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绪先生的国际学术领导力卓越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nipishiwo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王教授,非常荣幸今天能够在这里再次见到您,请允许我转达印第安纳大学以及您的美国朋友和同事对您的诚挚问候。
  今天下午我会在讲演中对王承绪教授在国际与比较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做出更详细的阐述。现在,我只想通过一个例子说明王教授在建立持久的知识、文化和学术交流以及建立跨越中国和其他国家边界的长期友谊方面的卓越的学术领导力。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王教授就开拓和缔结了杭州大学与印第安纳大学的国际伙伴关系。正是通过这种伙伴交流关系,我得以有机会在1983年来到杭州,与王承绪教授一起为10名印第安纳大学学生和10名杭大学生共同讲授比较教育课程。这种国际交往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对于跟随我一起以及后来陆续到杭州大学学习的美国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很多人不仅成为以教育为专业的教师,而且很多人一直将与中国相关的工作作为毕生的事业。对于前来印第安纳大学学习和研究的学生和老师们来说,这种交流对他们日后的发展同样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对我来说,结识并与王承绪教授共事是我人生经历和学术生涯中最大的收获。正因为此,我愿与在座所有尊敬的嘉宾一起,衷心祝愿王承绪教授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万事如意!
  
  王承绪先生为沟通中英两国关系贡献巨大
  柳基思
  
  非常荣幸能够来到这里参加王承绪教授的百岁华诞庆典。我谨代表您在苏塞克斯大学和伦敦大学的朋友向您致以最诚挚的问候。
  正如英国国际与比较教育学会前主席所说,您为沟通两国特别是两国学会之间的关系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无可估量的。我初次与您相见正值您的学术生涯“第二春”,那时我刚好中年,也刚刚进入学术发展的新阶段。正像我的同事阿诺夫教授所讲,30年前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那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也是王承绪教授为青年人创造出国留学深造机会的时代。我是1993年与王教授初识于苏塞克斯大学,并于一年后到杭州访问。从那时起,我们协助英国文化协会开展一些工作,我们发起实施了一个合作研究项目,使很多人从中受益,这其中就包括了徐辉和郑继伟。通过这个研究项目,我们出版了著作,发表了很多论文,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王承绪教授,您留下的思想财富将继续给后辈学者尤其是从事英国教育研究的学者以启迪。
  同时,我也带来了母校伦敦大学的问候。20世纪30年代,王教授曾在伦敦大学学习工作多年。伦敦大学对王教授为加强两国学术合作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给予了高度认可,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曾授予王教授“荣誉院士”称号。在此,我也转达伦敦大学教育学院黎安琪(AngelaLittle)教授及其所在的国际与终身教育系对王教授的问候,向王教授所取得的卓越学术成就表示敬意,并祝愿王教授幸福安康!
  我为曾经与王教授共事的经历而倍感荣幸。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期清冷的一天,我骑着自行车在杭州街道上飞驰而过的情景,我尤其记忆深刻的是王教授所居西溪路时的那个温馨而狭小的房间。杭州是我永远的“家”。王承绪教授知道,我家里的墙上就挂着杭州的图片。
  最后衷心祝愿王承绪教授健康长寿!
  
  是终身学习的典范后辈追随的楷模
  张民选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比较教育界的专家、学者、老师、学生,来自英美亚太的学者代表汇聚在西子湖畔,共同庆贺我国杰出的教育家、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奠基人王承绪先生的百年华诞。在这激动人心的大喜日子里,我与所有接受过王先生指导、聆听过王先生教诲的弟子一样,都有说不完的回忆,讲不完的感受和对王先生报答不尽的那如苍穹辽阔、如沧海浩荡的恩情。
  最让我敬佩的是恩师王承绪先生一生践行教育报国的信念。1930年代,面对积贫积弱饱受屈辱的祖国同胞,王先生立下了学习各国经验发展本国教育以此强民富国的壮志。1945年,二战刚刚结束,王先生就听从祖国和母校的召唤,践行他教育报国的诺言。他放弃了令人留恋的英伦生活,中断了他正在研究的英国工人教育和社会主义的理想,推迟了完成博士论文的机会,毅然决然做出了早日回国服务的决定,并且终于在完成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筹建工作以后就急切登上了返回祖国的第一班货船。如果这是一位身处异乡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教育报国做出的人生抉择,那么恩师王承绪先生在历经文革磨难后,重新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教育研究开展国际交流,编译各国名著,培育教育英才,并在年过七旬之时申请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更加显示出王先生教育兴国信念矢志不渝的理想光辉。
  最让我铭记的是王承绪先生关爱入微、德艺并重、言传身教的风范。王先生的从教生涯始于80年前的无锡中学实验小学,20世纪80年代王先生开始招收研究生,能成为王先生的入室弟子是我一生的幸福。我至今还清楚的记得王先生对我面试的情景。他问了我英国史上的一个问题,又问我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与内容。他以鼓励、期待地神情耐心地听我讲完不那么自信的回答,又平易谦和地指出我答辩中的幼稚和不足。更让我意想不到、诚惶诚恐的是,第二天一早老先生竟骑着自行车来到杭大天目山路边我暂歇的简易平房旅社。王先生说,他来为我送行。王先生还为我带来几十页《英格兰与威尔士教育》(Education in England and Welsh)的影印件,嘱咐我在乡间教学之余阅读原著,尝试翻译,并在阅读和翻译中学习教育的历史和理论。我想这绝不仅仅是为学生的一次送行,而是一位伟大的教师用他慈父般的关爱和独特的方式给一个即将入门的弟子上了一堂让他永远珍藏于心间的启蒙课。
  最让我永远追随的是恩师王承绪先生孜孜不倦、永无止境的求知求学的精神。王先生是我国公认的比较教育的奠基人,也是声誉四海的中国教育家。全国几十万、几百万教育系毕业的学生哪个不知道、没有读过王先生翻译的《西方教育论著选》,学习教育史的研究生哪个没有读过王先生主编的《中外教育比较史纲》,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的哪个没有引用过王先生主编的《汉译世界高等教育名著丛书》,学习过比较教育的几十万、几百万的本科生、研究生哪个没有学习过我国文革后第一部比较教育教材和王先生撰写的《比较教育学史》。这当然是因为王先生博览群书、慧眼识才,所选所译才能跨越时代,为我们一代代学子提供精神食粮。这当然也是因为王先生学贯中西、敏感睿智,所书所著方能够揭示本质、指明趋势,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依据。然而,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一切凝聚着王先生穷其一生的学术追求和墩厚扎实的学术功夫。正像王先生主译的那部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学无止境》(No Limits to Learning)一样,学无止境是恩师王先生一生治学的最好写照。王先生早年不满足于中师所学的知识而进浙大求知求学,王先生又不满足于浙大的毕业留校而远涉重洋赴英国留学。王先
其他文献
据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2014年4月3日报道,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调查显示,学位课程信息网站的“信息爆炸”导致一些学生得了“选择困难症”。  英国政府曾在《2011高等教育白皮书——“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系统》里许诺,要为申请学位课程的学生提供更加详细、充足的课程信息,且于 2012年开设了Unistats 网站,为学生提供关于课程满意度、教学时间、学科比较、毕业后的平均工资水平等方面的调查数
据英国教育部网站2015年9月3日报道,英格兰学校从当月开始实行新的实用数学课程。根据该课程,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数学技能计算利率、利润、货币汇率。  英国一些大企业的雇主表示,数学应旨在使年轻人获得日常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无论他们将来经商还是创立公司。  政府承诺,确保所有年轻人,不论能力或背景如何,都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包括制定严格的资格认证制度,以帮助他们取得优异成绩。  新课程提出了“数学差距
[摘 要] 在不断追求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过程中,为持续增强高等教育的全球竞争力,台湾地区自2005年起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致力于卓越教育项目。该项目旨在帮助高校在各自领域内办出特色,同时还对高校应如何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给出了明确的指导。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质量 卓越教育项目 全球竞争力 台湾地区    一、台湾地区教育的基本情况    目前,台湾地区的教育涵盖22年的正规学习。大体说来,该系统包括2
一、城市型综合大学办学定位  《世界教育信息》:成都学院提出了建设“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办学定位,在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中,贵校是如何体现这一办学定位的?  周激流:“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办学定位是指努力实现既按高等教育的规律办好大学,又紧密联系地方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随着成都市“充分国际化”城市发展战略的提出及推进,成都市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在此环境下,成都学院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
据日本《朝日新闻》网站2014年11月1日报道,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10月31日对中小学一贯制教育作相关报告总结。目前,日本中小学有两种类型的一贯制学校,一类是一体化程度较高的“中小学一贯制学校(暂定)”,另一类是课程意义上的一贯制学校,需要学习统一课程的“中小学一贯型小-中学校(暂定)”。报告指出,这两类学校的设立需要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日本文部科学省将在2015年的通常国会提交《学校教育法
据美国联邦教育部网站2014年6月20日报道,为帮助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做好大学入学准备,美国联邦教育部于6月3日宣布,为“快速启动规划”项目(Gear Up)投入7500万美元。  该项目创建于1998年,是美国联邦教育部组织实施的一项教育创新工程,旨在保障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该项目主要为低收入家庭的初中和高中学生提供资助,帮助他们获得高中毕业文凭,并做好大学入学准备。截
编者按:利莫瑞克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imerick)前身为始建于1972年的利莫瑞克国家高等学院,1989年由爱尔兰教育与技能部认证为国立大学。作为爱尔兰7所国立大学之一,利莫瑞克大学是爱尔兰共和国独立之后成立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在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被欧盟评为“伊拉斯谟项目”的最成功案例。2011年,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 (Quacquarelli Symo
随着美国大学学费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美国学生选择出国留学,以减轻学费负担。据《世界日报》报道,2014年,美国非营利性四年制私立大学学杂费平均超过3万美元,常春藤盟校和研究型大学的学费则可高达5万~6万美元。相比之下,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大学学费在2万美元左右,德国公立大学则免收留学生在内的大部分学生的学费。  有专家分析,美国许多大学的学费收入用在了学生设施建设方面,学校希望以良好的硬件条件吸引
摘要: 从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有机化学知识的结构化程度不高,知道零散的知识,習惯从孤立、静态的角度去解题,缺乏知识的整合和系统运用。针对学生的情况,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进行有机复习,以“人工合成肉桂酸”为项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复习基础知识,又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将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有机化学认知体系。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 合成肉桂酸; 高二有机复习文章编号: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外国学生来华求学,外国留学生在华跨文化适应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中非关系不断升温的背景下,在华非洲留学生人数日益增多。浙江师范大学中非学生交流协会作为大学社团,促进了非洲留学生的跨文化身体适应,增进了其跨文化生活的归属感,促进了其汉语习得与实践感的获得,丰富了其灵性生活。文章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探讨大学社团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全人适应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