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谷丰收话小米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诗《贺雨》中写道:“昼夜三日雨,凄凄复濛濛。万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人变愁为喜,岁易俭为丰。”讲的是暮春之时终于下雨,百谷长势丰茂,农人喜笑颜开地期盼丰收之果。诗句中说的百谷泛指粮食作物。数千年以来,粮在中国人的心中,意味着生活富足,代表了踏实安稳,是人们获得幸福感的物质基础。
  

养活了中国人的百谷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粮,谷也。”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但一个没有过务农经验的现代人很可能是“五谷不分”的,只认识食物端上桌的样子,说不出五谷是哪五种,很可能连黍(shǔ)、稷(jī)、粟(sù)、菽(shū)、秫(shú)等谷物古时候的名字都念不准。
  历代典籍中,有三谷、五谷、六谷、九谷、百谷等各种说法。在郑玄注的《周礼》中,三谷分别是黍、稷、稻;四谷为黍、稷、稻、麦;五谷则是黍、稷、菽、麦、稻。《物理论》说,百谷者三谷各二十种,为六十种;蔬果各二十种,共为百谷。晋代崔豹的《古今注》说,九谷为黍、稷、稻、粱、三豆、二麦。其他著作对于谷物的分类说法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其中,五谷的说法最为盛行,比如我们今天常能听到的五谷丰登、五谷为养等等。然而,五谷到底是哪五种农作物,历史上的说法并不统一。常见的有稻、黍、稷、麦、菽;或是麻、黍、稷、麦、菽。两种说法的差别在于,前者有稻而无麻,后者有麻而无稻。
  这里说的麻并非芝麻,而是能够利用其植物纤维制成衣物布料的一种经济类作物,主要功能不是用来食用。有的读者朋友可能会觉得奇怪——古人怎么会将不能吃的麻代替可以吃的稻算作五谷之一呢?我想,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而言,生活的最低层面的需求是“食能饱腹”“衣能蔽体”。因此,在棉花这种作物还没有进入我国,而丝绸又极其昂贵的时代,能用来纺线织布的麻才能跻身“五谷”,且位列第一,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归根结底,无论五谷为何,是它们养活了中国人,让人有了生而为人的尊严。

小米,从主食到杂粮


  无论三谷、五谷、八谷,还是百谷,都带有一个“谷”字。那么,谷除了作为一类作物的泛称之外,其本身是不是一种具体的粮食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谷子。谷子是一种禾本植物,“锄禾日当午”里的“禾”,指的就是谷子。谷子最早的名字是稷,国家社稷的稷字。社稷之稷即为谷,可见谷子的重要性。谷子后来还被称为粟、粱,就是今天我们吃的小米。确切地说,谷子是粟这种农作物收割后没有脱粒的状态,其籽实碾成米后叫做小米、小黄米、黄小米。在历史上的许多朝代,谷子均为“五谷”之首,且一直是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如今,很多地方的人们依旧习惯将没有脱粒的小米称作谷子。
  据考古发现,河南新郑裴里岗、河北武安磁山等遗址出土了大量距今七千多年的炭化粟,证实了中国人很早就在黄河流域“驯化”了小米,并且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规模化种植。磁山遗址出土有粟之外,还有大量的石镰、石磨盘、石磨棒等生产工具。
  您会不会和我一样好奇,为什么人类最早开始种植的谷物是小米?一是因为小米不怎么挑剔水土的酸碱性,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长。二是因为小米耐旱,与小麦、水稻等其他谷物相比,种植小米需要的水量相对要少。在水利设施落后、灌溉不方便的年代,种植小米投入小、收益大、风险较小。
  此外,有些历史学家认为:距今七八千年前的人类,虽然开始农业耕种,但也不可能完全靠吃耕种出来的庄稼活下去,还需要依靠狩猎和采集自然界的种子、果实等作为食物补给。因此,人类不可能完全离开山林而去地势平坦、适合耕种,但动植物资源却相对较少的平原地带生活。于是,具有好种、好养等“野草”基因优势的小米就成了人类开展农业化生产的首选。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春秋》他谷不书,至于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于五谷最重麦与禾也。”这里是说史书会将小麦和小米的歉收作为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记载。隋唐以后,虽然水利设施逐步发展进步,人们扩大了水稻和小麦的种植面积,但小米依旧是北方人的主要口粮。小米有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在灌溉水量充足的情况下,产量也不会提高。小米“成”于耐旱也“败”于耐旱。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北方大量兴建水利设施,小米的地位被小麦、玉米等经济效益更大的作物所取代。如今,谷子逐漸从中国人赖以活命的主食变成了调剂口味、养生保健的杂粮。

小米烹饪方式的变革


  远古时期人们吃小米的方式很单一——将其和烤肉一样放在石板上用火烤。烹饪现场很热闹,就跟爆爆米花一样。
  后来,黄帝解救了大家。《古史考》中记载:“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讲的是黄帝发明了小米饭、小米粥的吃法。当然,这只是传说。事实上,饮食方式的改变主要是源于生产力的提高——陶器的出现令小米能够变成粥饭。人们在物质基础的支持下才有办法去创新食物的吃法。古人还常在煮米饭的时候加入一把小米做成二米饭;或是煮小米粥的时候添些红枣、红薯、南瓜等甜口的食材改善口感。
  但是,小米在古代南方地区并不是人类的主要食物,其用途主要是鸟儿的口粮。南方雨水充沛,气候湿热,水稻这种颗粒大、产量高、口感好的作物长期处于统治地位。很多南方人来到北方之后,惊恐地发现家乡用来喂鸟的小米,竟然被端上了餐桌。大家抱着怀疑的态度品尝之后才发现味道原来很不错。再一查,小米的营养十分丰富,完全可以与来自安第斯山的藜麦媲美,而且价格十分便宜,性价比超高。
  古今中外味道最好的小米食物要属“黄粱一梦”里的小米饭了。伴着饭香,卢生拥有了梦想中的一切——贤妻、官位、子孙富贵、长寿。然而,无论黄粱多好吃,不付出脚踏实地的努力,梦醒也终是一场空。
其他文献
我的老家皖北地区,将馒头称为“蒸馍”。这个“蒸”字,在家乡人的口头语中,有时与“馍”相配是动词,有时又是名词,要看说话时的语境——“她回家蒸馍去了”,这个“蒸”是动词;“拿个蒸馍给他吃”,这个“蒸馍”就是名词。  翻看古代典籍,将馒头称为“馍”或“蒸馍”的地方还真不少。清代李光庭的《乡言解颐》中说:“家乡则烙饼谓之饼,蒸馒头谓之包子。若河南、山左则同谓之馍。”这里的“山左”是指山东。《素食说略》中
期刊
棒棒鸡又叫椒麻鸡、凉拌鸡,是一道用木棒敲打出来的美食。据说发源于雅安市荥经县,因此也有称之为“荥经棒棒鸡”的。外地人凉拌鸡一般都要放酱油,荥经人却奉行“鸡不酱、鸭不姜”的烹饪信条,认为鸡放酱油、鸭放姜就要敗味。荥经棒棒鸡制作工艺之精湛,刀法之考究,风味之独特,堪称一绝。  棒棒鸡需选当地土鸡,尤数乌骨鸡为最优,不选肉鸡、笼养鸡。煮鸡讲究熟而不烂,骨红而不生,一般为七八分熟即可。一人掌锋利快刀,一人
期刊
有一首歌的歌词里写道:“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每每听到此,都让人感慨万分,想到年轻时同样青春飞扬的父母,如今却在各种疾病面前活力不再,我们做晚辈的就会感到痛心。老年人常见的各类慢性病中,最令儿女们觉得心酸的或许不是心脑血管疾病或肿瘤,而是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这类让老人们失智、失去正常生活能力的疾病。眼看着自己曾经如此依赖和崇拜的父母颤抖着双手变得像个没能力照顾好自己的孩童一样,眼看
期刊
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按理说,抚养和教育孩子是爸爸和妈妈的责任。但现代社会夫妻双方往往都要上班,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帮忙看护孩子的情况非常普遍。于是,“隔代教育”这个话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那么,该如何看待隔代教育?如何做才能避免家庭矛盾,让隔代教育发挥更好的作用呢?  前段时间我去朋友任教的早教机构参观,注意到两个都是四岁但表现却截然不同的孩子。其中一个是小女孩,上课非常认真,每次
期刊
学子说食品,  教授来把关。  入口非小事,  帮您细甄别。  人类对烤制食物有着天生的好感。尽管世界各地的人们饮食习惯各不相同,但是人们对烤肉的喜爱似乎是一致的。我们似乎根本无法抵抗烤肉的芳香。那么,烤肉究竟为什么这么香呢?  肉在烤制的过程中,发生了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和糖类之间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造就了烤肉所特有的褐色,产生了数以百计的风味物质,让烤肉散发出摄人心魄的香气
期刊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方法 对5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用自拟排石汤治疗.结果 治疗1~4个疗程后,总有效率77.2%.结论 中药治疗治疗泌尿系结石,方法简便,疗效好, 无不
目的:评价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0日收治的32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
医学院专业型硕士培养课程中医学分子生物学注重的是理论和技术原理的讲授,较少涉及科研思路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为提高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医学专业硕士的科研素养,近年来在医
天津是个几乎没有春天的城市。这个现实多少令人感觉有点郁闷。  虽然位于华北平原,地处北温带,有着温润东亚季风的滋润,但对我而言,天津的春天短得实在是不像话。春风凶猛的时候,让人根本不敢把羽绒服送去清洗。等到春光明媚,太阳又热辣辣地令人想直接换上薄衫。  时尚杂志上刊登的2018年春款推荐只能看看当作欣赏——那些令女孩子看起来漂亮极了的豆绿色长款风衣,大地色的阔版夹克,姜黄色的麂皮长靴,还有湖蓝、葱
期刊
目的:探讨360°射频去神经化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中重度膝骨性关节病(KO A)对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编号尾数的奇偶将入院接受治疗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