青年崇拜的青春偶像、形象大使中提炼出美的素材、纳入教学。在设计课件时尽量留有机会让学生上台习作操练。同时,还可从生活实践,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宣染,表演体验,语言描绘等入手,创设教材美感情境,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去具体感受人格美、感情美、形象美,去享受生活中的喜怒衷乐,去领悟渗透在学习中的美味,去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美的创意柔合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它使学生思想、品德、情趣都得到陶冶和感悟,课堂上学生能较客观辩证对历史人物做出评价,对著名的中外名画也能进行简单点评。我校组织的"五·四"文艺演出有70%的节目来自学生,他们节目,贴近校园生活,散发着浓浓的校园气息,渗透着深深的师生情谊。美真成为一种内在动力,驱使学生去追求、去创造、去实践,美的升华在教学中得到体现,美的创意使学生受益匪浅。
总之,美是人们追求向往的动力、源泉,美的教育能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艺术素质和其他各项素质。我以美为切入口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学生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历史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艺术化 美的环境 美的语言 探索
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发现美,学会体验美。这样的教学是在美的环境之中展开的,通过师生间美的语言交流体验美的内涵,在体验中发现美,从而创造美。
1.问题的提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近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科学文化知识,良好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协调和发展。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教改的举措是一个接一个,高考采用3+X模式,中考大量进行学科渗透,九年义务教育降低学科难度,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该如何重新审视历史学科在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如何解放思想,探索适应教改新思想,适合初中历史教学的新方法,这是一个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在通常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告诉"的手法推进教学的过程。老师只是负责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任务则是被动地把教师灌注的知识听清楚、记牢。历史中一个个栩栩如生、胆见卓识的人物形象不见了;一个个惊心动魄、发人深省的社会大变革没影了;一曲曲悲壮宏伟、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无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万马奔腾的战争场面消失了;一本本蕴藏哲理,充满智慧结晶的篇章失真了。课堂上,字里行间少了情感的交流,言谈举止没了心灵的沟通,圈点勾画不再是心智的交融。学生就象学习的机器,在枯燥、吊板、陈旧的教学环境中听啊、记啊、写啊、背啊,一张张本该充满青春活力的脸上变得神情茫然,一双双本该闪烁智慧光芒的眸子暗淡无光。对学习完全是种强忍和无耐,渐渐对学习少了兴趣,多了厌恶,教学方法的改进已是刻不容缓。
素质教育的大目标驱动我们去追求教育的完美境界,教学改革的大背景迫使我们去寻找教学的最佳方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爱美的天性帮助我拓开了思路。教育需要美,美就象块磁铁,吸引住了学生,牵动着学生的学习情绪,美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知识,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之健康成长。在教学的实践中,我选择了"美"为突破口,注意挖掘教材中各种美感资源,同时以其他艺术形式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让美的情景打动学生,让美的语言感染学生,让美的创意吸引学生,让美的教育启迪学生,师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教与学,学生愿学、爱学、学得好。学生从美的教学中感到了学习生活的充实、乐趣——学习是幸福的,以此实现了"以善引美,以美启真"的教育目的。
2.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创造美
以"美"为突破口怎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现美、体现美、创造美呢?具体有下列做法:
2.1 创造美的环境。优美清新的教育环境,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起着十分重要作用,中国有着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但初中学生很难体会。在他们眼里,只有原始的野蛮、贫穷、落后,遗址是乱草丛生的废墟,文物是灰色,无光彩的。实际历史教材中有许多美的意境可发掘。例:在讲中国古代史时,可把平时收集的古代文物遗址的彩图展示给学生,那棱角分明的石器,充满智慧;那精功雕琢的玉器光亮剔透;那光彩耀眼的银器气度不凡;那古朴典雅的瓷器如冰如玉;那紫里透红的铜器折射着韧气;那红砖金瓦的建筑神圣壮观。美的光环在这里闪烁,美的意境由此产生。教师还可将自己到古代遗址旅游参观的彩色照片给学生观赏,有条件可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看看原始本色美,观察地理地势,体验生态环境自然美,动手敲敲打打感觉劳动创造美。学生从这拓开的广阔空间里,增加了学习的信息量,开阔了视野,学科渗浸透贯穿其中,能力得到培养。从课本以外,学生看到了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美丽的补品,学习环境有了五颜六色,多了花草树木、河流山谷,让学生有了赏心悦目的的感觉,早已逝去的历史又充满了生气、活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阅读着教材,心灵接受着雨露的润泽,品尝着历史留下的美餐。在这样优美清新的环境下,实施教学是十分怡人的。
2.2 使用美的语言。优美的语言是初中历史老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大多要用语言的描述完成,优美的语言是融洽畅达的沟通。新鲜有趣的导入,发人深思的提问,天衣无缝的衔接,动静交错的起伏,耐人寻味的结束语,是教学水平高低的试金石,是历史教学最后的落脚点。在中国古代文化部分,教师可用富有激情的语言,一步步诱导学生步入艺术化的殿堂。可选有代表性,优美的古诗词让学生合着音乐呤诵。有准备地精编一些有趣的寓言神话故事讲给学生听,讲述中不时留下悬念,让学生思考,让学生用美的语言来完善故事,看谁回答得最精彩。教师语言生动得体,就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活跃学生思维能力,煽起学生表现欲望,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授课中教师还可以用些精彩的录音片段。例如:在讲长征的胜利一课,用录音机播放长征主歌,那发自肺腑、开启心扉、优美动听的解说词让学生感动,长征的经过历历在目,铭刻在学生心里。教师用美的语言开启智慧,学生在美的语言中激发情绪接受熏陶,领悟爱憎,培养能力,创造美感。
2.3 萌发美的创意。据了解,当代青少年喜欢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学习方式。虽然少年儿童对书本仍然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许多青少年儿童已不满足,他们接受了经常为他们安排的学习内容和采用的学习方式,但他们更有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做实验,用电脑和读课外书籍,使用现代电子读物(录音、VCD、光盘、上网……),所以现在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教案,要根据课的实际内容,要有美的创意。学生喜欢什么就讲什么,学生爱玩什么就用什么,学生感到美在哪里,就从哪里下手导学。现在青年人非常喜欢谈论"星",心中都有座星碑,教师教学就应从现代青年崇拜的青春偶像、形象大使中提炼出美的素材、纳入教学。在设计课件时尽量留有机会让学生上台习作操练。同时,还可从生活实践,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宣染,表演体验,语言描绘等入手,创设教材美感情境,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去具体感受人格美、感情美、形象美,去享受生活中的喜怒衷乐,去领悟渗透在学习中的美味,去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美的创意柔合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它使学生思想、品德、情趣都得到陶冶和感悟,课堂上学生能较客观辩证对历史人物做出评价,对著名的中外名画也能进行简单点评。我校组织的"五·四"文艺演出有70%的节目来自学生,他们节目,贴近校园生活,散发着浓浓的校园气息,渗透着深深的师生情谊。美真成为一种内在动力,驱使学生去追求、去创造、去实践,美的升华在教学中得到体现,美的创意使学生受益匪浅。
总之,美是人们追求向往的动力、源泉,美的教育能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艺术素质和其他各项素质。我以美为切入口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学生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历史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