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为政思想对教育评价改革的启示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oryanz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评价对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事关国家未来、民族命运。当前,教育评价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现象如“五唯”的顽瘴痼疾等。本文基于孟子为政思想的研究,探寻古老的智慧,揭示教育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为政思想所能给予的启示。教育评价应去除功利性的思维,真正实现教育所期望的培养人的目的;应采用动态化的评价方式,肯定人的发展性;评价主体应合理选人用人确保科学性;教育评价要尊重个体个性化,培养国家、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改革;孟子;为政
  教育评价作为教育治理的关键环节,事关教育发展的前途和未来。教育评价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革,评价在不断吸收国外学说和理论的同时,也要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与营养。教育评价与孟子为政思想中治国理政的主张不谋而合。孟子的为政思想所蕴藏的巨大价值超越时空而恒久长存,我们或许可以从孟子的为政观念中对当今教育评价改革寻得启发。
  1孟子为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1.1义利之思
  针对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孟子提出“重义轻利”“义以为上”等观点,通过张扬道义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义利观作为伦理规范与道德准则,属于价值观范畴,对孟子为政思想的产生具有价值指引作用。“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在孟子看来,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利,人的精神生命也是利。孟子并不反对“利”的追求,但应该追求“大仁大义”,实现对“大利”的追求。“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孟子在吸收孔子义利观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义”的追求,将“义”放在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位置。“重义轻利,义以为上”的思想观念,指引着孟子为政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2修己内省
  梁惠王疑惑自己为百姓尽心尽力,为什么自己国内百姓并没因此增多呢?孟子用作战来做比喻,让梁惠王知道自己的做法与五十步笑百步无异,希望梁惠王能够反省自身,做到“无罪岁”。君主不断修己内省,才能实现王道仁政,百姓亦要修己内省,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和平。“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自己的心理已经发生了扭曲,如何能够让别人正直?“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孟子·尽心下》)不按照道去行动,道在妻子儿女的身上也实行不了;不按照道去使唤人,那就连妻子儿女也使唤不了。因此,做人应该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修己内省,也是孟子为政的中心思想之一。
  1.3任用贤才
  治国理政,需要怀仁心,行仁政的圣明君主,宽厚待民,体恤百姓。治国理政不单是君主一人之责,亦需要逻辑严密、科学系统的官僚组织机构。为了压制他国,各国竞相招揽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卓越优秀的人才,不问出身与阶级。孟子肯定官僚治人的分工模式,认为“劳心者治人”。但孟子所肯定的是有才能,能为国家有所贡献之人,不是贪污腐朽之人。君主与官僚机构应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考虑百姓感受,与百姓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念与情感认同。怎样的贤能之士才能为国所用?孟子提出“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下》)只有天下百姓都认为他有贤能,再去任用他。任用贤才,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
  1.4个体为本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在孟子看来,个体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国家能否实现统一,取决于每一个个体的作用,个体为本是王道仁政的基础。每个人能够亲爱自己的亲人,尊敬自己的长辈,天下便能够太平。所以孟子推崇仁义的道德观念,因为仁义之人会亲近身边之人,也会爱及他人,自然也会尊重君主,效忠国家。个体为本的价值观念,决定了孟子十分重视人的本性,孟子希望通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使人人都拥有善性,如此,想要实现天下大治是轻而易举的事。孟子不仅仅看到统治者的重要力量,更看到了社会个体即民众的“合力”。因此,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的思想就是个体为本观念的体现和深化。
  2为政思想对教育评价改革的启示
  2.1去除功利性思维
  “忘却了精神领域的洗礼与坚守,将‘追名逐利’变成了人生信条,儒家那种‘义即大利’的高远境界与终极情怀,已渐渐离人们远去。”人皆有欲望与追求,但所谓的富贵名利,物质的享受只是一种低层次的需要,对“义”的坚守才能真正慰藉人的心灵。“‘仁’与‘义’为什么值得人用最宝贵的生命去追求?因为这里体现了儒家的终极关怀:儒家不以小我的有限生命为局限,而是以实现整个人类大我的无限生命为依归。”追求名利却忽视了教育最本质的目的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必然冲击传统的道德准则,正确理解孟子的义利思想,对于塑造“义以为上”的义利观念十分必要。义利观念的形成需要学校不断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需要良好社会环境的熏陶,引领“义以为上”“重义轻利”的社会风尚,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正向发展。
  2.2评价方式动态化
  孟子之所以强调修己内省,正是因为看到人是处在发展中的个体,通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人可以得到改变与进步。反思自省,君主可以看到治国中存在的问题,民众可以拒绝环境中影响人性向恶的因素,保留善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评价结果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教育作为社会实践过程的復杂性,况且教育的很多作用是不可能量化的。”“一切为了人的发展是评价改革的根本遵循,立德树人成效是评价改革效果和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排名次、化等级不是评价的最终目的,通过评价的手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建议,帮助学生看到其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审思与提高才是评价的初衷。因此,评价的方式与手段不应是静态化、片面性的,而应是动态化、发展性、全面性的。   2.3选人用人合理化
  《总体方案》如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落地生根呢?关键在于“人”,在于“评价主体”,“是运用这一方案,去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人,他们是最重要的‘落实主体’。”以往出台过很多能体现《总体方案》精神的文件,但是它们究竟在真正地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了何种作用,扮演着何种角色,对于教育评价的改革是否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不免让人心生疑惑。只有将评价方案里的理念、原则、措施转化为政府的治理能力、学校的管理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中的一部分,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去,才是真正落实了教育评价。
  2.4尊重个体个性化
  人的发展是极具个性的,个体不会是整齐划一的发展。孟子看到了个体对国家长期发展的作用,在教育中,孟子继承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不同学生采用适合其本身的具体教学方法。为了取得“好标签”,特别是学生评价使学生将学习的动力变成仅仅是对高分数的追求,背离了教育的本质与初衷。在提高学生的分数,提高学校的升学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理想信念、道德修养、思想境界、社会责任、审美素养、情感意志、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这是立德树人的根本。”
  教育评价思想在几千年的发展与变革中,立足了中国传统文化,也不断糅合了英美文化等国外的理论学说。评价制度的创新与完善,需要现今教育目标的引领,也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凝练古人的智慧,古为今用。孟子义利之思、修己内省、任用贤才、个体为本等为政主张,都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教育评价应去除功利性的思维,真正实现教育所期望的培养人的目的;教育评价应采用动态发展的手段,教育育人,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教育评价应选择品德與能力兼备的人才作为评价的主体,使评价的过程与结果更加科学和准确;教育评价要尊重个体的个性化,为社会、国家培养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日]贝冢茂树著,李斌译.孟子读本[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
  [2]杨文迪,潘国涛.试论孔孟义利观及其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4).
  [3]尹业初.论儒家“义利”思想与人生道德境界的提升[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0(04).
  [4]靳玉乐,朴雪涛,赵婷婷,等.笔谈: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与制度创新[J/OL].大学教育科学:1-13[2021-01-2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3.1398.G4.20201229.1554.002.html.
  [5]郭为禄,丁笑梅,万圆.以“变”破“唯”构建高校科学教育评价体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1).
  [6]李政涛.把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化到“评价能力”的提升那里去[J].中国教育学刊,2020(12).
  [7]刘振天.教育评价破“五唯”重在立“四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百香果属于热带水果,是多年生的藤本常绿果树,果实椭圆状,香气浓郁芬芳,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工制作成饮品,市场前景很好。研究百香果的栽培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利于扩大市场影响,为种植者提供更好的种植技术,提高百香果的产量和质量,进而获得丰厚的收益。  ◆关键词:百香果栽培种植;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  随着时代不断地向前发展,国民经济总值不断上升,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对于生
期刊
◆摘 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实现与时俱进,我国教育界开始重新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及思路,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基础,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科学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在推进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备受关注,教师需要注重对活动的有效组织以及合理管理,确保对症下药,为学生的科学探究保驾护航。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组织与管理  科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在高职高专医学类内科教学中应用临床路径法结合案例教学法(CBL)的效果。方法:2019.7-2020.11在临床医学系从中随机选取该校200名学生分为各100名对照组(传统教学法)与观察组(临床路径法+ CBL),教学结束后比较学生内科实践技能和期末理论的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实践技能成绩[(25.283.72)分]和期末理论成绩[(87.506.90)分]均高于对照组[(23
期刊
◆摘 要:在班级管理中有效的运用6S管理法可以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标记图也是一位无声的老师,与环境创设相呼应,能使幼儿独立性提高,幼兒的情感发展会更丰富全面,能辨别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对周围的事物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关心、对待。  ◆关键词:6S管理法标记图;自我管理;规则意识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6S管理兴起于日本企业,6S即整理、整顿、清
期刊
◆摘 要:新时代的到来,国家对于教育行业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背景之下,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课堂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有效合作学习模式的提出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并且在英语课堂之上会更加实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有着一定的促进性作用。因此,团队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交流能力等,实现合作共赢。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英语教学;应用  从目前的初中
期刊
◆摘 要:新时代下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何采取有效策略加强对学生的生活教育、学习管理及德育教育,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已成为小学班主任面临的主要问题。所以,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推广下,小学班主任应该及时转变工作模式,深刻探析德育教育的核心内涵,全方位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生活学习指导,积极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德育工作路径。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困境;突围方式  小学班主任德
期刊
培养教育好大学生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重要任务,是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方面。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规模不断扩大,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成熟,手机游戏成为大学生主要娱乐方式之一,这给大学生成长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也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  本次调研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问卷调研法、线上线下访谈法。问卷调查主要通过电子问卷方式对全院大学生进行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并且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明显成就,与此同时推动了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使电子商务拥有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为电子商务相关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网络平台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使人们在生活等方面获得了良好发展,生活方式更加先进,能够运用网络来处理一些事情,节省了人们很大一部分时间。由此可见,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相当可观,这其中广大人民群众是最大的消费群体。  
期刊
◆摘 要:如今的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便是人才之间的竞争,高校一直以来便是人才孕育的摇篮,高校中培育人才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那么对于教师的待遇问题便值得每个高校深思,高校长久稳定的发展需要的是留住人才,通过不同方式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可是如今,如何运用正确的手段来挽留高校优秀的教师便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无论在现实还是网络上教师的待遇问题一直是高居不下,教师的待遇问题成了社会一大问题,那么管
期刊
◆摘 要:进入到新媒体时代后,纸质媒体逐渐被社会所淘汰,传统报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企业报在新媒体时代下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尤其是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推动企业报转型升级,提高其信息传播质量与水平,为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提供帮助。本文首先对新媒体时代下企业报生存面对冲击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新媒体下企业报发展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企业报;生存;发展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中,各类媒体涌现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