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q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收集信息、发展智力、培养品德、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阅读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培养非常重要。
  【关键词】动力;作用;关键;语感;情境;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阅读的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很多学生之所以认为语文阅读学习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展开积极思考,大胆创新,故而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中,应精心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或转换文本形式,或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快、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开展阅读学习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正确认识阅读教学的作用
  阅读教学是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語文学科的人文性。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给阅读方法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
  语文阅读,应该努力让学生自主读书。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阅读与训练是相辅相承的,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等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长期的训练。
  1、指导预习,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掌握好预习的方法,就像获得一杆“猎枪”一样重要。怎样做好预习呢?
  第一,粗读——扫清障碍。预习一篇课文,先要粗读一遍,遇到疑难的字、词,要查一查字典、词典,扫清障碍。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细读——找出问题。细读就是认真细致地读。边读边找出不明白的问题。
  2、精讲课文,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
  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为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
  五、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脑、眼、口、耳等器官活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口头语言,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如在指导朗读漓江水的“静、清、绿”这一段时,挂出挂图,进行描述“漓江有许多小船在等着我们乘坐,我们乘着小船、轻轻地摇动双浆,荡舟漓江。”接着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学生在声画的作用下入境了。再读漓江水的“静、清、绿”这种读的训练不仅有层次,而且有质量,在身临其境中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阅读能力。
  六、阅读教学要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只有在教学中教给学生阅读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应该好好,并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在教学中讲读结合,不断地创设情感,逐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不断的加强和提高。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教学》、《中国教工》、《辽宁教育》、《鞍山教育》
  作者: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兴隆中心校:刘敬华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教育教学 应用  【摘要】随着知识与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已经普及,它改变了教育方式,在教育中的运用和体现也越来越多元化,使教育模式变得更加高科技,内容涵盖丰富。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事业中的普遍应用使教育模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丰富了课堂教学环境,在职业教育中的为学生提供模拟教学
【摘要】本文就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學生主动和谐地发展谈一点自己浅薄的认识。  【关键词】探究;主体参与;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的动力源泉”,“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主体性教育正是着眼于促进人的发展,突出
绥化学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0级在读。联系电话:18714554931  【摘要】阅读是一种基本的学习能力,对幼儿开发智力、诱发学习兴趣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是幼儿在成长学习阶段中必须掌握的技能。幼儿阅读的重要性决定了应该注重对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以下本文将先从幼儿阅读的重要性谈起,继而从幼儿园、日常生活及家庭氛围三方面具体阐述如何能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幼儿教育;阅读兴趣;重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普及,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对于小学的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根本性和基础性,为语文教学起着铺垫的作用。在新课标的规定中,比较重视的是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和基本的阅读能力。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深入到文字当中。教师也应该适当的引领学生,传输一些比较基本的阅读方法的知识,给学生自己阅读的能力,而且能够使用多种多样的
【摘要】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语文学科的根基,还是学生了解社会、拓展视野的重要方式。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教师及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不在局限于课本阅读,而是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更注重对学生认知情感的培养。  【关键字】阅读教学;阅读方法;拓展阅读;自主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  
【内容摘要】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前景堪忧,一是不少中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二是中学生鉴别能力有限,未能很好地对所读书籍进行评价赏析。而课外阅读交流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让他们在交流中逐渐成长,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外阅读带来的知识体悟,拓展视野。本文就此展开了相关的阐述。  【关键词】课外阅读;交流;明灯;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  正文:  一句“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