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改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445670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动手、创新、合作、竞争能力和掌握、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通过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培养学生高尚健康的人格,在近两年学校开放性考试方式的导向下,在课堂教学中,教育界不断地尝试改变单一、被动、封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开放性教学的实践和尝试。而创新思维的培养则是教育界目前最关注的热点。
  
  一、中学历史课改存在的问题
  
  1.存在着把对教育手段的改进看作是提高素质教育的认识误区。学生有大量的历史知识的经验背景,有利于构建新的知识,他们总是以自身的经验,包括通过在学校内教师在课堂上的正规传授的知识,及课外非正规学习的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重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总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各种历史知识,在讲课前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加强对学生更多的历史知识的输入,进一步增大其知识的容量,并通过强烈的视觉感官刺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2.存在着对历史过程的叙述取代对一些历史理论的探讨和重要概念的讲解的认识误区。当前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较之上世纪80年代,将“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政治教育逐渐向能力培养上转变”的课程改革方向上,无疑是一大进步。反映在教材上,坚持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力求消除现行课程内容中‘难、繁、偏、旧’现象”,这减轻了学生负担,有利于教师对教材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但很多教师在教改的名义下,不是对学科体系进行深层次认识,而是将教学内容简单化,习题简单化,设问随意化,史论结合简单化,使学生养成了粗疏懒怠的学习方式、思维习惯。
  
  二、开放性教学
  
  开放性教学的特点应是学习目标的整体化、学习过程的个体性和学习评价的多元化三位一体。根据这个特点,我在开放性的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坚持“知识——运用——创造”结合并梯次递进的原则,主要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在教学中应将学生们容易错的一些问题(或概念),如“曹操是否是三国时代的人物”、“蔡伦是否是纸的发明者”、“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等,设计成对话式的“历史诊所”,让学生进行诊断。
  2.竞争式。近来一段时间电视台有许多知识竞赛的节目深受中学生的欢迎,参照这个形式,我给学生设计“历史擂台”教学方式,以打擂的方式,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擂主和攻擂方在课堂上由学生自主产生。其他类似的活动还有“成语对应”(一方说成语故事,另一方对出相关的成语),“成语搜集”比赛(搜索范围限定于某个历史时期,以班组形式限定完成)。
  3.探究性。初中生探秘心理很强,历史上许多有趣的现象可供学生们探秘解谜。例如新教材中“半坡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瓶,这只汲水用的瓶子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如果你用这个瓶子去河里汲水,会出现什么奇妙的现象,为什么”等一系列的题目。这道题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也加强了学生动手的实践性,于是我将这类题目归为“史海破谜”。这样的题目还有让学生解释课本中没有译释文的甲骨文和金文,鼓励他们试着去辨认。这时候每个学生似乎都成了古文字学家,彼此之间讨论,争论,反复推敲,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辨析能力。
  4.运用式。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是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应形成的重要能力之一。如在学习了“百家争鸣”后归纳儒、道、墨、法四家的思想特征时,我出了一道题:“在一次讨论活动中,老师让学生们讨论关于自己对待人生和社会的看法,然后让4名学生发言,甲生说:看到美国为了反恐怖而对阿富汗进行的战争,巴以等地区冲突不断,造成了大批难民,认为应该爱人如己,崇尚和平。乙生说:在旧社会,统治阶级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人民因生活十分困苦而进行反抗,所以应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丙生说:看到现在的社会竞争给人带来的压力,认为应该清心寡欲,顺其自然。丁生说:执政者应该善用权术,建立威权和严法。请学生回答,这四位学生的观点符合战国时期的哪家思想,如果你是执政者应该如何运用这些思想。”待学生回答后,我又进一步将历史拉近生活再提问:“以儒家道德教育、法家制度、道家自我觉悟的思想观点,对校风建设提出你的看法。”这样就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学生所熟悉的校园生活中,有很强的实践性。
  5.角色式。这是一种利用学过的有关历史知识,以第一人称或短剧表演等情境创设手法,引导学生“移情”、“神入”于历史环境之中,从而生动地反映过去的社会生活状况。如“北京人的一天”、“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这样的设计既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创意的空间,又避免了死记硬背课文,生吞活剥地运用历史资料和历史概念。
  
  三、历史课改与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
  
  历史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是对既成事实在不同时期,从不同阶级、不同立场、不同理念和不同角度出发的重新审视。也正是因为如此,历史学科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而显示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就不能一味依据教材结构和教材已吸纳的观点,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解,因为这样做就把鲜活的历史知识在教学的课堂里磨碎了,根本无法实现新的消化吸收。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教学的批判性,使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被思维定势所困惑,而是要突破陈规,对已有的知识、材料进行充分发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1.历史教师的自身水平亟待提高。首先,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历史科研意识,培养历史科研能力,应该说,对于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来说,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尽管如此,中学历史教师也应该知难而上,为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而努力。其次,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所固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教学观念。从本质上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发展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的。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性学习的推广,教师的主导地位更应该体现在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结论进行重新的审视,创造出全新的情境,从而把握历史真正的内涵,使之变得鲜活。历史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发表的见解,即使其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成分,也应该看到其中蕴含着创新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观点和看法,然后以耐心认真的姿态予以回应,创造出民主平等的活跃气氛。
  2.创造性思维的多元特征。(1)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指超越固定的认知模式,提供新颖的有价值成果的思维流程特性。这种独创性具有双层涵义:一是新颖性,就是新奇独特,前所未有。第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从本质上说,即培养学生形成自己在接近客观历史原貌的前提下对历史现象的一点认识,而不是去死记模式化的固定结论,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僵化定势,展开思维飞跃的翅膀,真正做到论从史出,寓论于史,史论结合。(2)创造思维的变通性:又叫灵活性,指不被思维定势所束缚,能灵活地变换对问题的思维方向与范围的能力。这种随机应变的思维能力表现为适应性,即思维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学习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之后,让学生以汉朝戌边士卒的身份,写一份家书,叙述北击匈奴沿途的所见所闻,学生的思维身份融入西汉的历史环境中,这就是利用创造思维的适应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摆脱惯性,即不受定势的影响。(3)创造思维的反常性:以违反常规和不合当时人们所认识的逻辑形式出现的思维。毛泽东一句“高峡出平湖”的诗,虽有诗人的浪漫倾于其中,但不失为一反常规解决三峡水力资源与防洪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在一次活动中,有一个学生在参观韶山和花明楼时,在两位伟人的故居,他注意到两个细节:在韶山毛泽东故居的一间杂房里,墙壁上挂着蓑衣,房里放置着舂米的石臼,还有汲水的翻车及耕地的犁等;在花明楼他注意到刘少奇故居的一个不起眼的窗口,钉着一块牌子:“刘少奇少年时沽酒的地方”。于是他一反常规思惟,思索建国后毛刘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的分岐,由此追溯到两位伟人在少年时不同经济环境下打下的心灵烙印。(4)创造思维的统摄性:又称综合性,指通过概括驾驭全部推理过程把握事物全貌的思维特征。即以大量的信息知识综合,分析再整合,从中归纳出事物的规律。例如:前苏联卫国战争中,苏军解放克里米亚半岛时,德军挖了很多条战壕,战壕布置的兵力不详,当时正值大雪纷飞,苏军炮兵司令看到身上飘落的雪花融成小冰块,马上想到,天若变暖,德军战壕的积雪必定融化,为了防止战壕里出现泥泞,德军必定会清理沟内的积雪,带雪的湿土被抛到掩体边,就可以发现德军的兵力部署。(5)创造思维的跨越性:指创造思维的内涵容量与大跨度的张力。在思维过程中,它常表现为省略思维的步骤,加大思维“前进的跨度”;从思维的条件来讲,它又表现为跨越事物“可见度”的限制,快速完成“虚体”和“实体”的转化。例如我在讲述西汉初的历史时引入1972年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其中2号墓为长沙国丞相车大侯利苍的墓,按汉制诸侯及其夫人的棺椁应为5重(4棺一椁),但实际发掘是3重(2棺一椁)。
  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都是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教师应起到十分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发表历史见解和心得体会,绝不等同于鼓励学生天马行空地胡侃,或者鼓励学生追求标新立异的“一家之言”,归根结底,教师不但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活动中闪亮的火花,并给予表扬,而且要剖析学生头脑中不正确或片面的见解,并帮助学生发现错误,最终找到正确的解答;不但要对学生的发言做一个细致的总结,而且要使学生认识到,总结并不意味着思维活动的终结,而是继续深入思考的开始。
  
  参考文献
  [1]历史教学.2003年第一期.建设务实有效的21世纪的中学历史课程.
  [2]历史教学.2003年第四期聂幼犁等文.中学历史课程研究性学习理论与目标纲要(讨论稿).
  [3]段继扬.创造性教学通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版,第51页.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通过定性分析来检验广东省高考英语(NMET)II计算机化口语考试的构念效度问题,即这一考试(COT)是否考到了它所要考的构念。Hedge(2001)的语言交际能力模型作为本研究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感染牛引起的以发热、咳嗽及怀孕母牛流产或产出畸形胎儿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BVDV是瘟病毒属的代表种,该病毒只有
花岗岩型铀矿床的矿体池小而薄,形态复杂,矿化不均,品位一般较低,铀产品成本高。因此,要求勘探准确,开采工艺合理,管理制度严格,以保证开采贫化最小,经济效益最佳。目前,我国
2006年苏州市中考数学继续实行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的办法,这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
摘要: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学实验教材诞生了。生物学实验教材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它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等方面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关键词: 新教材 注重 兴趣 科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    在知识经济初现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科学技术化和科学技术社会化的今天,社会需要大批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
龙口矿区属山东半岛黄县煤田,目前矿区有生产矿井4处,在建矿井2处,总设计能力为385万吨。已投产的矿井中,1983年12月投产的北皂矿井以锚喷支护为主,在龙口矿区具有一定代表
1、致鹅卵黄性腹膜炎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对临床鹅卵黄性腹膜炎病例进行了细菌分离,染色镜检、形态观察、糖发酵试验、IMViC试验、TSI斜面接种试验和O抗原血清凝集试验等传
T免疫细胞如T细胞、NK细胞、LAK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L—2能与经抗原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IL-2Rα)相结合,诱导T细胞的快速增殖,产生排斥反应。根据Genbank基因序列号为U7
摘要: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目的,而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通过阅读兴趣的培养,英语语感的训练及阅读方法和技能的指导,让学生进行独立的阅读实践,从而达到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中“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这一要求。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 阅读 快速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 阅读技巧    多年来,英语教育界的同仁普遍认为,听listening、说speaking、读reading、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及当前学生家庭成员结构的变化及国家教育政策的影响,当下,中学生的思想行为较之以往有较大的反差,因此,如何改变现状,做好当代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成了当务之急。经过我们深入到社会家庭,以及对学生的调查发现,眼下对学生影响较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经济政策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变对学生的影响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