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目标设计探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at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然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其主要的症结之一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师大多忽视了对阅读教学目标的深入思考与建构,对自己"教什么"、"为什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为什么这样学"等问题缺乏深层次的认识与考虑。尤其是反映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质量上,不少教学目标的设计常出现一定的随意性和难以操作的缺陷。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千篇一律,照搬照抄教参,就是缺乏对学生学习实际能力的分析,没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致使整个教学活动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堂低效的或无效的语文课.。
  关键问:阅读教学;目标设计;有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3
  一、阅读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从宏观上看,教师要能熟悉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关注课程总目标--学段课程目标--学年教学目标--学期训练重点--单元训练重点--课文教学目标--课时目标之间环环相扣的序列关系以及步步分解落实的系统布局,确定本节课在其中的特定位置。
  从中观、微观的设计上看,教师要能了解教材中一个单元的课文在整个学习阶段的位置以及一篇课文在一个单元中的位置。我们现在所用新课程,其编写理念基本都是以主题为单元的编排体系。如果我们教师能明确每个单元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同时整合每一个单元中所选的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注重分析每篇课文与本单元其他课文所不同的、独特的侧重点、难点、能力点等。这样我们通过把每单元中一组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后来品味、赏析、感悟课文,不仅可以减去许多繁琐无效的分析,而且可以节省课时,提高教学的效率。
  小学阶段是启蒙的学习阶段,有着与初中、高中不同的特点,教师只有清楚地认识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独特的特点,准确地把握了教学目标,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只有如此教学目标的设计也才不会过于肤浅或过于深奥而让学生无所适从。
  二、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确立阅读教学目标,首先,我们的着力点应该从阅读教学承担的任务上进行概括。每堂课都要有每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应掌握的知识点。每堂课教学目标都做到明确、清晰。一堂课要达到什么目标,即准备教给学生什么,这是我们教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我们把小学语文教学能力目标分为四个层次:识记、理解、运用、评析。这四个层次又分为10个具体目标:识记、了解、分析、概括、掌握、综合、创造、欣赏、鉴别、评论。我们教师在开展每一项教学活动时,心中都要清楚是为了实现哪个能力训练目标,这样实施教学活动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才不至于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如人教版四(上)《颐和园》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个老师这样设计了其中一项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笔者觉得这一目标的表述语言不够准确。试问,"怎样才算是'整体感知'而非'部分感知'"?"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不就意味着"整体感知"?这里的用词累赘。我觉得不如用"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显得贴切,明了。
  其次,应充分反映语文学科的性质、阅读教学的任务及阅读教学的特点。语文学科是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作为小学语文学科,首先要体现工具性。浙师大王尚文教授在《语文是什么》这一報告中呼吁广大语文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这条缰绳。他提出构成语文的核心要素是语言文字,凭借字、词、句、段、篇,培养听、说、读、写、书(书写)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天职。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点》一文中指出: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这充分说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有属性,这也理所当然地应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标志性、根本性目标。
  第三,体现目标的层次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学科教学的总目标与各层次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相对的特殊性,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体现这种层次性。通过阅读教学各课时教学目标的实现与累积,最终达成语文学科教学的总目标。
  一是学习内容的层次性。在学习内容上,不同学科是有其内在的特殊性的。有道是"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作为"文选型"的语文教材,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版本中安排在不同的年级,它就承载了不同的教学要求。同一知识点的教学或相应能力的培养,在不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目标要求也是不同的;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课时教学中也有着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体现着层次性。以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这篇课文可分两课时完成。两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有着鲜明的课时特征,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①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裸露、各式各样"等词语。②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③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③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二是学生的层次性。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是有差异的,教学目标应自然而然地体现出这种差异,作为教师则需要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教学目标,做到共同性目标和个性化目标的有机结合。而共同性目标是为所有学生预设的,是基本的教学标准,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达到,个性化目标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而预设的。如一个老师设计的人教版四(上)《观潮》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①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②理解"潮来前"的景色特点,积累描写潮水的句子;学有余力的学生仿写片段"雷雨前"。其中的第二项教学目标:"理解'潮来前'的景色特点,积累描写潮水的句子"是共同性的目标,是要求全班学生都要达到的。而让学生仿写片断"雷雨前",则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预设的个性化的目标。
  总之,订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是阅读教学的灵魂,是实现阅读教学高效率,高质量的前提。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就是要把课文作为例子,指导学生去学习字、词、句、段、篇等语文知识;理解、感悟、揣摩、品味、积累语言,掌握阅读方法与技能;学习和运用语言表达方式,逐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换言之,阅读教学既要使学生"得言"--习得祖国的语言文字;又要使学生"得法"--掌握听说读写的方法与技能,还要使学生"得能",提高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唯有在这样目标引导下开展的教学活动,才不会失去阅读教学的本真,把阅读教学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其他文献
摘要:品德教育终究是要回归到日常细节中去,通过品德养成来规范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为此,为了更好地实施品德教育,我采用了叙事研究方法,试图通过讲述小学生的德育故事,来逐渐构建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历程。  关键词:品德教育;学生叙事;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416  一、引言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要从日常生活教起,通过品德教育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近些年来,我国小学的
期刊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体育课中,由于小学生喜欢体育课,这就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天然的条件。那么我们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德育教育;体育教学;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40-012.9]  体育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要把"育人"放在体育教学首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期刊
摘要:班主任作为班级单元统筹管理的核心,其管理方针的制定、管理途径的适配、管理方法的应用,直接制约影响着整个班级系统的学生群体的精神面貌与班级单元的作风风气。进一步调整优化班级管理制度划定的整体架构,细化改进一系列途径方法的适配应用,充分营造活泼协调、踏实沉稳的班级氛围,从而全面实现中学班级学生群体健康化、素质性、综合式的成长发展。  关键词:中学系统;班主任管理;针对解析;途径改进;艺术再造  
期刊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不乏味的、没有遗憾的、是充实的。因为班主任工作关系到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和思想等诸方面习惯的养成和进步,关系到能否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能否为社会做贡献的人。那么如何搞好新时期班主任工作?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爱"字当头  "谁爱孩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在新时期、新要求的教学环境中,高中数学教师自身需要面对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提出了教师通过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更新教育理念以及学习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自身各项能力的观点。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素质;自我提高  中图分类号:G423.07  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是民族振兴的希望,他们的工作常常象征着文化理念和社会最求的发展方向。教师是学校教育
期刊
【摘要】教师的爱不仅能提高眼前的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才和成人,即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个性)的形成、职业的选择、人生道路的转变,甚至会影响其毕生。本文从“给以爱心,浇灌心灵;将心比心,宽容理解;心贴心,关注学生;心连心,爱的回应”。四个角度入手,以自己在近几年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体会,来阐述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师爱;班级管理;理解宽容;将心比心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运用四大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浅谈我所实践的"整体识字"教学  从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来说,学习语文必须注重读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学习语文的各个环节,都把读书放在了头等重要的位置。  在"总体目标与内容"这部分中,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其中,小学阶段的要求是:"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期刊
摘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初中的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觉有真实性的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程学习兴趣的目的,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具体的现象去认识物理学中比较抽象的物理现象。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42.4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设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符合考试大纲要求的教学情境,把教学情境的设置和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初中化学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化学学习能力。  1、教学情境设置要与学生学习目标和谐。教学是学生求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活动,所以每节课都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借
期刊
引言:  校园文化是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应的一种亚文化现象。它是指在一个学校内,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成的,以校内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是一个学校校园精神与氛围集中体现。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办学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中小学校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