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长歌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文明史上,凡伟大之文明,多与某条大江大河联系在一起,诸如西亚之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东亚之黄河与长江,南亚之印度河与恒河,这些史学家所称之“两河流域”,便孕育出史上最伟大之巴比伦文明、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
  非洲文明也与一条大河联系在一起,那就是纵贯大陆东部的世界第一大河尼罗河。2000多年前,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来到波涛滚滚的尼罗河畔,曾发出“埃及乃尼罗河之献礼”的感慨。千百年来,尼罗河一直以它神奇的生命活力吸引着世界。20世纪著名传记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在《尼罗河——一条生命之河的故事》一书中说,尼罗河是一条神形兼备的有着史诗般品格的生命之河,在这条奔腾的大河里,我们可以看到人的形象、人的命运。
  尼罗河自北而南6700多千米,大体可分为埃及尼罗河、苏丹尼罗河、大湖流域尼罗河三部分。许多年来,说起尼罗河,人们常常只将它与埃及相联系,其实,作为世界上第一长河,尼罗河本是一条性格开阔、形态多姿的河流,它在非洲大地上蜿蜒而行,大河上下每一河段都有独特而巨大的生命力,哺育了埃及文明、努比亚文明、尼罗特文明、班图文明。可以说,尼罗河既属于埃及,也属于整个非洲,它是一首盘绕回旋于非洲大地上的文明长歌。
  
  埃及尼罗河:一泻千里入大海
  
  埃及境内的尼罗河,1200多千米的河道简约而统一。从南方阿斯旺大坝到北方三角洲边缘,大河在这沙漠戈壁的世界里直流而下,畅行无阻,一泻千里。它养育了古代埃及文明,也把埃及南北间联结起来,很早就促成了上下埃及之统一。
  埃及尼罗河的景致是这样的独特,它在崖壁紧束的槽形谷地里蜿蜒北流,河谷两边是耸起的巨大岩壁。河谷或宽或窄,宽阔之处10多千米,可有良田万顷,沃野延绵;狭窄之地则不足千米,崖壁直逼河岸。然但凡开阔之处,尼罗河就筑成大大小小之绿洲田野,人们于斯生息繁衍,更借这黄金水道,扯帆起航,出三角洲而入海远航。无论是历史上还是今天,这狭窄的尼罗河谷,浓缩了埃及文化的全部精华。今天,这个只占埃及国土面积3%的狭长河谷,聚集着这个国家95%的人口和98%的耕地。你只要一翻过河谷两边高耸的崖壁,东西两侧便全都是黄沙满天无边无际的沙漠世界了。
  尼罗河就这样塑造了埃及文明的一些基本品格,塑造了古代埃及人一种万流归宗的心理结构。历史上,人们蜂拥进入狭窄的河谷之地,在密集的绿洲上同生同息,往来频繁,倾城倾国去建造那八方归一的金字塔,最终形成了统一的文化形态、制度与观念。对于埃及人来说,尼罗河是一切生命的归属,人们但凡进入了河谷,原有的文化差异也就逐渐淡化。那狭窄的尼罗河河谷,就是埃及人生命中的金字塔尖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结晶所在。
  借着尼罗河这链条似的河道,古埃及很早就突破了小国寡民的局限而走向了大一统的中央王朝,由城邦国家扩张为法老帝国,这巨大的中央集权的法老统治一经建立便延续了3000多年。在以后的岁月里,埃及作为一个统一的历史文化单位,政治与民族统一体,一直保持了下来。直到今天,埃及也是非洲数十个国家中,民族关系较为单一、宗教文化相对一致、富于聚合能力的国家。尼罗河对埃及现代国家的文化精神塑造,依然起着持久的作用。
  
  苏丹尼罗河:千曲百转瀑布叠
  
  在苏丹境内,3300多千米的尼罗河却有了另一番不同的神态与风情。它不仅有众多的支流汇聚,瀑布成群,其走向更是忽东忽西,大弯大拐,而每一支流与河段都有不同之处。这一切,赋予了苏丹的历史与文明一种明显有别于埃及的个性与神韵。
  以今日苏丹的首都喀土穆为界,在苏丹的南方,尼罗河分成了青尼罗河、白尼罗河两条大河。这两条大河如相互思念的情人,分别从遥远的东非热带高地和热带雨林深处奔腾而来,一路相互呼应着,越过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在抵达喀土穆后融合在了一起。在这两河之上游地带,森林草地广布,植被茂密幽深,更有显示热带非洲自然环境巨大力量的高山峡谷和沼泽湖泊。在这两河将要汇合的中部地区之间,则孕育出了一片片开阔肥沃的农耕土地和草原牧场。正是在这里,大地哺育出了古代苏丹南方的黑人文明。
  到了喀土穆,青、白尼罗河在这里合而为一后继续向北奔腾流去。从这里开始,尼罗河有了另一番更为壮观的景色,它在苏丹北方那起伏崎岖的山间高地和沙漠世界中盘旋洄折,忽而蜿蜒行走,忽而起伏跌宕,在进入苏丹与埃及边境的纳赛尔湖之前的千里河道上,形成一个“S”形的大曲大弯走势,其间还跌落成著名的尼罗河六大瀑布群。在这些落差不一的瀑布群附近的河流弯曲处,岸边冲积成一些平原地带,在这里,尼罗河哺育出了古代苏丹北方的努比亚文明。
  正是尼罗河在苏丹境内的这一复杂多变的河流走势与地形结构,造成了苏丹自然地域之多样性分割,以及这个国家的民族、历史、文化、生活之丰富的形态。正如路德维希所说,即便是在尼罗河支流阿巴拉特河边的那些贝都因人身上,他们健硕而修长的四肢,棕色而健康的肤色,我们也可以欣赏到四五个不同的人类种族融合的结果,并对人类历史上的这种交流往来及结果产生敬意。
  
  源头尼罗河:波光潋滟林茫茫
  
  世界上有许多伟大的河流,但并不是每一条河流都能走完它的生命路途,有的在半路上便消耗完了生命力量而消亡。尼罗河真正的生命力量,是在它的源头——遥远的东非高原大湖地区和热带雨林中孕育起来的。
  千百年来,尼罗河源头何在,一直是个难解之谜。尼罗河似乎要把自己的身世隐藏起来,不愿世人轻易窥见到她的秘密。直到近代以后,经过许多探险考察研究,现在人们都认可尼罗河的真正源头在极为遥远的乌干达境内,即赤道线附近的维多利亚大湖地区。维多利亚湖北面的里彭瀑布,倾泻而下形成了一条数百千米长的维多利亚尼罗河,这就是尼罗河的起点。在这里,波光明滟的东非高原湖水启动了尼罗河漫长的旅程,它穿过非洲东部的高山峡谷、沼泽湿地,穿过幽深茂密的热带雨林,开阔无边的热带草原,再穿过烈日炎炎漫天黄沙的热带沙漠,在流淌了几个月后,最终注入地中海。
  其实,尼罗河的源头不只一个,它的源头有着十几条来自大湖地区的支流,因为它必须蓄积起足够的能量,才不会在穿过巨大的热带沙漠世界时被消解蒸发掉。尼罗河的伟大性格正是在它的上游东非大湖地区孕育起来的,它由此获得了足够的勇气和胆量向北方无边无际的大沙漠世界流去。尼罗河的伟大,正在于它敢于去挑战未来的命运,它在进入中下游努比亚沙漠的埃及境内后,面临着最严峻的生存挑战。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懂得尼罗河为什么一定要将它的源头放置在东非高原大湖之间,一定要在它的上游流经茂密的热带雨林世界。没有上游的热带雨林,没有那巨大开阔的维多利亚湖、阿尔伯特湖,尼罗河不可能流淌到地中海。事实上,在乌干达境内的维多利亚尼罗河,河水在平缓开阔的东非热带高原的沼泽草地中流淌着,基奥加湖、夸尼亚湖把河道拉得宽阔,缓缓的河面长满美丽的睡莲、纸莎草,班图族黑人的渔猎文化给这高原大湖一种特有的风情。在接纳了高源大湖与沼泽世界蓄积的水源后,尼罗河终于又继续前行。接下来的河段,尼罗河第一次进入了热带森林与峡谷。河流在茫茫热带大峡谷与森林岩石间奔腾穿行,飞虹叠现,激流咆啸,形成了壮观的瀑布群。
  从世界大河与人类文明成长的关系来看,尼罗河让世人最为敬重的,不是它有滔滔的河水,而是它有坚韧的生命意志与勇气。它在进入中下游以后,一直穿行于干旱的大沙漠,不过,这非洲烈日终究不能完全耗尽它的生命,它一直以自己顽强旺盛的生命力,穿越沙漠戈壁,并最终奔腾入海而获得了永生。
  尼罗河,一条非洲的大河。
  
  [责任编辑] 姜冰
其他文献
艾滋病的治疗在2009年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表达。一是疫苗,二是药物。前者有了一点希望,后者缺口仍然很大。    疫苗:从绝望到曙光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于1997年提出,要在8到10年内研制出有效的艾滋病疫苗。此后,尽管美国和世界各国都在争分夺秒争相研制艾滋病疫苗,但一直收效不大。在一次次失败之后,失望悲观的情绪笼罩人间。诺贝尔奖得主、世界著名艾滋病研究专家戴维·巴尔的摩甚至绝望地表示,鉴
有人说英格兰起伏连绵的田野是最具有神奇力量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很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神秘现象,其中较著名的就是麦田怪圈。由于怪圈都是以完美的圆形为基调,而且多数都出现在麦田里,所以被人称为麦田怪圈。加之怪圈大多是一夜之间形成的,面积很大,起初很多人都认为它们是外星人的杰作。  今年6月初,新的麦田怪圈出现了——英国威尔特郡劳顿村巴布里堡附近的大麦地里在一夜之间出现了一个直径46米的怪圈,里面是一些不
在许多战争影片和纪录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从战斗机上抛撒下来的密密匝匝的小炸弹。这种场景看上去十分恐怖,让人有一种难逃“弹网”的窒息感。荧屏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小炸弹就是集束炸弹的子炸弹。国际社会一直十分谴责对集束炸弹的使用。2008年5月28日,111个国家同意全面禁止生产、储存和使用集束炸弹,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通过了有关公约的最后草案,并承诺在8年内销毁库存的集束炸弹。    平民花园中的炸弹   
环境空气质量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电影响着奥运是否能成功举办。对此,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担心中国在举办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难以达标。而要谈论空气质量,就得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来衡量,包括中国的标准和世界的标准。    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标准比较    进入工业化时代,影响人们生存的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SO2)、总悬浮颗粒物(T5P)、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悬浮在
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的冬天,也许你会注意到这样的景象:路人身着短袖,本该冬眠的狗熊在户外玩耍,候鸟忘记迁徙,植物在冬天发芽,高山滑雪场无雪可滑……加拿大历来被称为“冰与枫的国度”,但其北部特有的冬季风情却在日渐消失,以全球最长滑冰场而闻名的丽都河今年迟迟不结冰。在欧洲大陆,阿尔卑斯山遭遇了1300年不遇的暖冬,原定于2006年10月在奥地利举行的“世界杯”滑雪赛因为无雪可滑而被迫取消……  气候
植物的启示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某日,鲁班行走在高山上,突然脚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一丛茅草,结果手被茅草划破了。他仔细观察这些茅草,发现它们的边缘长着叉密又锋利的细齿。鲁班灵机一动,开始联想:如果也用带有许多小锯齿的工具来锯树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木头锯开了吗?后来,他根据这个想法发明出了一直沿用至今的“锯”。  几千年过去了,一个现代版的“鲁班发明锯”的故事再次上演。  1951年秋,
眼睛,是我们最重要的感觉器官。我们所获得的信息,有八成是来自视觉。如果形容什么东西最珍贵,总是说“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珍惜它。  爱护眼睛,青少年朋友首先要做到,在看书学习的时候,要把书本、纸张放在距离眼睛25厘米的地方。这个距离称为“明视距离”。老师、家长要求的“25厘米距离”是怎么来的?原来,我们的眼睛,能分辨离眼睛25厘米处相距0.1毫米(100000纳米)的两个点。在这种情况下,对眼睛
生活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在物种的数量和个体的大小上,有一定的规律。例如,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能够长到多大呢?现在我们所知道的,只有像鲸那么大。为什么不能再大了呢?植物也是一样,最高的树木是桉树,可以长到100米以上,最高可达155米。为什么不能再高了呢?又如,大洋和陆地的面积之比是3:1,大洋面积是陆地的3倍。而大洋里的最大动物是蓝鲸,可以长到31米,大陆上的最大动物是大象,大约只有10米,差不多也是
一般的间谍活动都是由活生生的人去完成的,然而,在“二战”的北非登陆作战中,英美联军却利用了一具尸体一“马丁海军少校”,完成了一项间谍活动。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特别的间谍居然圆满完成任务,并使希特勒大上其当,为盟军北非登陆作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火炬作战计划    1942年初春,欧洲战场打得炮火连天、尸横遍野。苏联红军发起了著名的莫斯科大会战,从三个战略方向对德军发起总攻,歼灭德军50
墨西哥城是墨西哥合众国的首都,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城市(2259米),城市人口之多居世界之首(包括卫星城达到2000万);它也是近几十年以来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同时它又是西半球历史最悠久的古都。1968年和1986年,墨西哥城成功举办了第18届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此举极大地提高了该城市的知名度。    从特诺奇蒂特兰到墨西哥城    墨西哥城历史悠久,它的前身是