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有效培训的策略与实践

来源 :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zhichao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2-020-02
  相对城镇教育而言,民工子女学校在办学条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除了不断地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继续加大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的投入,给予有效的政策支持之外,作为培训机构,整合本地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城镇教育资源优势,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城乡联动、师资共享、统筹协调、共同发展”的培训体系,是提升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策略。在此策略引领下,我们针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重要问题,近三年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研究,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有效培训的实践探索
  1、实施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与城镇优质学校结对帮扶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师资水平,我市于2007年9月启动了“城乡结对帮扶”活动,教育局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通知》、《慈溪市“阳光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所有23所流动人口子女学校都与城区学校、镇中心学校签订了长期稳定的“校对校”结对帮扶协议,城镇的70余名学科骨干教师与80余名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教师结对帮扶,以城带乡、以强扶弱、互派教师、取长补短,实行全方位帮扶、多层次支援、捆绑式考核。结对学校根据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学科优势资源、管理经验,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结对学校之间要求每月开展一次研讨活动,通过讲座、集体备课、听课、教科指导等各种途径,帮助对口扶助学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积极支持流动人口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结对教师,通过上示范课、听评课、教法指导等多种形式,尤其重视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研讨,努力提高帮扶对象的教育教学水平;对结对学校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这样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开展专业引领,更加有效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了校际共同体和城乡均衡发展。
  2、开展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与城镇学校教师双向交流活动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和创新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上挂下派制度、定期流动制度等有效手段,不断提升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管理、师资水平,提高流动人口子女学校自主发展能力,为推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0所公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校长、教导、总务等管理岗位全部由公办教师担任,13所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校长岗位全部由教办委派公办编制的校长担任管理工作。选派多名城镇年轻的学科骨干教师到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支教,选派的教师多为薄弱学科、缺额教师或承担教学管理工作。在选派城镇骨干教师到流动人口子学校支教的同时,慈溪市制订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校长合理流动机制,积极选送多名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校长到城区学校或杭州等名校挂职研修,着力增加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校长的管理能力,促进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按照“强校扶弱校”的要求,近3年市教育局还组织选派了多名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教师到教学、科研、校本研修方面具有特色的城区学校挂职锻炼,促进了城乡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通过城镇学校与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双向交流活动,进一步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增强了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队伍活力,对于促进慈溪教育的公平和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3、组织名特师讲师团讲学、课堂教学诊断活动
  为充分发挥市中小学名优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支持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市教育局专门成立了由57位名特师组成的慈溪市名特师讲师团,面向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开展送教下乡和课堂教学诊断活动,帮助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根据本地教学实际,每一个讲师团成员每年开出课题菜单,供各个流动人口子女学校自主选择,开展送教下乡到校活动。同时各校根据本校实际,邀请讲师团成员与本校教研组开展结对活动,指导学校开展教学科研,课堂教学改革及听课、评课活动。各民工子女学校每学期确定一个活动主题,以“示范—诊断—提升”为主要培训模式,结合案例教学、同课异构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诊断活动,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活动。由于名特师讲师团均为一线教师,其开设的专题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因此深受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欢迎。通过课堂教学诊断活动,为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搭建了互动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了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的执教能力,同时有利于教师找到专业生长点。近3年中,有20多位名特师应邀到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作专题讲座、课堂教学诊断活动60多场次,听课教师达2200多人次,使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不出校门就能观摩到名师的课,得到名师的专业引领。
  4、开展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各类专项培训
  为进一步提升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执教新课程的能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依托城区名校、名师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教师开展系列培训活动。⑴组织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集中在实验小学观摩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共有8位学科骨干教师开设了7个学科的8节公开示范课,并在课后进行了说课交流,听课教师达200余人,进一步提升了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的课堂执教能力。⑵组织8位名师组成讲师团分四组,采用送教下乡的方式,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开展了以课堂教学设计策略、如何说课等主题的专项培训,并以赛促训组织教学设计、说课稿撰写的专项竞赛活动,共有1000多人次参加本次培训,活动深受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教师欢迎,经抽样调查,满意率和较满意率为83%、17%。老师们普遍认为名师的讲座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希望以后更多的接受这样的培训,来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⑶根据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队伍流动性大的特点,市教师进修学校举办了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材梳理分析培训班,培训内容为: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材梳理分析,全市23所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600多名(人次)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培训由市级名师、骨干教师主讲,通过教材内容编排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的分析讲解,使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进一步熟悉了教材,提高了教材处理能力与教学设计能力。⑷开展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在实施领雁工程时,面向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招收46名青年语数骨干教师进行2个月的集中学科骨干培训;组织23名数学骨干教师进行90学时集中培训。通过培训,流动人口子女学校骨干教师快速成长,进一步发挥了他们的骨干带头和示范作用,提升了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⑸开展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校长的专项培训,根据学校特点,开展学校管理、学校发展、政策法规、后勤财务管理等主题的专题讲座,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   二、实践后的成效与反思
  ㈠实践后的成效
  1、全面提升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师资水平,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课题研究从培训需求、管理制度、培训策略等方面入手,以“城乡联动、师资共享、统筹协调、共同发展”为基本策略,开展既“造峰”又“填谷”的良性发展态势,促进城乡教育的融合与联动,有效提高了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整体提升,使教育公平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目前,全市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共有专任教师728名,其中合格学历712名,占97.8%,高学历教师达498名,占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总数的68.0%,教师持证人数669名,占总数的91.9%。随着教师队伍的素质明显提高,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坎墩宏展学校荣获由全国妇联颁布发的“全国千所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学校”的荣誉称号。并有20%的学校在市督导评估中评为优秀级。
  2、初步构建了“城乡联动、师资共享、统筹协调、共同发展”的教师培训的科学体系
  我市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城镇教育在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学校管理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城乡联动,带动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不断发展,这是加大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服务力度的一个重要内容。23所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与城镇中心学校结对帮扶,并将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发展状况纳入结对城镇学校的评估考核之中。这种做法,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相互支援,而是使结对的两校真正走上联手互动,相互促进的发展之路。在加强常规师训模式和机制的基础上,实施城乡师资流动机制、配置市区优秀教师深入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在优化师资结构的框架下实施传、帮、带提升机制,营造淡化城乡二元结构的“教育生态均衡环境”。根据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实际情况,培训机构开展了各项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这几年围绕教育均衡发展,我市在提升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教育质量、师资水平等方面先后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导均衡教育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和制度条件,从支撑体系上保证了均衡教育的顺利发展。
  3、进一步加强了服务型教师培训机构的服务意识
  服务型教师培训机构的服务对象不是一部分教师,而是全体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新的背景下,培训机构更应关注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师资培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教师培训机构的必然选择。近3年来,通过调查研究,在充分了解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和教师的培训需求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积极探索有效的培训内容以及体现新理念的培训方式,使培训机构的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了培训机构的服务意识。
  ㈡实践后的思考
  1、树立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观,提升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内涵发展
  均衡发展不是一种模式,也不是“一刀切”,搞千校一面,而是要在缩小差距的同时,鼓励学校办出各自的特色,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如何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学校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形成更多的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特色学校,如何处理好学校办学特色与教育均衡发展的关系,将“携手共同成长”深化为“携手特色成长”,我们希望进一步探索发展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富有特色的均衡教育。
  2、培训机构的服务应立足弱势学校教师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城乡联动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弱势学校不是被迫发展,而是借助优质强校的力量自我发展。随着教育均衡化的提高,弱势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应从“教师培训”到“教师专业发展”的观念转变,强调从在提高弱势学校教师素质、适应岗位的要求转变为关注农村教师个人发展。作为培训机构更应关注其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改进其培养与培训的方式,使农村教师获得持续有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农村中小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需要的特点[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9) .
  [2]叶宝生,曹温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7).
  [3]李水霞 , 熊梅 .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实现专业发展路径的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8)
其他文献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以来,河北省乳制品业遭受了严重打击,从奶牛养殖到乳制品市场流通,整个产业链条都产生了剧烈震荡,同时,也暴露出河北省乳制品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深层次的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2-001-03  学习理论是探究关于学习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即探究学习的过程及其条件的理论。从古到今,自东方至西方,人们对学习问题都予以了极大的关注。在西方,自20世纪初第一个学习理论提出到现在,人们对学习的理解可以归纳为四种观点:学习
期刊
美妙的母子三重奏rn我是令敏的读者.她已经出版的几本散文集,我都细细地读过.那是为母亲为女人的细密坚实的脚印.我惊诧于她文字之中散发出来的混杂着泥土与杂草的芬芳,更惊
由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国家级的综合性大展,每5年举办一次自1 949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全国美展已走过了55个春秋.在半个世纪里,它集中展现了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园通过创建“我要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组建“帮我发展”的教师互助队伍和搭建“促进发展”的多方位锻炼平台,不断强大师资力
摘 要:社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教师专业发展问题逐渐被教育学界所重视,且90年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在教育研究中逐渐以教师专业发展代替了教师教育与培训。本文在阐述教师培训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教师培训 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粮食
摘 要:作业设计问题正成为新课改下最薄弱的一环,教师“重课堂教学轻作业设计”的现象比比皆是,再不突破这个瓶颈,我们的教育改革必将事倍而功半。想要让数学作业变的精炼有效,就应该在数学作业的开放性上积极探索。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数学  作业  开放性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
春节是一年之岁首,也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联、福字、鱼字、灯笼和窗花等等构成了红色的喜庆元素——“年红”.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上贴“年红”的时候,无论是现在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已经逐渐在社会中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应用.而供电企业的电力调度其能够有效的保证我国居民的用电秩序以及用电安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