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爱因斯坦也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由此可见,想象力是人类思考的原动力,也是创造的源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表现力、创造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要让学生成为开拓型、创造型的一代,就要培养他们从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高度发挥想象能力的习惯、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因此,音乐课堂中的创造性教育尤其要重视音乐想象力的培养。
【关键词】 音乐课堂 音乐想象力 创设情景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是开启人类智能的一把钥匙。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这是因为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创造心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结合唱歌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首好的歌曲应该是词曲有机的结合,而不是片面追求乐句的华丽动听。而音乐教材中正是选用了这样的歌曲。我们应牢牢把握住音乐教材的这一特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如在教唱国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时应讲明曲作者在“中华民族”四个字上,用了坚定有力的节奏,启发学生想象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和大无畏的精神;而“到了”两字后面突然用休止切住,造成一种十分紧张的感觉,使“最危险的时候”得到了强调和突出,在人们被迫发出的层层向上的吼声中出现了大三和弦分解式的战斗号角,给人以强有力的鼓舞,最后用四度上行的昂扬音调反复唱出叠句,“前进!前进!前进!进!”音乐斩钉截铁,充满着向前的力量,犹如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战斗步伐不可阻挡。
这短小精悍的歌曲把学生带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可结合电影电视中的某些镜头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无形中也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二、创设情景法,激发学生想象热情
创设情景就是依据想象的条件,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采用故事、音乐、歌词、表演、录象、挂图,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场景等,对学生的感官加以刺激,使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发生影响,以最佳情绪有目的、有意识地展开想象,从而实现创造教育的目的。
如在一堂欣赏课中,欣赏的内容是《瑶族舞曲》,乐曲共4个主题音乐,欣赏后,我分别让学生谈谈对每个主题音乐的感受,在谈到主题C时,1=C 3 3 - | 1 1 - | 1 3 - | 33 1 - | 6 1 1 | 3 63 63 | 2. 1 21 | 6 - - -|……
这是一段很抒情、很宁静的音乐,我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描绘你想象的画面。有的学生说听了这段音乐,仿佛感受到在黄昏时分来到了小河边静静地散步;有的说是像在走在软软的沙滩上;有的说像是一位美丽的瑶族姑娘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其中有一位学生的答案很特别也很有意思,他说像是一位妈妈在为宝宝唱摇篮曲。这让我很意外,但却非常高兴。我表扬了这些同学,特别赞扬了这位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同学,同时也趁机鼓励全体同学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能够对音乐的理解产生“奇思异想”,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之后老师出示瑶族人民跳舞场面的图片,让学生边看边欣赏音乐,在这种情景中,他们把文字描写的形象结合起来,在大脑中构建出新的形象来。
情景创设应力求生动、新异,引起学生注意,以激起想象的热情;但情景创设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适合教学内容需要,不能追求形式;直观材料要精选,展示时机要适当,这样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三、运用比较法,重新组合,构建新形象。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通过现实的比较或想象的比较,并在比较的过程中将其重新组合,可以构建出新的形象来。
案例:在听勃拉姆斯的大提琴曲《摇篮曲》时,让学生比较乐曲中不同弦乐器的音乐特点,想象所表达的音乐意境。学生听后一般都能根据乐曲主题想象出这是母亲宽厚的胸怀,让人感受到一种伟大的母爱。小提琴的音色清澈明亮,就像酣睡在摇篮中的孩子,使人感到幸福的童年需要伟大的母爱。最后大小提琴合奏,表出人们对童年与母爱那种交织在一起真挚感情的赞美。比较的方法给人的印象深刻,易于理解作品。在比较时应做到以艺术想象为中心,精心选择比较内容,细致处理和反复练习,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防止简单地处理和枯燥平淡的语言。
四、运用联想法,培养想象力
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里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可见,音乐作品是一定事实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投身其中,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构思,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联觉,这就是联想法。
如在欣赏《春之声》圆舞曲后,我告诉学生: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圆舞曲,乐曲把我们带到了充满春意的大自然中,你一定对美好的春天充满遐想,脑海中会呈现出怎样的情景呢?这时,学生立即展开了想象,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同学们迎着春天的朝阳,到学校去学习文化知识……”他们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都表达出来了。大家的想象虽然不同,但又都符合作品标题的含义,都统一在作者塑造的音乐形象之中,这就是联想产生的创造教育效果。
想象力给音乐插上了翅膀,同时也给音乐欣赏增加了无穷的魅力。我们可以从传统乐曲《百鸟朝凤》中对鸟鸣的摹仿,想象出群鸟竟鸣的美丽图画,从打击乐合奏《老虎磨牙》中鼓梆的刮奏、大鼓鼓面上抓奏等技法,想象出猛虎长啸震山川,扑击撼五岳的威猛形象。更可以从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鹅妈妈》组曲之一《小矮人》中,双簧管悲凉凄切的旋律,圆号迟缓的节奏中,想象出孩子们孤独伤感的情绪和森林里令人不安的寂静,产生强烈的共鸣。
应用联想法关键是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和联想,反之就难以取得较好效果。以上是培养音乐想象力的几种方法,但又不局限于这几种,各种方法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各有特点、互相联系的,往往几种方法可以结合运用。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灵活把握,更好地实现创造教育目的。
总之,教学中追求对音乐想象力的培养,就是要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为核心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从音乐课的特点出发,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发掘其潜在的创造力,使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确定目标,主动探索音乐,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初步形成独立学习音乐的能力。
【关键词】 音乐课堂 音乐想象力 创设情景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是开启人类智能的一把钥匙。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这是因为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创造心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结合唱歌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首好的歌曲应该是词曲有机的结合,而不是片面追求乐句的华丽动听。而音乐教材中正是选用了这样的歌曲。我们应牢牢把握住音乐教材的这一特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如在教唱国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时应讲明曲作者在“中华民族”四个字上,用了坚定有力的节奏,启发学生想象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和大无畏的精神;而“到了”两字后面突然用休止切住,造成一种十分紧张的感觉,使“最危险的时候”得到了强调和突出,在人们被迫发出的层层向上的吼声中出现了大三和弦分解式的战斗号角,给人以强有力的鼓舞,最后用四度上行的昂扬音调反复唱出叠句,“前进!前进!前进!进!”音乐斩钉截铁,充满着向前的力量,犹如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战斗步伐不可阻挡。
这短小精悍的歌曲把学生带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可结合电影电视中的某些镜头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无形中也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二、创设情景法,激发学生想象热情
创设情景就是依据想象的条件,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采用故事、音乐、歌词、表演、录象、挂图,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场景等,对学生的感官加以刺激,使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发生影响,以最佳情绪有目的、有意识地展开想象,从而实现创造教育的目的。
如在一堂欣赏课中,欣赏的内容是《瑶族舞曲》,乐曲共4个主题音乐,欣赏后,我分别让学生谈谈对每个主题音乐的感受,在谈到主题C时,1=C 3 3 - | 1 1 - | 1 3 - | 33 1 - | 6 1 1 | 3 63 63 | 2. 1 21 | 6 - - -|……
这是一段很抒情、很宁静的音乐,我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描绘你想象的画面。有的学生说听了这段音乐,仿佛感受到在黄昏时分来到了小河边静静地散步;有的说是像在走在软软的沙滩上;有的说像是一位美丽的瑶族姑娘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其中有一位学生的答案很特别也很有意思,他说像是一位妈妈在为宝宝唱摇篮曲。这让我很意外,但却非常高兴。我表扬了这些同学,特别赞扬了这位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同学,同时也趁机鼓励全体同学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能够对音乐的理解产生“奇思异想”,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之后老师出示瑶族人民跳舞场面的图片,让学生边看边欣赏音乐,在这种情景中,他们把文字描写的形象结合起来,在大脑中构建出新的形象来。
情景创设应力求生动、新异,引起学生注意,以激起想象的热情;但情景创设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适合教学内容需要,不能追求形式;直观材料要精选,展示时机要适当,这样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三、运用比较法,重新组合,构建新形象。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通过现实的比较或想象的比较,并在比较的过程中将其重新组合,可以构建出新的形象来。
案例:在听勃拉姆斯的大提琴曲《摇篮曲》时,让学生比较乐曲中不同弦乐器的音乐特点,想象所表达的音乐意境。学生听后一般都能根据乐曲主题想象出这是母亲宽厚的胸怀,让人感受到一种伟大的母爱。小提琴的音色清澈明亮,就像酣睡在摇篮中的孩子,使人感到幸福的童年需要伟大的母爱。最后大小提琴合奏,表出人们对童年与母爱那种交织在一起真挚感情的赞美。比较的方法给人的印象深刻,易于理解作品。在比较时应做到以艺术想象为中心,精心选择比较内容,细致处理和反复练习,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防止简单地处理和枯燥平淡的语言。
四、运用联想法,培养想象力
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里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可见,音乐作品是一定事实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投身其中,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构思,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联觉,这就是联想法。
如在欣赏《春之声》圆舞曲后,我告诉学生: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圆舞曲,乐曲把我们带到了充满春意的大自然中,你一定对美好的春天充满遐想,脑海中会呈现出怎样的情景呢?这时,学生立即展开了想象,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同学们迎着春天的朝阳,到学校去学习文化知识……”他们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都表达出来了。大家的想象虽然不同,但又都符合作品标题的含义,都统一在作者塑造的音乐形象之中,这就是联想产生的创造教育效果。
想象力给音乐插上了翅膀,同时也给音乐欣赏增加了无穷的魅力。我们可以从传统乐曲《百鸟朝凤》中对鸟鸣的摹仿,想象出群鸟竟鸣的美丽图画,从打击乐合奏《老虎磨牙》中鼓梆的刮奏、大鼓鼓面上抓奏等技法,想象出猛虎长啸震山川,扑击撼五岳的威猛形象。更可以从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鹅妈妈》组曲之一《小矮人》中,双簧管悲凉凄切的旋律,圆号迟缓的节奏中,想象出孩子们孤独伤感的情绪和森林里令人不安的寂静,产生强烈的共鸣。
应用联想法关键是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和联想,反之就难以取得较好效果。以上是培养音乐想象力的几种方法,但又不局限于这几种,各种方法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各有特点、互相联系的,往往几种方法可以结合运用。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灵活把握,更好地实现创造教育目的。
总之,教学中追求对音乐想象力的培养,就是要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为核心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从音乐课的特点出发,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发掘其潜在的创造力,使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确定目标,主动探索音乐,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初步形成独立学习音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